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華
隨著時代的變革、歷史的發展,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成了一種必要。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依托優勢互補、互助共進的教研模式,有效促進了師資水平的整體提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網絡教研借助“互聯網+教育”的優勢,不僅能突破個體的局限性,還能打破群體與區域之間的壁壘 ,實現師資的共同提升,能有效促進城鄉之間、地域之間的教育均衡發展。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近年來,作為縣級教研員的我,為了履責擔當,帶領我縣三個縣級學科名師團的成員,在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上作了一些有效嘗試,發現了一些優化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的策略。
一、破冰思想
思想是行為的內在動因。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思想的痼疾將制約行動的力量和方向。建設和優化網絡教研共同體,就要有不讓一個教師思想落伍的意識和行為,要引導教師進行思想破冰 。
主要要破冰兩種思想:一是因循守舊、 固步自封;二是只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謀生的行當 。
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愿實行自我突破;二是不敢進行自我突破 。
在一次相關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上了年紀的教師,尤其是45周歲以上的教師,自以為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覺得按照自己的經驗開展工作,駕輕就熟,不勞神也不費力,不愿去改變。另有一些教師,想邁開腿,嘗試著走出原本的自我,走向更完善、更符合時代教育發展所需要的自我,但是他們缺乏勇氣,怕挑戰的失敗,怕失去面子,因此畏首畏尾。
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謀生行當的教師為數不少。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年長的,因為長期從事機械化流程的教學工作 ,產生一種疲憊甚至厭倦的心理,對教師這個職業失去興趣,只是依著慣性完成任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職業倦怠。年輕教師有一部分這山看著那山高,一味地仰望星空,不腳踏實地,手邊的事不愿做,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應付教學工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建構網絡教研共同體,要樹典型,揚正氣 ,要通過環境的熏陶感染,破老師的思想之冰,打造一支思想純正的教師隊伍。
二、規劃發展
因為受個人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缺乏發展規劃和設計。沒有規劃和設計,猶如行船沒有燈塔和航標,就會迷失前行的方向,缺乏前行的動力,教師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尋求發展,提升自我,只會跟著感覺走,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那么對于網絡教研的作用就不會重視,也不會對其產生期望值,參與的熱度不高,即便勉強置于其中,成長的力量也是極其微弱的。建構有效的網絡教研共同體,應該讓教師有高尚的從業情懷,有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精神。對自己的教育事業有愿景,而且能夠將愿景分階段地進行規劃實施,主動參與各種學習平臺的學習,積極尋求提升自我的機會。這樣,我們的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就能彰顯生命的活力和教育的成長力。
首先,要引導教師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職業愿景的規劃。教師職業愿景的規劃,首先要發揚自身的優勢,從自身的特點出發,結合時代要求、社會現狀以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特點,遵從自己任教學科的特質,確立可行性愿景。其次,要引導教師將長期的愿景進行階段性的規劃;再次,在實現愿景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者阻力,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審視,在自己的反思和他人的建議中,修正或調整愿景。
三、普及技術
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離不開網絡教研,網絡教研必須有信息技術的支撐,應普及信息技術。首先要加大信息技術設施的投入,尤其是對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設施的投入應該先行。信息技術設施投入之后,還要有專人管理和維護。其次,一些常用的信息技術平臺,如釘釘、網絡空間、微信群、QQ群、博客等等,應讓所有的教師學會使用,業務主管部門、學校應該進行課程化的管理,并將信息技術的運用情況納入對教師的考核。還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和其他技術一樣,實踐方能出真知,熟才能生巧,要讓教師多實踐,要為教師開設專門的課程,對教師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常態化培訓。鼓勵教師將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建議在教學競賽中,將信息技術的運用設置一定的分值。
四、提煉主題
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旨在更好地通過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助力學生的成長,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也就是說,網絡教研要基于一線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普遍的、突出的、關鍵的問題。每一次開展網絡教研之前,要靜下心、蹲下身,在教育教學一線進行充分調研,去發現問題、梳理問題、提煉主題。比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新增設了一些閱讀策略單元,旨在落實課標所提倡的“提升閱讀品質”,使閱讀對學生成長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因為小學語文統編教材2019年才全面鋪開使用,而且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相對普通單元來說,難度較大,“關于批注的問題”“關于如何猜讀的問題”“關于如何多角度思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閱讀的問題”“關于如何前后貫通閱讀思考的問題 ”“關于如何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的問題 ”……所有這些問題可以提煉為一個主題:如何依托統編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以及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讓學生有效習得和運用閱讀策略,提升閱讀品質。
五、有序推進
網絡教研的內容很多時候顯得散亂、隨意,即便有主題也是散狀的,孤立不連貫的,前后無梯度呈現。這樣的教研因為其價值不高,教師參與的熱情自然也就不高。圍繞主題序列化推進網絡教研,教研就能一步步向縱深發展,就顯得有厚度、有維度、有內涵,就能幫助教師看見自己個體所不能見的,在他人啟發與點燃中,在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中,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如何圍繞主題,串珠成鏈、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開展序列化的網絡教研呢?首先得確定主題,然后要將主題分化成一個個子項目,還要將子項目按內在邏輯關系排好序,為網絡教研搭設好一個個向上走、向深里走的臺階。比如前面所說的關于閱讀策略的教研主題“如何依托統編教材中的閱讀策略單元以及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讓學生有效習得和運用閱讀策略,提升閱讀品質 。”可以由淺入深地細化主題項目為:“如何讓學生學習精讀、細讀與瀏覽、尋讀。”“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如何引導學生邊讀邊猜測,從而更為有效地讀懂課文。”“如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畫面讀懂背后的意蘊。”“如何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閱讀。”“如何跳讀、猜讀、聯結讀相結合把書讀好。”……針對每個項目開展一次網絡教研。這樣的教研就能集大成,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師在閱讀策略引領方面的優勢,取教師所長進行展示、補充,互助共進。通過序列化的網絡教研,關于閱讀策略方面的教學,教師們就能既有宏觀的把控,又有中觀的認識和微觀的感悟,就能在全體、全面、多層次、多維度解決閱讀策略教學方面問題的同時,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這樣的網絡教研公信力和認同感就能大幅提升,就能吸引廣大教師自覺主動地參與其中,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便能“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六、強化引領
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的初衷應該是:搭建平臺、開展活動,以強助弱,教學相長,互助共進,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作用,實現師資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的均衡發展,因此,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要強化引領。首先,學習資源要甄別與選拔。信息時代,資源鋪天蓋地、良莠不齊,用于網絡教研的資源要優中選精。線上、線下的資源,如題庫、案例、課件、媒體素材、課程等等,可以選擇的空間都很大,不僅能跨區域,而且還可以跨國界,要精心選擇質量最為上乘的資源,與當次活動主題或網絡教研共同體要主攻、突破的方向相一致的資源。其次,網絡教研共同體內部的若干小組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間的競爭機制要能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再次,網絡教研往往會將專家、名師請進來,以講座、示范課、答疑解難的方式進行引領點撥。專家、名師也不是全能的,教學也有強弱之項。聘請專家、學者、名師,一定要了解其在哪些方面有專長、更具引領力,一定要聘請和活動內容與主題對口的專家、學者、名師。還要注意的是“我思故我在”。網絡教研的引領不等于專家、學者、名師、共同體中優秀的教師唱戲、當主角,其他教師當配角,要激活網絡教研共同體中每一位成員的思維,充分發揮其潛能,營造好積極上進的氛圍,只有這樣,引領才能持久而有效。
七、完善激勵機制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要建章立制,將老師參與教研的情況納入評估,包括網絡教研。評估首先重視態度,看教師是否積極主動地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主動吸納提升自我,用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能努力解決問題。評估,要重過程,也要重結果,比比看在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中,哪位或哪些教師得到了更為長足的發展。評估的結果要充分用好,應作為評優評先、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名師培養對象選拔的重要依據。對于在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的教師,要作為典型樹起來,揚正氣促后進。
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涉及到理念和實踐,影響的因素諸多,需要且行且研。我們要不斷破解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中的疑難問題,使網絡教研共同體的建設能使教師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良好態勢下“取彼之長,補己之短”,共促共進同發展,從而為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為江西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網絡教研共同體建設有效性的影響因素研究》(立項編號:2020-x -1-383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