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 楊雪 邢文會 常慧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創新型、創業型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多,這就需要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斷完善以“互聯網+”為導向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逐步構建完善的“雙創”人才培養體系,滿足新時期的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我國已形成“政府促進創業、市場驅動創業、學校助推創業、社會扶持創業、個人自主創業”的生動局面。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創新平臺、創業途徑正在持續打破時空限制,網店、微店、微客、創客等新興群體通過新創意來參與公平競爭,實現了成功創業。“互聯網+”為產業智能化提供了新的經濟發展動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環境,當然,也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一、“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目前,很多高校教育以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為導向,學生普遍重視考試成績的好壞,以及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等級證書考試;而在課外活動方面,由于擔任學生干部能夠為綜合測評成績加分,所以很多學生熱衷于學生會主席、部長、班長等崗位的競選,這種校園文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形成了不利影響。雖然我國市場經濟機制日臻完善,但目前在大部分學生、教師和家長眼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仍要比創業、經商好得多。同時,我國傳統文化中重集體、輕個體的思想,強調個人的社會義務和責任,重視個體對集體的服從,這種價值取向對于形成中華民族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積極意義,但在某種程度上約束了人的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制約了學生創業所需的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精神文化的培養。
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設有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有關就業指導信息隨處可見,而關于創業方面的組織與指導信息幾乎沒有或很少看到。學校組織的文體、實踐活動基本上是為就業服務的,在大學生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與創業有關的文化活動所占比例很少。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許多高校逐漸開始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如,開展了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設置了創業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創業方面的咨詢、服務等。
二、“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者的素質關系到教育效果。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強,和社會的聯系緊密,所以對創新創業教育者的要求也很高,實踐中不僅需要專職教師,還需要外聘一些來自教育界、商界、政府部門、民營企業等的兼職教師。專職教師是專門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他們主要承擔兩方面的任務。一為“定向”任務,即專職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的過程中,要通過研究,明確教學活動的發展方向,設定教學活動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二為“選擇”任務,即根據教育目標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情況、知識水平確定教育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創業學方面的教學。對于這些專職教師而言,不僅要掌握創業所需的經濟管理、市場銷售、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相關理論知識,而且還要了解企業運作、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專職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外,還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專職教師除了要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經常深入公司、企業當中和創業者進行交流,參與見習和實習活動,甚至還要有創業的經驗。
由于創業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專職教師很難具備那么完備的知識結構,因此還要從校外聘請一些兼職教師,這些兼職教師通常是某個領域的成功人士或專家,其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其為企業提供過的咨詢和幫助的具體案例教育學生。比如經濟管理類專家,他們比較熟悉經濟學理論和市場運作規律,能夠較為準確、全面地把握和預測我國的經濟政策走向;或者政府部門人員,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政府部門頒布的每一項政策法規都會引起經濟領域的相應變化,進而給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可以邀請政府部門人員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以便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市場經濟環境;或者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建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他們的實踐經驗教訓和方法知識對于其他創業學習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激勵作用。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
以“互聯網+”為載體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教學大綱,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在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教育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除了必修課程外,還要設置一些選修課程,如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并融入教學計劃中,豐富大學生的基礎知識。開發專門的創業教育網站和創業課堂APP,讓學生在手機上就可以輕松自由地進行碎片式的學習。同時,建立校園內的創業微信群,通過群內的活動與討論,鼓勵學生創業,并解答與創業相關的問題。
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加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力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方式方法。例如,搭建線上線下創業實踐平臺,讓學生在網上進行模擬創業,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了解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與經濟管理類專家和創業成功人士在線上進行互動與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創業信心和創業積極性。
四、結語
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充分發揮本校的特色優勢,實行特色教學管理,打造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基地;積極適應市場要求,并主動尋求變革發展,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創新創業熱情、增強創新創業素質、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出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創業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翼.“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20(3):175-176.
[2]劉與愿.基于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6(21):20.
[3]譚錦釗.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創業職業能力教育[J].電子技術,2021(7):250-251.
[4]王珩,聶琴.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進展,2021,11(4):3.
[5]戴玉.淺析第二課堂建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論壇,2021,4(5):63-64.
[6]羅曉婷,陸衛明,張元.“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探索[J].新西部,2016(21):141-142.
(作者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健康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