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新興專業,空中乘務專業近幾年來發展尤為突出。我國除了在各附屬級院校增添了空中乘務專業外,還創辦了專業的民航類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創辦雖然提高了民航方向的人才儲備量,但是仍然還存在專業發展的阻礙。現對試圖通過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空中乘務專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研究,探索空中乘務專業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發展;就業前景
引言:空中乘務專業要求人才需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民航空中服務操作與管理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具備從事國內外各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務、地勤服務及民航類商務工作能力。
一、空中乘務專業發展的現狀
(一)空中乘務專業開設情況
公辦本科、民辦本科以及高職院校的空中乘務專業隸屬于藝術類統考。目前為止,我國的空中乘務專業開設了民航概論、民航乘務員基礎、民航服務禮儀、民航服務英語、民航客艙安全管理等專業的課程。在不同的課程體系中包含著相對應的知識培養。例如在禮儀方面的課程中,重點講授了宗教信仰。力求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空中乘務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
隨著旅游行業發展迅速,導致各航空公司產生壓力,空中乘務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在各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更是炙手可熱,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應該注重空中乘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適當增加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使得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在初入崗位時能夠得心應手。高職院校可以與航空服務類公司進行合作,進行人才傳輸。高職院校負責進行專業的知識、文化與技能的全面培養,以解決航空服務類公司的人才需求。
二、空中乘務專業所面臨的問題
(一)應屆生就業問題
目前,各個高職院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應屆生的就業問題。對于現在航空服務類公司來說,有兩種招聘形式,一種是到各個本科院校、中等職業院校、高職院校招聘空中乘務專業的應屆生。另一種是進行社會性選拔,投遞簡歷,通過初篩,復試選拔,合格后進行培訓就業,而這種方式的招聘一般需要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這樣一來,社會性選拔建立許多專業職業培訓,培訓合格的空中乘務人員對高職院校的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就有了競爭。空中乘務專業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民航服務,而是一種職業發展,是一種專業技能。高職院校更多的注重知識素養,但是實際操作比較少,建立實訓基地需要一筆昂貴的費用,所以高職院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就沒有得到發展。
(二)專業知識應用效果差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突發性事件,而在航空服務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應急性事件,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并沒有極佳的心理去應對。還有一些同學并不恐高,但是在飛行中或許就會產生心理反應。應激性創傷會使學生對空中乘務專業產生恐懼,許多高職院校的心理課程不夠完善,并沒有幫助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妥善的解決問題。
(三)服務意識欠缺
就現階段而言,高職院校的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缺少強烈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在完成自己現有的學習內容時過于機械化。而且在民航服務的練習中溝通中人性化水平較低,文化素養不夠高。空中乘務專業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民航理論知識,也與社會學和心理學息息相關,增加了學生對理論性知識掌握的難度。
三、空中乘務專業發展建議
航空服務業是專業性和操作性極強的行業種類,因此,航空服務類公司更應該著重尋找和培訓符合條件的人才,進而為航空服務業大量運輸人才。現如今,許多高職院校更多的課程是以公共課為主,其他課程為輔,全能型航空服務類人才應當注重各方面的發展。
(一)提高招聘門檻,提供就業機會
空中乘務專業招生以藝術為主的前提下,更應該注意文化素養、社交禮儀和突發狀況解決能力的培養。應當完善其課程體系,能夠從理論知識中尋找實踐能力,從實踐能力中悟出理論知識。不局限于空中乘務專業相關的課程體系中的發展,也可以適當擴散培養范圍。高職院校也應該開設校內外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認識并提供實踐機會。更多的開展形體方面的課程,結合我國經典舞種以及各類舞種,塑造高職院校學生優美的形態,高雅的氣質等。在此之外,各高職院校還可以與各航空服務類公司簽署合作進行雙向運輸,能夠讓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實習,例如一些值機點、票務室、語音播報室等等,滿足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應當積極與各航空企業進行合作,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認知,可以安排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短期半個月或一個月的實訓,也可以進行三個月以上的實習,這樣經過與企業協商,優秀的實操型學生可以直接簽署。在這樣的合理合作中,高職院校向各個航空服務類、民航類公司大量輸送了全能型人才,而各個航空服務類、民航類公司也解決了各高職院校建設實訓基地造價高昂的費用。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校內知識傳播和校外實習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自己今后的崗位融會貫通。
(二)定向培養,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進一步明確空中乘務專業培養的目標,近幾年來,航空服務類招聘空中乘務專業的標準逐漸升高,所以在高職院校進行培養時應當多注意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一些課程設置上應該多注重崗位應變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高職院校也應該注重學生文化素養,學生應該多參加各種大小型知識競賽以及技能型大賽,使學生文化素養與職業素養相結合。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我國與其他各國之間的來往也更加密切,更多的人選擇去國外進行旅游,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注重小語種的應用。除了現有的民航專業英語外,也應該加強其他國家語言種類的學習,這樣能夠保證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離開校園后能更好的應對將來的工作崗位,不僅鍛煉了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學生與外國友人有良好的溝通,增強了我國與其他國家友誼的橋梁,讓我國積極地與世界接軌。
(三)開展多方位培養,提高綜合素質
除此之外,應該多增加醫學類和心理類課程,醫學類課程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有一定的醫學基礎。醫學類課程能夠使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遇到突發性疾病時,能妥善應對。而心理類的課程,能幫助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消除高空恐懼,有利于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航空服務的過程中處理各種突發性和緊急性事件。教師可以采取課堂模擬和現場演練的方式,演示航空服務環境,隨機性的選擇測試內容,考核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在飛行過程中,有幼兒進行吵鬧打擾到其他旅客如何對旅客進行安撫情緒、在飛行時有旅客拿出手機如何勸導、有旅客突發哮喘如何救治等等,通過不同的測試內容模擬來對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提高,引導學生采用積極恰當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使學生即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遇到問題,也能夠積極應對。現階段許多空中乘務專業的教師都缺少實際操作的能力,更多的是知識類儲備。高職院校可以聘請航空服務類專家進行培訓或者進行講座,進行第二課堂的活動。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及長處。除了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文化素養以外,空中乘務專業的教師也應當進行人才引進,或是讓現有的教師去到各個航空公司進行學習,更好的提升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
結論:空中乘務專業的設置立足于民航類以及旅游類的發展需求,以服務為前提,以就業為相輔,培養出高品質,能夠迅速適應崗位,并且具有綜合服務能力的人才。在航空運輸發展迅速提升中,空中乘務專業的發展前景極高,各高職院校更應確保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實踐能力,使得課程設置更加符合生活實際,從而全方位的發展空中乘務專業的全面發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燕慧. 高職空乘人才培養中地理/旅游課程作用及其與空乘教學關系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17
[2]曹霞.淺析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就業[J].讀天下,2016(24):373.
[3]朱林莉.高職空中乘務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6(32):235
作者簡介:
王海鷗,女,四川自貢,漢族,1980年12月,大學本科,講師,空中乘務方向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