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在各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和回答是一個關鍵的環節,也是一種比較重要的交流形式,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有理有據地應用問答藝術,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做法,它將讓學科特點進一步顯現,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生物;提問藝術;趣味;啟發
關于提問藝術應用的價值,一直以來被局限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激發學生熱情方面,這樣的認知雖然正確但不全面,筆者認為,有效應用提問藝術,還需要注意到其在師生緊密聯系及學生思維發展方面的貢獻,下文筆者就提問藝術的應用開展分析。
1重難點提問
高中生物教材中包括數量眾多的知識點,與此同時這些知識點所具有的探究特點又增加了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一些教師總會在授課時有時間緊迫、不能在既定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的感受。為了解決該問題,教師便需要注意到問答模式的互動與創新價值,圍繞重點和難點知識創設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避免問題創設的隨意性過強,盡可能保證問題的精致、深刻、具體、生動,從而讓教學任務在問題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例如當接觸到蛋白質這一知識點時,需要學生了解氨基酸結構與產生蛋白質的過程,還有蛋白質所具有的結構與功能特點等,這些都屬于教學重點,同時氨基酸產生蛋白質的過程等知識又是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教師可直接設計相應的問題:氨基酸結構通式特點是怎樣的,它產生蛋白質的過程是怎樣的,以及兩個氨基酸在脫水縮合后產生一個二肽,會有幾分子水失去等問題。這些問題循序漸進,將多項重點和難點內容融入其中,保證學生在此過程中主動思考,并和教師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從而對學習效果的優化提供幫助。
2趣味性提問
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此時復雜的生物知識點難免會進一步加劇其心理負擔,長此以往,有些學生便會產生畏懼心理,失去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遑論主動思考問題、創新思維。為了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情境中來,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巧妙設問,增強問題的趣味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更具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在形成勤于動腦習慣后,距離創新思維目標越來越近。例如當接觸到細胞的衰老與凋亡內容時,高中生物教師完成可以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讓問題因為有了生活味道而更有趣: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注意到,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同耄耋之年老人相比,皮膚狀態有很大的不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區別呢?針對這種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學生易于發生興趣,并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迅速理解細胞衰老與凋亡的內涵。再比如當教學至細胞和能量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播放螢火蟲發光的視頻,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螢火蟲發光時,光能是由什么能量轉化而來的?學生對此問題產生強烈興趣,可能分別給出“食物”“葡萄糖”“化學能”等答案。在此之后,教師做進一步的理論知識講解,將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且有助于其思維創新性的發展。
3啟發性提問
啟發性提問是在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認知水平等多項因素后,提出更適于學生思維創新的問題,并以問題為核心啟發學生存疑、思考和探索的做法。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直白,在這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讓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調整。例如當教學至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問題,用于學生的思維啟發,首先基于現實生活給出問題:人的體細胞、精子以及卵細胞中,分別包含多少條染色體?從精子、卵細胞到體細胞,染色體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過程?再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中國古代有一句俗語“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俗語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這樣的問題會對學生產生較為明顯的啟發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思考受精作用的本質,并可在此基礎上關注配子多樣性、多樣性來源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問題本身啟發性色彩較為突出,同時可讓師生交流變得更加順暢,因此有助于學生主動地展開思考。在此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突出提問啟發功能,教師還可以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用于配合學生的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變化模型的幫助,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形象分析配子中染色體多樣性形成的原因,類似的做法顯然增強了提問啟發功能,可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4引導性提問
高中生物教師要注意控制提問方向,利用恰當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這是由于提問有從教師轉向學生的必要性,也就是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將會起到較教師提出問題更好的課堂效果。然而因為高中生的思維活躍、生活經驗欠缺實際情況,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則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會不切實際,距離理想的提問效果較遠,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性提問的必要性,使學生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明確要求學生所提出問題一定要與教材內容中的細節直接相關,或者讓學生思考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的關聯,再者,教師也可以率先對學生可能提出問題所針對的內容進行解釋,指出此類內容如何提問才更有意義,上述這幾種做法將保證學生能夠向正確方向出發,極大地提高提出問題的質量。例如,當教學至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的關聯角度,思考光合作用發生過程中,植物顏色所具有的特點及相應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將意識到只有具備葉綠體的植物才有可能進行光合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什么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葉綠體的作用是什么?葉綠體是什么樣的形態?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將對師生交流與創新思維發展產生幫助。
結語
高中生物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需要巧妙融入提問的藝術,這將讓課堂更加順利地展開。為了保證實施效果,本文明確了提問藝術實踐操作的價值,希望可以據此改善課堂問答效果,讓學生更主動地融入到這種特定的課堂互動形式中來,促進其對生物知識的接受、生物能力的發展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林裕祿.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提問技能的探究[J].新課程,2020,1:14-15.
[2]薛新蘭.例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提問技能[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