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壯鵬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加教育的呼聲日益增加,特別是在2020年互聯網授課給予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啟示,本研究著重從輿論背景出發,以點觀面,逐步挖掘互聯網加教育背景下“親子共玩”場館的支持度調查,從大眾百姓的視角反映對互聯網加學前教育的呼聲。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親子共玩;支持度
一、研究背景
(一)學前教育備受重視
學前教育是指對胎兒直至進入小學的兒童進行的教育,它的發展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些年增速異常迅猛,從財政投入來看,截至2020年為止,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的學前教育經費由2010年的19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203億元,直接增幅為2100%。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互聯網學前教育市場規模達到65億元,同比增長86.5%;從政策角度看,學前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與此同時,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預計在未來的5-10年內,中國每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都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學前兒童基數的持續擴大,為中國互聯網學前教育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的內動力。但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相關資源短缺,社會公共服務仍然不夠完善,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機遇
目前,學前兒童的家長以80,90后為主要群體,他們對互聯網教育的接受程度較高,更容易通過互聯網獲取各類資訊。事實上,互聯網教育企業的確能針對兒童個體差異設計個性化的學習內容,也可以運用各種方式增進親子關系等。但是與此相關的企業整體分散,尚無巨頭出現,可見這個行業的發展還處于摸索上升的階段,需要根據民眾的需要更新發展模式。
(三)親子關系問題
大多數家庭親子溝通主要存在:“溝通時間短,溝通形式單一,不會溝通,無法有效溝通?!钡葐栴},需要拓展親子游戲、閱讀、體育、環創等多元的溝通模式。
二、多元調查
(一)網絡調查
多家媒體曾聯合開展主題為“重拾童年之夢”的調查。其中,眾多成年網友表示,他們依然有一顆童心,想重拾童年時光,也很羨慕孩子們除了玩和學習,什么都不用考慮的“特權”。此調查研究發現,80后是追憶童年的絕對主力軍,占總調查人數的63.35%;90后和70后人數相當,分別占18.32%和16.35%;而60后僅占1.98%。
(二)問卷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分別在成都市的五所幼兒園(成都市第四幼兒園、成都市第二十六幼兒園總園和分園、聰明樹幼兒園、成都市機關三幼)的大班、中班、小班各選取三個班,共計550名幼兒的父母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父親162名,占總調查人數的29.5%;母親326名,占總調查人數的59.3%。
1.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選取的5所幼兒園,有公立幼兒園1所,私立幼兒園4所。選取學前兒童父母共550名??傆嫲l放問卷550份,回收518份,剔除無效問卷30份,得到有效問卷488份,問卷有效率為88.73%。(如表1)
2.調查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在調查的488名幼兒家長中,81.15%的家長對“互聯網+親子游戲”持支持態度,11.48%的家長認為“互聯網+親子游戲”這種發展模式可有可無,僅有7.38%的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將互聯網與親子游戲相結合。有效問卷488份,問卷有效率為88.73%。
3.走訪調查
對試行地點成都市龍泉驛區,我們進行了相關走訪詢問,結果顯示本地區家庭對親子關系的改善有很大的期待。但是目前,本地區兒童接觸傳統游戲的機會比較少,成年人的娛樂活動也為數不多,親子可以共同玩樂的游戲、玩品更是少之又少。親子共玩體驗館,就可以彌補區域的市場空白,給家長和孩子創造更多溝通交流的機會。
三、調查結果綜述
參與調查的幼兒家長普遍對幼兒教育及親子共處知識表現出巨大興趣和關,很多家長正苦于無法與孩子溝通或者溝通形式僅限于“指令式”的語言的問題;參與調查的人員普遍對親子活動了解較少,且主動承認與孩子相處較少,并明確表示社會上存在的親子共玩機構普遍缺乏的現狀,生活壓力和工作的原因很多家長承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參與調查的人員普遍支持體驗館網上平臺采用多服務融合的綜合服務模式,并且期待有公司能夠提供給民眾更多的親子多元溝通知識。
參考文獻:
[1]龐麗娟,韓小雨.中國學前教育立法:思考與進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4.
[2]汪全勝.立法后評估概念闡釋[J].重慶工學院(社會科學版),2008(6):13.
[3]席濤.立法評估:評估什么和如何評估——以中國立法評估為例[J].政法論壇,2020(11):59.
[4]龐麗娟,韋彥.學前教育立法:一個重大而現實的課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