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奕超
摘要:本文認為中職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中職思政課只有動起來,才有實效性。貼近學生,讓中職思政課的內容更有溫度;靈活多樣,讓中職思政課的形式更有效度;多措并舉,讓中職思政課的管理更有力度。
關鍵詞:中職生 思政課、實效性
中職思政課是中職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中職思政課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能量與能量的交換。中職思政課只有實現師生互動,才具有實效性,才具有課程價值。
一、貼近學生,讓中職思政課的內容更有溫度
中職思政課的內容,既要滿足中職思政課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結合中職生實際來選取材料。只有二者兼顧,才能讓上課的內容打動學生,它是師生互動的基礎。
1.講當前的社會熱點
既然是熱點,大多數學生也是很關注的,但他們不一定能深刻地認識熱點,有的觀點也不一定正確,需要老師指點迷津。
引導中職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專業。熱愛專業是學好專業的基礎,我們講了2020年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鐘芳榮的故事,她考取了北京大學,并報考了考古專業,社會上就有人替她可惜,當然是善意的,認為她是留守學生,家庭條件不好,應該報考金融、計算機等容易賺錢的專業,能更快地改善家庭的條件。但,她從興趣出發,遵循內心的選擇,有自己的主見。在教學中可以討論問題,更要講清楚成績;可以批評不良社會現象,更要引導學生正面思考。[1]只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才能在今后的專業學習中充滿動力,把專業學好。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她家長的認可,他家長認為只要是女兒選擇的,他們都支持。
幫助中職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看不見、摸不著,如何制定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是難點。我們可以參照十九屆五中會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來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時間、有任務、有要求。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0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教育中職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正確的消費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事情,也涉及到社會責任。我們可以結合各種節日來教育學生,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我國設立了“農民豐收節”,這三個節日間隔的時間不長,可以利用這三個節日來教育中職生勤儉節約、愛惜糧食,在學生中倡導餐后打包光榮,開展“光盤行動”等活動。
2.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觀。“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每個人都對金錢感興趣,中職生也不例外,但人們往往只看到錢的表面,卻忽視錢背后的勞動。例如,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生左鵬飛剛畢業,就拿到201萬的年薪,中職生很羨慕,他們對201萬的年薪感興趣,羨慕不已,但他們卻不知道,左鵬飛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里,畢業時發表了十幾篇重量級的論文,有的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我們要給學生講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中職生要有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指引中職生前進的方向,能激發中職生學習的動力,能幫助中職生排除求知路上的困難,勇往直前。很多中職生喜歡看NBA球賽,是NBA球迷,崇拜NBA球星。我們可以為他們講,每名職業籃球球員的理想是進入NBA,進入NBA球員的職業理想是獲得NBA總冠軍,獲得過NBA總冠軍的球員職業理想是多獲得幾次總冠軍。可見,中職生不僅要有職業理想,而且要知道職業理想還分層次,不斷遞進上升的。
培養中職生的愛國熱情。在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中職生對七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很感興趣,我們要抓住這個時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2]給他們講“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等戰役的故事,給他們講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講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的故事,給他們講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英雄氣概。
二、靈活多樣,讓中職思政課的形式更有效度
好的課堂形式是中職思政課的催化劑。中職思政課不僅要選擇好內容,也要選擇好形式。中職思政課的形式必須走向信息化、動態化、快樂化。
1.信息化的中職課堂,就是要運用信息技術制定好課件
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互聯網技術,做一個精彩的課件。好的課件能讓學生眼前一亮,帶來視覺沖擊。一個好課件應該有一個好的文字說明,一幅好圖片,一個好視頻。
一個好的文字說明,是教學內容的直觀呈現,是課件的主體。要做到內容精選干練,文字大小有層次感,文字顏色錯落有致。動畫呈現的文字無疑更吸引眼球。
一個好的圖片,主要靠自己制作,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如學校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可以照一張相片,作為圖片素材,也可以來源于網絡,如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蘇明娟的照片,不僅要呈現精彩的照片,更要挖掘照片背后生動的故事,國家的希望工程讓蘇明娟圓了求學夢,并且走上有尊嚴的人生之路,溫馨提示我們中職生要珍惜在校學習的大好時光和國家助學金政策,不虛度年華。
一個好的視頻,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先要檢查畫面是否健康,不能有色情、暴力、三觀不正的內容,視頻的時間要控制好,一般3-5分鐘,最長不要超過8分鐘,時間太短,故事說不明白,太長影響上課,本末倒置,不能讓視頻代替上課,視頻只是讓學生更好理解我們上課內容的一種形式。
2.動態化的中職思政課堂,就是要盤活“問”與“答”
搭建問答平臺。有“問”有“答”,才能實現師生智慧的碰撞,也是檢驗中職思政課是否有效的試金石。課前提問,主要問上節課的知識點,一方面,這是他們學過的知識,應當能回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們復習鞏固舊知識,如上課主題、基本觀點、典型案例等等。課中提問,主要是考察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提供一段新的精彩視頻,讓他們談感想,如,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發表對鐘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勛章的看法。或提供一張圖片,讓中職生看圖說話,談觀點、談想法等等。課后提問,可以用作業的形式出現,一種是書上能找到的知識點,如概念、原理、觀念等,另一種是開放性的,如,談談你對專業的看法,談談你的職業理想等等。
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采用獎罰措施,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答對的,可以加分,計入平時成績。答錯了,不扣分,讓他們放下包袱,積極回答問題。可以問學生一個問題,考查學生掌握一個知識點的情況,如果答得好,可以追問學生幾個問題,考查中職生應變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有意識、有目的提供機會,讓學生向老師發問。“思政課教師所講的理論、觀點、結論要經得起學生各種‘為什么’的追問,這樣效果才能好。”[1]如果學生能向老師發問,說明他們在動腦筋、有困惑、有想法,要鼓勵、肯定、表揚。
三、多措并舉,讓中職思政課堂管理更有力度
課堂內容選好了,課堂形式也選好了,課堂管理就成了關鍵。中職生是一群文化基礎不好、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相對于普通中學學生來說,中職的課堂管理是一個挑戰。中職思政課堂管理得好,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實現。管理不好,課堂亂哄哄的,好的內容與形式將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一切都是徒勞。
1.記住姓名
如果一個人突然能叫出你的姓名,你一定很詫異,一定會很重視。記住學生姓名,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學生,讓學生指導老師很重視他們,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課堂管理,學生表現好,你若叫得他姓名,他肯定更會高興,更喜歡上你的課。若是調皮的學生,你能叫出他的姓名,定會對他有所震懾作用,不敢放肆。有時學生主動回答問題,趁此機會,讓學生報上姓名,對學生也是一種肯定,也有利于老師記住學生的姓名。特別是在課余,你能叫出他們的姓名,他們更開心。利用課前考勤,記住學生的姓名,每節課都要點名,這是記住學生姓名的最好時機。看一看,教室坐滿沒有,沒有坐滿,要問一問什么情況,曠課、病假、事假,要記載清楚。平時上課認真的學生、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班上調皮的學生,都容易被老師記住姓名,我們要重點記住中間那部分學生的姓名。
2.走下講臺
在講臺上,老師有威嚴感,如果老師老師站在講臺上,中間隔著一張講臺,時間長了,這種威嚴感也會慢慢消失。老師不能四十五分鐘,都站在講臺上,時不時要到教室走一走,與學生有所互動。走到學生中去,讓開小差的學生回到課堂上來,振作精神,重新聽課,看到老師走下講臺,聽講的學生會提醒睡覺的學生,不要睡覺。走到學生中去,也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在看書,可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走到學生中去,發現問題更加具體,處理起來也更有針對性,避免在講臺上泛泛而談。如,老師講課,如果發現學生在下面有小動作,老師就要走下講臺,到學生身邊及時進行制止、批評、教育。
(責任編輯:姜秀靚)
參考文獻:
[1]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王強等.傳承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J].人民日報,2020-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