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 陳妹 潘雅英
亞健康指健康與疾病間的一種狀態[1,2],雖然不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如果沒有及時調理,可能發展為多種疾病,對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不利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自我保健的意識也逐漸提高[3,4],參與體檢的人逐漸增多。常規體檢可盡早發現疾病的早期癥狀,指導臨床疾病的防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7 月本院門診10000 例體檢亞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00 例。研究組中男2500 例,女2500 例;年齡50~70 歲,平均年齡(60.1±6.0)歲;體質量60~80 kg,平均體質量(71.0±3.4)kg。對照組中男2546 例,女2454 例;年齡49~71 歲,平均年齡(60.0±6.8)歲;體質量60~80 kg,平均體質量(70.9±3.6) 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體檢者的健康情況符合《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5]中亞健康診斷標準;②體檢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因藥物引起血脂水平異常;②臨床資料不完整;③依從性較差體檢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體檢后進行常規健康干預。對體檢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或登門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研究組常規體檢后,根據治未病理念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同時進行個體化健康干預。主要干預內容為:①氣虛體質者:進行慢鍛煉,同時多食用健脾類食物;②陽虛體質者:宜添衣、慢跑,不宜多食生冷食物;③陰虛體質者:切勿多汗,及時補充水分,多食用滋潤食物;④氣郁體質者:多運動、游泳,多食行氣食物;⑤濕熱體質者:應多食清熱利濕等食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亞健康狀況評分、血壓水平及干預后健康行為、血脂水平、BMI。①亞健康狀況評分包括疲勞癥狀、精神癥狀、免疫力、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評分及總分,評分越低健康狀況越好;②血壓包括SBP、DBP;③健康行為包括適當運動、情緒掌控、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④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亞健康狀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疲勞癥狀、精神癥狀、免疫力、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疲勞癥狀、精神癥狀、免疫力、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亞健康狀況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亞健康狀況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SBP、DB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BP、DBP 水平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3 兩組干預后健康行為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中4600 例適當運動、占比92%,4800 例情緒掌控、占比96%,4500 例遵醫囑用藥、占比90%,4300 例合理飲食、占比86%;對照組中3500 例適當運動、占比70%,4000 例情緒掌控、占比80%,3900 例遵醫囑用藥、占比78%,3800 例合理飲食、占比76%。干預后,研究組適當運動、情緒掌控、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健康行為比較[n(%)]
2.4 兩組干預后血脂水平及BMI 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BMI、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血脂水平及BMI 比較()

表4 兩組干預后血脂水平及BMI 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亞健康的主要臨床狀態是身體機能降低[6],發病誘因是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等[7]。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群體參加健康體檢[8,9],體檢指標能衡量自己的健康狀態,故及時體檢較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疲勞癥狀、精神癥狀、免疫力、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本組干預前,且研究組疲勞癥狀、精神癥狀、免疫力、胃腸道癥狀、心血管癥狀評分及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體檢基礎上,根據治未病理念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同時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指導能改善亞健康人群的指標。究其原因可能是,中醫體質辨識能夠管理體檢者亞健康的狀態,體質能夠反映機體陰陽、氣血盛衰等的特點,因人制宜有利于恢復體檢人群的亞健康狀態[10-13]。
綜上所述,在亞健康人群健康指導中,采用治未病理念有利于改善亞健康人群的相關臨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