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芳
摘要:文本細讀是解讀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作品的重要環節。文本細讀相較于文本粗讀和略讀,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耐心,細讀過的文本才更有滋味,更能讓作者原本的思想和體會完整地傳遞到讀者的內心。與此同時,學會文本細讀也是學生讀懂、讀透一個作品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文本細讀是學習文本的第一步,也是學生領略浩如煙海的知識的第一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代詩歌;文本細讀
一、中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現狀
首先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阻礙。在中學階段,一般是學生開始深入接觸古代詩歌的時候,這時候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的興趣非常重要,當然,老師作為引導者更發揮著補充替代的作用。
在部編版的教材中,古代詩歌類型多樣,篇目眾多,風格更是多樣,或瀟灑俊逸,或委婉含蓄,或激情豪放,或意韻深遠,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學生在對于古代文學文化背景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對古代詩歌可能出現畏懼和排斥的心理。
由于學生不太了解古代的故事和傳說,對一些隱晦的或者冷門的意象更是知之甚少,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更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接下來的深入學習。也因為如此,許多學生不肯靜下心來細讀古代詩歌中的意蘊和詩人的思想體悟。另外,古代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遙遠且神秘的地方,因此,對于其孕育出來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的距離,這更加大了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難度。
其次教師對古代詩歌認識的不足。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較低是一方面,而老師作為教學當中的重要角色,對于古代詩歌的教學不夠重視,一些老師認為古代詩歌在試卷中的占分并不多,學生對于古代詩歌的學習又有為難情緒,收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教師常常忽略了古代詩歌的意義和作用,在教學時帶著學生了解個大概,并沒有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學生自然也領會不到詩中蘊含的魅力和財富。
除此之外,有些教師在文本細讀方面本身就有欠缺,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文本細讀,所以在教授學生時會很大的誤導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更大的阻礙。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的過程,不單學生要學習,教師也要學習。只有教師更好地了解知識,才能準確、高效地教授學生。
二、關于學習古代詩歌文本細讀的探究
古代詩歌的學習在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占有著重要地位。最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古詩詞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主要部分。因此,學習好古代詩歌的文本細讀的方法對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一)把握詩歌創作本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就是帶領學生讀懂詩詞的意思。在細讀文本時,許多學生會用現代的白話翻譯古代詩詞中的意思,這樣往往理解有誤。比如,一個古今異義“妻子”,在現代,“妻子”是男人的老婆,但是在古代,“妻子”正是老婆和兒子的含義。另外某些手法也往往使文字喪失色彩,使閱讀產生誤會。
與讀懂詩中的深層含義來說,明白詩歌句子意思才更基本。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晦澀難懂的文字中乘風破浪,逐字攻破困難。
(二)探究詩歌具體內涵
在中學的學習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最為重要,因此,讓學生學會分析句子、賞析詩詞、鑒賞藝術特色等尤為重要。教師要培養學生逐字逐句分析的能力,然后再由淺入深、由簡入難地分析詩詞的具體內涵。
教師在帶領學生攻克讀懂意思這個難題后,接下來就是帶領學生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內涵,深入分析詩歌的遣詞造句以及詩歌中用了哪些手法。最后,把詩歌引入特定環境,感受詩人的特殊處境,最后品讀出詩歌所表現的具體含義。就拿曹操的作品《觀滄海》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了解詩人的時代背景后和詩的大體意思后,那么就可以帶著學生賞析其中的精彩之處。
(三)發掘詩歌文本之美
文學是一種美的創作,閱讀好的文學作品事實上是一種美的享受。目前中國教育的考試制度和升學制度使得學生學習壓力大,閱讀的功利性強。老師的知識傳授也只注重于對考試內容的灌輸,在較大程度上忽略了語文的審美性。老師教的枯燥又無趣,學生學的沒有興致。中小學生很難從語文的學習中培養好情操,愉快心情,也很難提高看到美、體會美和創作美的才能。《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重視學生審美觀人文情感的培育和發展,使中小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培育中小學生自己的審美觀意志與審美觀人文情趣,提高審美感受與審美革新的綜合能力,這是語文教育的主要責任與目標。所以,文章的細讀教學法首先要講審美觀原則,而審美觀原則又要求老師在課堂中必須更加注重文字中所蘊含著的美的內容,并及時掌握學習者的審美興趣、心理承受力、審美心理等各種因素,以美的方法來進行性創造性的設計,以便激發學生追求美的愿望。
三、結語
古代詩歌作為中華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有著難以想象的影響,它奠定了自古以來的文化發展,傳承和記錄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是一種文化遺產。古代詩歌同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豐富的內核和情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學生應該有文化自覺,學習古代詩歌中的精髓,學習詩歌的遣詞造句,體會詩人的深刻意蘊。而作為一名教師,要承擔起傳播中華文化精髓的責任,重視古代詩歌的教學,利用多元化的手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老師也絕不能夠輕視古代詩歌的文學地位,在課堂中也沒有一帶而過,而是應該深讀、細讀,如此才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質和道德修養,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性研究應用對策解析[J].華夏教育,202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