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瀚琪
摘要:當前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大背景下,要求中職學校的工美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德育與美育的完美結合,在保證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技巧和知識的基礎上,同時存在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靈。實現“育德于美,以美潤德”。
關鍵詞:中職;工美學生;德育;美術;結合
引言
在工美教學中,德育與美術的完美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夠通過一定的德育滲透,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幾個方面對于中職工美學生德育與美術的結合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一定的分析探討,希望助力中職工美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
一、凈化校園環境,塑造中職學生美的心靈
學校的風氣和氛圍就像是學生在學校呼吸的空氣一樣,影響著學生的心智和行為。要想在一定程度上將美育與德育實現完美的融合和結合,需要一定的校園大環境的支持和輔助。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校園環境也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老話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到整個校園的小風和學風,小到一個寢室的環境和處事風格又在潛移默化當中對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著一定的影響和作用。這種大環境既可以推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學生的德育與美術的結合創造一定的條件,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成長與進步,直接限制學生德育與美術的結合。
對于整體的校園環境來說,要做到“以德育人”“以美育人”,孝道一個個走廊的裝飾和布置,大到整體的學風建設和校風要求,處處都要體現一定的“情感性”和“獨特性”。為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校園氛圍和文化氛圍。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工美學生的教室布置紀要體現學生整體風格的統一性,又要體現工美學科的獨特性和藝術性,比如,黑板報的設計,比如具體的工美裝飾,比如工具區的造型設計等等,整體上要體現一定的美感,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優美的舒適的而又富有個性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氛圍。刺激工美學生在一定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在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中,形成自己學習上的一種精神力量和創作靈感[1]。
二、將德育體現在課堂教學合作中
現在的教育方式更加重視學生在具體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和發展。中職的工美專業學習也一樣,需要在打破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去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加強同學彼此之間的通力合作實現學術上的研究和發展。
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分組研究的方式,確保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具體的課堂教學研究當中來,注重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分析上的相互研究和溝通交流,通過彼此觀點和建議的融合,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和共同進步。另一方面,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學習,教師可以組織一定的美術設計競賽,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并對具體的小組競賽優秀作品給與一定的鼓勵和展覽。刺激學生通過小組通力合作的形式,發揮自己在美學方面的創意和能力,將自己小組的觀點和創意更好地通過美學作品展現出來。
這不僅是一個刺激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好的方法和策略,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使他們懂得美的呈現不僅是他們共同努力下美的作品的呈現,更是他們通力合作,相互扶持的美的團隊精神的呈現。藝術作品因為融入了更多的感情而得以意義上的升華。作品值得贊賞,美的合作精神更值得贊賞。
三、將德育觀念體現在課堂作業中
課堂作業一方面體現了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生對于美育知識的領會深度。教師在布置具體的課堂作業的時候既要重視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又要重視課堂作業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自身的教育意義。比如“有關一件環保美學作品的設計”教師紀要引導學生在藝術創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和創造力,另一方面還要提醒學生對于環保作品的深入認識。薛恒要想完美的呈現自己的作品設計,不僅要去挖掘自己的美學知識還要重視作品的環保意義,它不再是一件單純的美學創作。使學生在大膽設想,自行設計的過程當中去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實現學生設計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也許學生的具體作品設計會讓老師“大開眼界”,在一定程度上超乎教師的想象。可能,這才是德育與美學完美結合的結果。使藝術美變得有生命。
四、組織一定的美術活動,在美術實踐中鍛煉學生地良好品德
工美教育與其他的學科教育一樣最終都要走向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工美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美術學習以后,在掌握了一定的美學技術和知識以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美術的實踐躍躍欲試。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階段策劃一定的美學設計展覽或者是美術繪畫比賽等等。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給與學生一定的體驗和展示的機會,是學生在參與設計和參與比賽的過程當中豐富自己的閱歷和經歷,在創作當中實現情操的陶冶,在不斷地鍛煉當中增強自己在設計方面的自信心,能夠以一種積極和樂觀的,不斷發展的態度去對待美術實踐活動,并在活動中干預創新,用于創新,明白團結和集體的力量,明白精神的正向引導作用,實現“育德于美,以美潤德”。
五、重視師德修養,注重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古語講“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于教師的認可和接納才能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去,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行為舉止,教師的師德師風無不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學生既崇拜于教師的高專業水準和高技術能力,又折服于教師的高尚的節操,優雅的舉止,奉獻教育事業,潛心研究學術的高尚精神。
學校對于工美教師的培養,紀要重視工美教師專業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還要重視教師師德師風的培養和樹立,希望工美教師以一種良好的職業情操為基礎技能實現對于學生在技術上的傳授和幫助又能實現對于學生在思想道德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以良好的師德修養,去推進學生的德育與美術的完美結合[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民推進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對于中職工美學生的教育培訓也不簡單的只停留在一定工美技藝的傳授和知識的掌握上,更多的開始重視德育在學生行為和學生作品當中的體現。工美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在打破傳統的美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德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美術學習當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美學人才。秉承“育德于美,以美潤德”的精神幫助中職學生以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去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羅惠哲.談中職教育中美術教育功能與德育教育的結合[J].知識文庫,2019(08):121.
[2]何萍.中職教育中美術教育功能與德育教育的結合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