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雷
摘要:近年來,公路網分布越來越密,為縮短網絡節點之間的距離,各地建造了大量橋梁,以提高通行效率。為實現橋梁的價值與作用,必須克服各種困難和問題,做好橋梁質量控制。為達到橋梁建設的要求和標準,應做好以下兩點:①基礎穩定。基礎影響整體安全,建設橋梁時必須做好基礎的質量控制,使其能夠達到穩定性的要求。②整體牢固。高標準橋梁建設要求下,必須保障整體牢固,發揮橋梁的作用,為使用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基于此,橋梁建設環節必須做好全過程嚴格把控。本文圍繞橋墩樁基及承臺工程施工,提出強化質控的策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橋梁;橋墩樁基;承臺;模板
1公路橋梁主橋橋墩樁基及承臺施工中的故障問題分析
1.1 承臺混凝土腐蝕問題
同其他工程相比較,公路橋梁工程通常規模比較大,施工工藝也更為復雜,對于承臺的質量要求比較高,但混凝土的等級相對來說卻并不高。此外,受所處位置影響,承臺部位易受腐蝕,因此,在開展承臺部位施工技術分析工作時,要對混凝土的耐久度進行嚴格控制,同時設置足夠厚度的保護層去保障結構安全。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針對承臺混凝土腐蝕問題常見的處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保護層以及提升混凝土性能等方式。
1.2樁錘回彈
在樁基礎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樁貫入度忽然減小,樁錘出現大幅回彈的情況,這一過程中樁的下沉阻力增大,引發樁身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顫動,如果繼續采用高錘夯擊的方式進行施工,就有可能導致樁被打斷。造成樁錘回彈的原因有多種,其主要原因就是地質條件復雜,出現地層變化,樁尖已經觸及硬土層或是大孤石等硬物。在出現樁錘回彈問題時,相關人員必須要對造成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加裝鐵靴、射水助沉等方式去對問題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射水助沉方式進行處理時,需要采取對稱射水的方式,對射水位置進行合理設置,避免因位置不當對施工造成影響。此外,如施工條件不允許或回彈量不大,相關人員也可采取低錘密打的方式來對不良地基進行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施打后,可以進行試探,看樁錘的貫入度是否能夠滿足施工要求,如不能滿足要求則必須采用其他方式進行處理。
1.3斷樁問題
公路橋梁主橋工程通常對樁基有著更高的要求,其基礎比較大,鉆孔也比較深,在混凝土灌注時容易出現斷樁。造成斷樁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卡管。混凝土配合比不科學,骨料粒徑過大,坍落度過小,運輸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離析,未及時進行二次攪拌等都是導致卡管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第二,夾層斷樁。首先,混凝土灌注時出現塌孔,未能及時進行清理或清理不到位;其次,導管出現問題以后使得泥漿進入,從而出現夾層;最后,導管拔出部位太多,出現斷樁。第三,灌注中途停止。鋼筋籠與導管卡在一起,導致混凝土初凝前未能及時拔出,灌注過程被迫中斷;導管埋深設置不科學,不能夠及時將導管拔出,或是外拔過程中導管斷裂;最后,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材料供應不及時等原因導致的中斷,且中斷的時間超過了初凝時間,也會出現斷樁的情況。
2 公路橋梁主橋橋墩樁基和承臺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2.1 樁基施工
2.1.1 場地平整
使用鉆孔進行施工的現場會殘留一些雜物,需要進行清理。作業的實際現場如存在較多淤泥及淺水,需要借助其他方式,如枕木予以搭建,讓平臺保持穩固的狀態,對實際荷載予以支撐,幫助設備能夠在施工現場自由出入。施工現場如存在陡坡,就要實施平整作業,以免設備發生傾斜的情況。
2.1.2 護筒埋設
需對施工現場周圍建立臨時的水準點,讓測量人員對鉆孔樁的樁位予以測量,借助搭設方木這一方法完成標識工作。樁位周圍需要布置4個樁,根據連線所得交點對樁體中心進行確認,結合標準調整所需護筒設備。使用鋼制孔口護筒,做好護筒和樁結構位置的把控,將誤差減至最小。如遇到深水等特殊情況,樁及護筒的整體結構的誤差值不得超過80mm。如護筒位置位于筑島或是旱地,需借助挖坑埋設法予以確認,對護筒底部以及周圍密實度予以把控,采用夯實作業法增強土體的密實性,避免護筒底口出現漏漿等問題。對護筒進行施工時,如樁孔內部出現承壓水,需滿足護筒頂高于承壓水位這一要求。根據“機械作業+人工輔助”這一方式對護筒進行施工,并對其位置予以調整。
2.2 承臺施工
2.2.1 鋼筋的加工和安裝
支架施工過程中,鋼筋骨架通常都是在現場內完成制作,之后通過吊車將其吊至指定位置使用,采用分節入孔的方式完成鋼筋工程施工。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骨架第一節入孔完成后,需要借助支撐桿將其牢牢地固定在井口中心位置,之后再采用吊車吊起另一節骨架,與前一節骨架進行銜接,并檢查連接質量。在進行骨架銜接操作時,工作人員需要對接頭部位進行重點關注,應使用電弧焊及單面焊的方式完成焊接,確保焊接質量符合相關要求。通常情況下,鋼筋工程施工中會使用多臺電焊機共同開展焊接使用,以此來降低混凝土澆筑施工前焊接施工所耗費的時間,避免混凝土初凝。此外,在開展鋼筋骨架安放工作前,工作人員需要在孔口位置加設四根導向鋼管,以此來保障骨架吊裝過程中位置的準確性,同時避免對孔壁造成破壞,實現對保護層厚度的有效控制。
2.2.2 模板的安裝
(1)在制作的過程當中需要對模板的表面進行拋光處理,以減少焊縫對模板的影響。
(2)此項目使用的吊車規格為25t,來吊裝所需的模板,在吊車拼裝過程當中起輔助作用。
(3)在完成安裝后還需對接縫進行檢查,避免出現錯臺。
2.2.3 混凝土的澆筑和養護
此工程使用泵送法對承臺予以澆筑,需使用和易性較高的混凝土,坍落度數據范圍為15cm~18cm,實驗室需對混凝土所需材料的質量予以把控,結合坍落度來完成相關試驗,再根據所得結果來調節混凝土所用材料,并進行分層澆筑,各層的實際厚度不地超過30cm,自周圍向中間進行澆筑。
2.2.4 混凝土振搗
振搗作業需由平均分布的振搗點來完成,把沒有氣泡翻漿以及結束下沉作為振搗作業的標準。在作業過程中需對循環冷卻管予以保護,防止同模板或鋼筋離得太近。在完成澆筑后,要收漿并對其進行養護。養護可通過灑水結合土工布覆蓋混凝土的方式來進行。
3 公路橋梁主橋橋墩樁基及承臺施工質量控制
3.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對施工方案進行審核,主要是根據圖紙要求、規范標準、現場勘查結果及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審查,同時還需要確保各項安全措施符合要求。其次,對施工準備情況進行檢查,主要是泥漿循環系統是否正常,機械設備是否運行良好,各類原材料的質量和數量是否滿足施工要求等。
3.2 成樁制作及質量控制
首先,清孔。選用合理的清孔方式來清除孔底沉渣,減少因沉渣對灌注樁的承載力造成的影響。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利用泥漿沖擊的方式來清除孔底沉渣。沉渣在受到沖擊后懸浮與泥漿中,經循環流被帶出樁孔,從而完成清孔任務。其次,鋼筋籠吊放。吊放工作開始前,需要對鋼筋籠的質量、尺寸等數據進行檢查,并根據底梁標高合理設置吊環長度,確保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最后,泥漿制備及二次清孔。鋼筋籠吊放或其他孔內操作行為都有可能導致部分雜質掉入孔內的情況出現。因此在開展混凝土灌注前,必須及時開展二次清孔,對雜質進行有效處理。同時還需要安排專人對空口返漿比重及沉渣厚度進行檢測,確保符合要求后,方可開展灌注工作。
4 結語
樁基及承臺施工是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重要的環節和內容,對于提升工程整體質量,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建設單位需要加強施工技術研究工作,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地解決,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質量,以此來保障樁基及承臺的穩定和安全。
參考文獻:
[1]趙旭峰.公路橋梁主橋橋墩樁基及承臺工程的施工技術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7):78.
[2]郭云風.公路橋梁主橋橋墩樁基及承臺工程的施工技術[J].珠江水運,2020(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