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摘要】如今,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得以不斷加強,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在學生資助工作中,要重點構建精準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精準資助的方式方法,使精準資助體系更加完善,本文就此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精準資助;體系構建
2015年,我國提出了精準資助的政策,其核心在于“準”,也就是確保資助對象、措施的準確性,保障資助的效果和作用。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經濟上的難題,我國開始全面構建精準資助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資助服務,解決學生的經濟問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精準資助中的“準”度,促進精準資助工作的全面推進,使更多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得到解決。
一、大數據在高校精準資助工作中的應用優勢
(一)豐富認定指標
大數據時代,教育工作的方法、內容逐漸發生變化,為精準資助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信息系統,其中校園一卡通極具代表性,利用一卡通可以記錄學生在校園中的各項數據信息,包括學習、生活、娛樂等多個方面。不論是就餐、住宿、借宿,還是學習都可以利用一卡通完成,極大地降低了獲取學生數據的難度,同時也使精準資助對象的認定指標更加豐富。當前,主要的認定指標為生源所在地政府提供的貧困證明、殘疾證、低保證等信息依據,真實性、全面性難以把控。在大數據背景下,可以采用大數據技術獲取更多客觀的數據指標,使資助對象的認證工作更加全面和精準。例如,可以通過一卡通中記錄的數據了解學生在食堂中的用餐水平、手機消費額等,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學生是否存在經濟困難。
(二)確保數據真實
在傳統的數據采集模式下,很容易出現數據不真實的情況,也有一些存在困難的學生因自尊心因素,不愿意主動申請資助,對資助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對于此類問題,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和判斷,可以精準地獲取學生的真實情況。例如,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學生日均伙食費進行計算和篩選,如果學生的伙食費低于生活預警線,則為學生制訂相應的伙食補助方案,直接將費用轉入學生的一卡通中,實現無聲無息的精準資助,并且根據數據的變化,動態調整資助名單。
(三)監控學生動態
大數據技術可以及時獲取學生的各項數據信息,并且對海量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可以提升數據的利用效率。利用智慧資助系統發放經濟壓力測評表,采用數學模型量化致困因子指標,可實現資助對象自動提醒、困難等級自動匹配等操作。學校要對經濟壓力值較高且沒有主動申請資助、經濟壓力值并不高但申請了資助的兩類學生進行排查,杜絕學生因自尊心等原因錯過申請,同時避免虛假貧困占用名額的情況,使資助更加公平。另外,通過智慧資助系統還可以對資助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并存儲相關數據。智慧資助系統有PC和移動兩端的資助申請入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發出申請,學校也可以隨時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資助方案的調整,實現動態監控。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精準資助體系構建與發展的策略
(一)建立認定機制
在精準資助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資助對象的認定工作。為了確保認定的精準性,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和判斷,促進認定機制的優化。在實際認定過程中,可以參考學生餐廳消費、手機消費、網絡購物、學費繳納等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這就需要校園一卡通管理中心、財務處、食堂、網絡運營商等多個部門的合作溝通。在處理相關信息時,雖然各個部門可以獲取有關的信息數據,但信息整合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構建共享平臺。在這方面,可以由學校領導牽頭,使各個部門都加入到信息共享平臺之中,構建學生的數據信息庫,利用大數據工具對學生的各項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并且在平臺中分享,但同時也要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通過大數據系統,對學生各項生活數據進行監控,可了解學生是否長期維持低于標準的消費情況,并對相關學生做出預警。資助工作人員要對學生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和判斷,深入了解學生的貧困程度,然后選擇恰當的資助方案。
(二)完善管理機制
傳統的資助體制下,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認定工作中。認定結束之后發放資金基本就完成了資助工作,很少關注后續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可以動態監控受資助學生的數據變化,為資助管理提供更多便利。資助的核心目標是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使學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中。但是,一些學生在獲得資助資金之后并沒有合理使用,既沒有用于改善日常飲食,也沒有用于學習投入,甚至浪費資金,產生了錯誤的消費觀念。針對這些問題,要建立資助管理機制,利用大數據技術監控受資助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是否存在不當消費的行為,根據學生的動態變化調整資助對象和方案。利用智慧資助大數據平臺,可根據季節以及學生需求變化等開展精準資助工作,開展營養改善、空調電費補貼等資助活動,實現隱性資助和動態跟蹤,使精準資助工作更加全面有效。
(三)強化退出機制
在精準資助體系構建中,有時會出現學生因休學、退學等退出資助,進而終止發放資助金的情況,雖然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但也有必要完善退出機制。可通過大數據了解學生的日常行為,如果學生出現違紀行為,則即刻啟動退出機制,以此來約束受資助對象,使其可以合理使用資助金。另外,還可以通過大數據獲取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考核成績、紀律行為等數據,實現對資助對象的動態監控,如果學生出現曠課、違紀、掛科等情況,則通過大數據進行捕捉,并且在核實之后即刻啟動退出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的精準資助工作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優化和改進。通過大數據技術,構建完善的精準資助體系,可促進認定機制、管理機制和退出機制的完善,在實現隱性資助的同時,保障資助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博.大數據時代高校精準資助體系構建與發展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704(06):147+195.
[2]肖亞楠,王成,王天.大數據時代下高校資助工作精準化的困境與對策[J].高教學刊,2019(15):118-120.
[3]劉鳴,許鐘元,梅怡玲.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學生精準資助體系研究[J].林區教學,2019(11):37-40.
[4]陳燃.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體系建設[J].決策探索(下),2019(2):61-62.
[5]雷文,宋桃偉,何靜.大數據視角下貴州省高校精準資助模式構建路徑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9(4).
[6]范衛杰.應用大數據技術促進貧困大學生脫貧研究[J].電子世界,2019(15):76-77.
【本文系江蘇高校大學素質教育與數字化課程建設專題課題“新時代地方高校勞動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2020JDKT057)、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勞動教育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融合機制探索及構建”(2021SJB133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