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張天雷
摘要:本文結合大數據時代下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闡述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弱項,打造“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教學模式技工院校
引言
對于技工院校而言,教職團隊的綜合實力和工作質量,是決定學校發展高度和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迎來了新的發展格局,對教育工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技工院校應該積極響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審視內部人力資源的整體質量,再通過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增強校內教職團隊的綜合實力。而要實現行之有效的管理水平升級,需要以新常態為背景,去審視當前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以極具針對性的視角,完成對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的定位和闡釋。
1大數據時代下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學組織上
大數據系統從一定程度可以應用于測評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或學生的體驗感等;從技術手段來看,該系統和其他行業情況類似,難點是如何進行快速有效的教學數據歸類,整合不同來源的數據資源,并運用到統一系統平臺上;從實際運用來看,學校設備和教師技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工具和升級系統。在實現教學組織數據的收集和篩選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個人信息隱私,如讓教師、學生提前學習我國的《密碼法》。
1.2教學手段上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基礎上,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增加實踐時間和豐富實踐形式,模擬真實的企業場景并模擬真實的企業案例。全部操作過程都借助真實的企業工作頁,并讓學生通過“DataBase”隨調隨用。
1.3教學方法上
通過大數據運用,要讓學生直觀認識到企業之間管理模式的差異,讓學生在實際的變化與所學相結合的現場進行實習,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的運營情況,培養綜合能力,關注學生成長的差異性,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同時實現信息合理共享化,讓科目老師或班主任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了如指掌。
2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弱項
2.1管理團隊觀念更新不及時
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負責人,往往是中層以上的管理干部。這些干部的工作特征是,能夠憑借豐富的人事經驗高效處理日常事務,但思維上存在局限性,往往堅持以“經驗”為主導,不理會新思維和新事物。這種固化思維會導致學校在用人和資源調配方面出現不科學的決策。例如,教師的職位要以學歷為優先,學歷高的教師更容易競爭到班主任等崗位。因此,在學校開展教師聘任工作時,領導們往往會提出要盡可能吸收學歷高的教師的要求。即使應聘者缺乏實踐經驗,校方也會盡可能吸納人才。這種錯誤的、滯后的管理心態,不但會影響教師資源的合理開發,還會造成校內教師的不滿,繼而降低教學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結構合理性相對缺失
我國技工院校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多,對目前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技工院校人力資源結構的合理性缺失主要表現在職工缺乏綜合結構優質性,現有的教職工往往為后勤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而專業的教職人員卻嚴重不足。部分教職工的學歷及職稱往往與技工院校的職業要求不符,教育部門對教師學歷的評估也與現實有一定的差異。
2.3教師缺少實踐經驗
教師自身的綜合實踐經驗有待進一步提升,而且教師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采取較為傳統、老舊的教育觀念,無法充分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導致人力資源的管理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3大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中的運用
3.1“多渠道”企業招聘
招聘的核心是職位與應聘者之間匹配問題,即讓企業用最少錢、最便捷地聘到合適的人員。可以借助大數據時代信息渠道多、溝通方式多、更加透明化的特點,高效挖掘候選人的信息(如網絡面試和遠程測驗與數據庫匹配評分等)。在開展教學時,應該關注信息渠道的獲取,培養學生社交網絡的運用能力,利用大數據選擇最優的招聘方式。
3.2“多元化”的培訓方式
好的在線培訓系統涵蓋培訓流程、在線管理、練習測試、資源共享等功能模塊,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增強培訓效果。企業員工不僅要提升自己挖掘處理數據的能力,也要增強對未來業務的洞察力和執行力。就培訓本身而言,大數據還可以分析員工的培訓需求及培訓效果。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的特點,所以學校應該和企業合作,緊隨市場變化,將高新科技與傳統教育形式有機結合,彌補培訓時間不足、環境單一、手段不足的問題。
3.3“合理化”績效考核標準
企業績效考核根據員工崗位的不同,考核的著重點也有所不同。企業應挖掘潛在信息,如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深化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工具進行數據處理和挖掘,尋求數據價值;另一方面要分析外部環境,快速調整企業戰略,把握商業機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自己的績效差異,及時利用“DataBase”尋求學習幫助。
3.4合理構建薪酬體系
企業在構建薪酬體系時也要借用客觀歷史數據,并結合企業盈利和員工的績效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另外學校應培養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能力,以及在動態環境下的薪酬構建的專業技能,同時要讓學生主動配合學校和老師完成“DataBase”課前、課中、課后的數據收集、分析、運用。
3.5推動有效員工關系模型構建
企業員工將個人信息轉化為數據形式,并進行儲存、分析和利用,可以使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和準確。員工關系的建立、變動、解除還能得到快速處理,人事專員提高辦事效率,騰出更多時間來為領導的“概念性”決策提供支持。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數據分類、分析能力。
結束語
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技工院校的學生,他們很關心自己今后的發展與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偏重于學生與企業的關系和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袁文華.大數據時代下的人力資源管理[J].金融博覽,2015(3).
[2]熊怡.“大數據”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14(1).
[3]呼延罕.大數據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探討[J].企業導報,2014(6).
[4]孫連才.數據化管理趨勢下人力資源外包模式創新[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4).
[5]袁慧.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趨勢及對策思考[J].經濟視野,2013(8).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江蘇省徐州市 221000;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江蘇省徐州市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