陳曉瑩
摘要:進入素質教育信息時代,小學數學教育體制加速了改革步伐,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具備的優勢特點,創造新的教育發展機會。如今,養正教育理念被廣泛傳揚,在“養正行健”理念指導下,要求教育人員創新數學教學方法,以確保學生在接收數學知識之際,養成優良學習習慣及道德品質。本文圍繞小學數學,分析基于“互聯網+”下的養正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養正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引言
在當代小學數學教學時,堅持以德育為先,落實養正教育計劃,能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高,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數學思維,真正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下面,就基于“互聯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驗,針對如何實施養正教育進行了深刻論述。
一、基于“互聯網+”,結合生活滲透養正教育,培育節約意識
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廣為人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可以有效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強化社會體驗,令其盡快地融入社會,并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聯系現實生活,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事件,以此為契機滲透養正教育,促使學生切實感受養正教育精華。
比如,在帶領學生探索“條形統計圖”內容時,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教師就可以以“家庭用水統計任務”為依據,以自己家庭為單位,要求學生統計一個月中家里的用水量,繪制統計圖。統計圖中雖是簡單的數字,但背后卻暗藏著巨大的德育內容。眾所周知,水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養成了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則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相反,如果人們嚴重浪費水資源,則會導致我國水資源數量嚴重減少,最終導致一部分人無法順利用水。所以,通過統計家家戶戶的用水量,便可警醒用水量較多的家庭養成節約意識,在日后生活中節約用水,并確保小學生從小學養成節約的責任意識。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聯系“資源熱點”知識,即可進一步激活學生強烈的社會意識,促使其養成節約精神,努力好好學習,為人民與社會做出一份貢獻[1]。值得注意的一點,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滲透養正教育以及傳遞數學學科知識時,切記不要區別對待學生,更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師要時刻捕捉學生的亮點,包容學生個性及差異,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數學內容。
二、基于“互聯網+”,聯系故事滲透養正教育,培育科學精神
小學生缺少邏輯思維能力,通常以形象思維為主。相比抽象的數學知識,他們更易于被形象的故事吸引,教師應把握學生的這一種心理特點,借助互聯網知識,將各種各樣的數學故事呈現在課堂上,以此向學生滲透養正教育精髓。通過為學生講解名人故事,能適當拓展與延伸教材內容,帶領學生在課堂上探究數學趣事以及名人發展史,從而激活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開闊學生視野。
比如,祖沖之為我國數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經歷了漫長研究階段,提出了圓周率概念,是整個世界上第一個能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的偉人。通過教師講解這一故事,便可培養學生追求真理以及刻苦研究的數學精神,并促使其對我國數學事業偉績產生自豪感與認同感,從而收獲優良的養正教育效果。經教學實踐顯示,在課堂上融入新鮮的素材,更易于抓住學生“眼球”,令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專注力,所以教師應結合各種數學故事以及名人趣事完成養正教育工作,這樣更易于高效培養學生數學科學意識,促使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這條路上奮往直前[2]。
三、基于“互聯網+”,立足教材滲透養正教育,加強德育精神
于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而言,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知時的重要線索。在小學數學教材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素材資料,這些資料中涉獵愛國教育、保護環境等多領域內容,在各個領域背后包含著諸多養正教育素材。因此,教師應充分結合數學教材內容,挖掘數學教材中可以應用于數學課堂上的養正教育內容,令學生對養正教育形成全新的認知,意識到養正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成長與發展。
比如,在教學“年、月、日”等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聯系我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同時教師也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的生日為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或者詢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在交流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不知道父母生日[3]。此時此刻,教師便應向學生滲透孝順父母乃華夏兒女的傳統美德,父母的恩情此生難忘,孝順父母是每一個兒女應該做的事,借此教育學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牢記父母生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等,都是一種孝順的行為表現。鼓勵學生放學回家后,詢問爸爸媽媽的生日,具體到年、月、日,待到下節課與師生共同交流。由此一來,既令學生掌握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又促使其進一步感受到了民族美德,并且記住了我國眾多傳統節日的意義所在,可謂是一舉多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下的小學數學養正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艱巨且內容繁雜,絕非朝夕之功。養正教育直接關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及學科學習水平,所以新時代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養正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以數學課堂教學為關鍵渠道,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特點,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積極創新養正教育方法,令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這條路上逐步豐富核心素養,收獲更大的造詣。
參考文獻:
[1]錢峰.基于生活化視角下小學數學德育教育的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107.
[2]孫俊霞.立德樹人“: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與應用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9):117-118.
[3]王展云.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