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鳳
近年來,通過調查訪談、觀察了解、資料查閱及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我縣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由于工資待遇、工作性質、社會地位、家庭負擔、自身素質等原因,在工作實踐與學習培訓中存在矛盾與復雜的心理,造成了他們在工作態度、研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滯后,導致其專業成長的速度與質量難以快速提升。因此,我們在省市課程游戲化精神的指引下,在市縣教研部門和幼教專家的引領下,采取了“暖、講、研、推、引、曬”等路徑,引導教師更新理念,轉變角色,有效地促進了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現與大家商榷與分享。
一、暖——人文管理,減負增效暖人心
由于資金缺乏、人手不多及管理體制等原因,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每天忙于自制教具、添置游戲材料、創設班級環境,整天陪孩子玩游戲、組織一日活動,撰寫教學計劃、觀察記錄,我們采取人文管理的方式,尊重教師,了解他們的需求,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他們創造各種成長與發展的機會,設身處地地為教師考慮,合理安排工作任務,調整教研活動時間,消除其生活和工作上的緊張感、焦慮感和不安全感,使他們體驗到面對壓力與困難的時候不是孤軍作戰,背后有團隊的支持,助推其生成內在發展動力,增強其職業效能感和專業自信,讓他們滿懷希望和信心,達到既能做好日常工作又能促進專業成長的目標。我們將一些工作任務進行整合,避免瑣碎、重復,提升工作價值,切實做到減負增效溫暖人心:主題半日式備課,將一個單元里的游戲、集體教學活動、課程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制定班務計劃,內容板塊包括教育教學、安全教育、家長工作等,便于應對各種檢查;根據教師個人水平及能力,對觀察記錄與學習故事的質量提出相應的要求,而不是只注重數量的要求;做好平時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不需要檢查或學期結束時再補沒用的材料;運用現代化手段,鼓勵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利用碎片化時間在手機、電腦上進行有關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講——主題宣講,師德教育凈思想
我們注重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完善師德考評獎懲制度,將教職工的師德師風形象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評優晉級等掛鉤。全體教職工手抄“師德承諾書”,圍繞“當好學生引路人”“身邊的好教師”“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的教育故事(理想)”等主題,開展師德宣講、征文評選及社會實踐等活動,創造機會讓老師們講述自己和身邊感人的人和事等,感染、影響每一位老師,傳承優良師德,營造清廉園風,提高家長、社會的滿意度,體驗職業幸福。A教師在參加“師德宣講”活動之后,寫下自己的感悟并上傳到幼兒園微信群進行分享,給大家傳遞了正能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好的民辦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師德教育主題活動中我找到了答案,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以及人格魅力等都會影響到幼兒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以及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名民辦幼兒園教師,也應當強化自身的師德師風的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尊重與熱愛幼兒,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全心全意地教書育人。”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以年級組為單位,大家輪流講活動計劃、說微型課、解讀幼兒游戲視頻,或結合本班的游戲、課程、環境或區域設置等進行微講座、專題展示,推薦優秀的微講座到共同體活動或其他場合中進行匯報,人人參與、個個發言,每一位教師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三、研——多元研訓,錘煉能力提效能
組織教師業務學習,研讀《綱要》和《指南》,推進各領域目標解讀、基本功培訓、白板制作、課程回顧、微型課展示、課程記錄或學習故事交流、沙龍研討、課題研究、網絡培訓等多元研修活動,采用互動式、參與式、頭腦風暴式等方式,以網絡研修、園本教研、年級組教研、班級教研、外出學習觀摩等形式,厘清實施要求,夯實教育理論,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把握各年齡段幼兒教育的年段目標,落實《指南》《綱要》要求,支持幼兒,在不斷觀察中解讀幼兒的語言、行為、作品。進行教職工考學活動,掌握應知應會、章程制度、文化手冊、專業知識等,逐步改善行政人員、保教人員和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游戲觀,逐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增強學習效果。邀請專家來園現身說法,面對面討論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明晰實施策略;組織教師走出園門,學習、參觀、培訓、觀摩,拓展視野,正視差距,反思不足,激發他們盡自己所能、逐步改變現狀的愿望。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后結合實際講反思、比做法,并調整與完善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二次培訓的效果。每周定時間、定人輪流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好書推介”活動,每學期每個教師上傳讀書體會到幼兒園網站“讀書專欄”欄目進行分享,讓品讀經典成為習慣,讓業務提升成為可能。
四、推——投身改革,接受挑戰推創新
《發現校長智慧》一書第五章“和諧團隊”提出:“以智慧為本,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每個教師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他們的興趣、特長、經驗各不相同,他們往往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發生成許多不同的想法。我們順應教師的發展需要,提供與專業成長有關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機會等,通過實例研究,讓教師明確怎么做、怎么變、怎么創新,助推教師成長。如在現場開放活動中,園長室及時推薦、轉載或打印課程游戲化的相關材料,提供給教師學習與閱讀理解,轉變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鼓勵教師站在課程推進、幼兒發展、深度學習等角度,在實踐中運用相關理論,研究游戲材料與幼兒發展之間的關系,關注材料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多用性、游戲性等。鼓勵骨干教師進行改革試點,發揮園內外教育資源的價值,從小處著手,拓展思路,推廣經驗,及時反思與交流,使之不但先行一步,知道怎么做,還知道為什么這么做,還可以怎么優化或調整。觀摩和研討主題墻創設的同時,解讀《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中的理念,引導與鼓勵教師結合實例談創新、談改革、談做法、談收獲,獲得多元、鮮活的專業認知。管理人員分別掛鉤各個年級組,發現與放大教師的思考、改變與創新行動,跟崗觀摩,蹲班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討論與解決,做教師行動的欣賞者、支持者,并引導教師自我欣賞,教師之間互相欣賞,提升成就感與幸福指數。
五、引——解決問題,強化支持引反思
不少民辦園幼兒教師很難大膽地邁出創新與變革的第一步,我們在引導教師明確課程游戲化改革方向、路徑的基礎上,以研討相助,用談心誘導,憑誠心打動,適時指點迷津,引導教師盡快轉變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挑戰教材中心,摒棄經驗主義,逐步學會觀察幼兒、分析作品、把握活動方式,轉變教師角色,改變教學慣性,打破固化思維,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科學合理地解決問題。鼓勵教師進行自我反思,思變求改,或將教師組合起來,建立學習與發展共同體,引導他們進行同伴互助,并以此為平臺進一步進行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探討教育教學經驗以及具體性、實質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彌補教師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實現教師共同發展的目標。如B教師在執教縣級公開課《好玩的聲音》后深有感觸:“過去,我很害怕出現錯誤或遭遇失敗,更多的是自己有惰性,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現在,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知道了如何追隨幼兒的興趣,支持幼兒的發展,并嘗試運用教學理論來指導和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渴望在教育活動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并與孩子們一起解決問題。”從上述這位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自我反思中不難發現,她在一次次反思中不斷突破自我、認識自我與改變自我,從而真正體會到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面對公開展示活動,她不再退縮,而是積極主動尋求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注重聽取他人建議,自我完善教學活動環節,在不斷反思中深化了對“集體教學”的認識,對于自我的認知也越發清晰。
六、曬——考核評價,凸顯育人顯專業
制訂分層培訓計劃,通過教師工作坊、師徒結對、公開展示等活動,從突破自我入手,加快新教師成長步伐;鼓勵青年教師平時自覺練習基本功,進行特長展示,多渠道、多通道提升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提升與成長;成熟型教師重在常態發展中尋求突破,在一日活動中與時俱進,將課程游戲化精神落到實處。搭建多樣化教研平臺,選擇教師感興趣的、契合他們實際能力的專題研究內容,通過用適宜的指導,利用微信點贊、工作小結、推優評優等不斷強化和正面引導,給足他們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機會,引領教師在實踐嘗試中建立信心和成就感,保護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和發展自主性,營造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氛圍,促進其自主發展。實行教師目標考核制,推行“教師成長計劃”,鼓勵不同層次的教師對照職稱、人才或其他標準,查找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和具體需要完成的目標或任務,有計劃地組織不同類型或性質的教職工參加教育教學、游戲觀察、半日活動組織、基本功過關與展示、課題研究等活動,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速度進行專業化探索,擴大其專業成長空間,形成動力支持系統,增強他們專業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自信,提升專業水平和工作效能。每學期、每學年或一段時間內進行工作梳理,盤點成績,分析自己的弱項原因和優勢所在,及時更新教師業務電子檔案,曬一曬自己的“成績單”,讓大家知曉每位教師的學歷提升、幼兒教師資格證、閱讀收獲、公開課、課程參評、文章發表或獲獎等情況,引導大家比學趕超,營造積極進取的專業成長氛圍。
為了幼兒的健康快樂,為了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將繼續去探索、去行動、去改變,并給與他們更多的支持、理解與幫助。相信會有更多的民辦幼兒園教師走出自己專業發展的舒適區,在寬松的環境中自主成長,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擁有更多的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立項課題《如東縣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SLX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