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文
摘要:建筑設計作為整個建筑行業的“龍頭”環節,對整個行業的作用十分重要。長久以來,高職院校作為輸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其建筑設計專業對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不可小覷。傳統培養模式對當下市場需要均存在一定“短板”。
在當前國家十九大報告中的“深化產教融合,將企業和高職院校充分融合為一體,實現一體化辦學模式,更好為企業發展培養專業化比較強的人才”的背景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迫在眉睫。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校;企業
一、現存問題
1.1學校方面問題
①師資綜合力量不足
師資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載體,對于整個教學活動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教師的教學與實際工作技能的銜接不當使教學結構差強人意,師資綜合力量不足,難以應對就業市場。
高職院校建筑設計專業老師從學校到學校單純的學術背景已不能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而傳統從企業中引進的技術型老師,由于缺乏對學生、課堂的教學經驗與把控,整體教學效果不佳。
②學校內部關注不足
高職學校自身對校企合作的關注與重視度不夠,一些決策與想法還停留在傳統教育管理與培訓,缺乏對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且學校內部的管理者與決策者不是教育背景不同,不是本專業出生,在制定決策或與企業溝通合作時,所提策略不切實際。
③教學與課程設置方面有所欠缺,不能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模式尚未更新,較難滿足現代企業需求。傳統不區分本科高校依靠尺規、畫板、理論講解過于深奧的教育方式,忽視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特征,導致所培養學生脫離企業與市場的實際需求,動手能力弱,產教融合效果差,銜接不上;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設置學期不合理,課程與課程之間承接關系不佳,導致培養效果不好。
1.2企業參與度、重視度不足
在當前產教融合方面,企業參與度普遍較低,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從企業的效益角度出發,企業并不愿單獨花費時間、精力、聘請員工到學校專程進行培訓,從收益上是不能與其完成項目比擬,即便企業投入成本給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培訓,所培養學生最后畢業,也不一定能為企業所用,效果差強人意;其次,有些企業由于自身發展水平與綜合情況不足,導致其落實國家與政府相關政策不佳。如政府要求企業需對職工進行“先培訓后上崗”,但企業由于自身管理機制,不能真正落實;而政府國家引導校企合作的力度與政策也不足,未能給企業寬松的環境與相應鼓勵政策制度,導致企業積極性不高,不愿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最后,整個行業及協會也尚未重視校企合作,未能形成此方面氛圍。
1.3監督機制不完善
當前政府、學校與企業的督察機制、配套經費與宣傳不足也是導致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難以有效推行的重要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因素:
第一,政府相關政策缺失,未能給產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盡管當前高校也有強烈意愿響應國家“產教融合”號召,政府也發文件支持,但文件卻缺乏相應具體實施細則與相關法規,致使并不能有效落實政策。
第二,企業投入時間、經濟、精力成本到校園進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會對自身經濟效益產生一定影響,而此過程中,卻缺乏國家、政府的相應經費支持,致使企業對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等合作機制的積極性并不高。
第三,學校、企業與政府雖然都各自在出臺各自政策,積極響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但各機構缺乏為對方的深入考量,無中間監督管理機構較好銜接二者,以保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能有效實施。
二、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相應措施
2.1學校方面建議
①學校增強重視,主動尋求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尋求校合作,提升自身辦學能力和水平。可通過網絡、政府等途徑積極聯系企業單位合伙人,推廣自身辦學優勢和特色,積極引進企業來校進行合作辦學,具體合作形式可結合二者各自特征的出發點,尋求共贏的合作方式。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建筑設計專業老師通過積極走訪企業,主動向企業展示本校本專業優勢與學生作業等教學成果,積極向企業“推銷”本專業學生,提升學生本專業就業率。
②靈活設置合作模式
在當前校企合作中,企業利益難以得到全面保障的情況下,校企可共同探討,尋找共贏、損害小的合作形式。如學校可通過人才培養、課程標準中體現與企業緊密結合、靈活互動。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建筑設計專業在與上海經緯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就將課程標準實訓內容與企業用人標準結合制定,融入企業崗前培訓內容,縮短企業與學生的相互適應、學習周期,提升經濟、時間效率,達到學校——企業的互利共贏。
同時,學校還需提供良好的設備硬件,保證教學良好實施。如加大實訓室投入,電腦設備維護管理,提升自身辦學實力,從硬件或學生素質質量方面吸引企業合作。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大力投入未來技術中心機房建設,全面提升硬件設備質量。
③重視師資力量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環節。
校企合作中有既懂教學、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老師對推動產教融合十分重要。面對當前高職學校存在以高學歷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高職學校可從政策、資金方面給與教師支持,鼓勵去一線參與實踐生產,鍛煉自身。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建筑設計專業老師通過平時網絡學習、深入與企業合作項目、暑期下企業等方式不斷提升實踐技能,豐富課堂實踐技能。
2.2提升企業參與度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宣傳,使其意識到高職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在企業中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在前期通常會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對員工進行入職崗前培訓,而學校作為人才輸出基地,若企業所需人才素質與要求在學校期間就能滿足,則對其提升效益、節省時間、人力、物力成本大有裨益。加強對企業宣傳,增強其校企合作意識,提高企業積極主動性。
2.3完善相應制度措施
相關政策制度保障需從國家、政府、參與者層面共同努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完善:
①完善制度與經費保障
國家政府層面可建立完善相關保障制度和體系,并提供資金保障,以確保產教融合的有效進行。
對企業而言,可給與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實習一定減免稅費政策,并提供資金補助,鼓勵其優先錄用參與校企合作學生;對學校而言,加強校企合作中學校硬件如實訓室、設備的經費補助,完善基礎條件,提升辦學質量,對校企合作中表現優異的學生設置獎學金。
②完善協調監督機制
政府或行業成立相應組織指導或完善校企合作發展,有針對性地對接學校需求、落實政府政策。深入了解企業現存問題,在師資供給或校企合作方式上給予一定優惠鼓勵政策;其次,對學校方面,特別在師資培訓方面提供專門培訓平臺,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學習培訓。總之,完善第三方中介平臺對推動校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結語
“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是當下高職院校建筑設計專業的主題,其有效落實與推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校方、企業、政府等部門的多方努力、共同協作。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建筑設計專業緊密結合市場與崗位需求,不停尋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優化策略,共同尋找緊密結合本專業崗位的特色發展模式與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鄔蒙,尹微.試論校企聯合辦學的長效機制[J].課程教育研究,2013(4):233-234.
[2]高麗萍.構建高校繼續教育新模式———基于校企聯合辦學的深度結合[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26):119-121.
[3]李萍,張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本科院校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探索,2013(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