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種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其主要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不但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還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文章通過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表現和當前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目標的分析,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對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策略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工匠精神;隊伍建設;高技能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1-0129-03
工匠精神是一種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具有熱愛工作、敬業奉獻、精益求精、客戶至上、德藝雙馨、勇于拼搏等特點。工匠精神與高校教師隊伍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是一致的,其強調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還要具有“立德樹人”的工匠情懷、“專注做事”的工匠品質,以及干一行愛一行的工匠情操。對于當前背景下的思政課教學而言,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倡導廣大思政課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育人,躬身踐行工匠精神。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表現
工匠精神從字面理解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工匠精神的含義也在發展,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制造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適合各行各業的從業者追求。對于高校思政教師而言,其應追求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熱愛思政教育事業,耐得住寂寞。2)一絲不茍地對待思政教育教學工作。3)精益求精地落實思政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細節。4)不斷更新思政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思政教育教學方法。5)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以教書育人為己任。6)不怕辛苦、不畏艱巨,敢于迎難而上。
二、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目標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傳開來,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準則,也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工匠精神代表著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教師的工匠精神可以理解為教師對自己的學生開展的精細教學,以及自身擁有的精益求精的教學理念。而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工匠精神則意味著,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對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上盡心竭力、細致認真地教育,從而有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正處在教師隊伍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發展和弘揚“工匠精神”將成為推動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發展、滿足未來高校思政教育需求的必然趨勢。將工匠精神與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有效結合,有利于高素質的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利于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我國人才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高。
1.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服務理念
“以客為尊,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工作理念和價值目標。工匠用心血、激情和技術,通過創造高品質的產品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工匠的價值凝聚在產品中,體現在達到客戶的要求上。這對于高校思政教師而言,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現代技術,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思政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服務對象的思想意識,樂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為學生排憂解難,從而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盡一份力量。另外,僅有服務學生的理念還遠遠不夠,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提升思政素養,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工匠”精神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在追求卓越上,追求卓越的創新和突破創新的內涵是工匠精神所特有的。工匠精神強調堅韌、執著、專注和傳承,但絕不等同于墨守成規,而是意味著“工匠們”不僅要尊重自己的職業,擁有崇高的道德和品質,還要具備追求卓越和突破創新的創造活力。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而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創新教學手段。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廣泛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創設情境課堂等手段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政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二是加強學科之間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只靠思政課上的時間遠遠不夠,現階段各高校都在提倡課程思政理念,思政教師可以借此契機,增加和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幫助其他學科教師提升思政素養,從而為提升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不足
熱愛工作和無私奉獻是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也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當前背景下,大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夠做到熱愛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也愿意為高校思政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還存在部分教師缺乏愛心和奉獻精神、工作責任心不強,理想和信念搖擺不定,家國情懷和民族情懷缺失,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不足,從而導致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2.部分教師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缺乏
追求卓越的品質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當工匠注重細節,專注雕刻,制造高品質產品,追求完美制造產品時,不僅表現了其對產品質量的不斷追求,更體現了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高超的工作能力。這體現在思政教育上,就要求思政教師要注重對思政課程內容的精準設計,以滿足不同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的不同需求。目前,還有部分思政課教師缺少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將教育視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將教學過程視為一種單向的教學路線,工作態度不夠積極且缺乏嚴謹性,工作作風飄忽不定,課程設計時代性不強,缺乏專業精神和責任感,甚至用“差不多”的思想和“不上進”的行為來敷衍了事,距離思政課程的“高端”教學構建還有很大距離,與高質量、做工精細、技術先進的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課”更是相距甚遠。
3.部分教師德藝雙馨的師道精神不足
對“工匠精神”的崇高追求是德藝雙馨,“德”是工匠精神的根本,“藝”是工匠精神的前提。德益雙馨在精神本質上是人的價值觀和專業精神。思政教師肩負著在學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的責任,承擔著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按鈕的歷史重任,因此自身必須具備極強的學習能力、嚴謹的教學態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必須能成為學生的精神引領者。然而,當前部分教師表現出自律性差、知行不一致、內外相矛盾等師德、修養不足的現象,他們不但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引領者,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消極的負面影響,導致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難以完成。
四、培養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的策略
1.堅持政治強、情懷深,提升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高校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他們是辦好高校思政課的關鍵。政治強、情懷深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這就決定了思政教師必須擁有科學的信念,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以及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并能以自身的政治素質和道德操守為基礎,示范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從工作責任上來看。思政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明確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要堅持政治信仰,堅持職業道德準則,要堅持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和感情,要時刻心里裝著祖國、民族和人民,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二是從思政課教學內容上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集思想、政治、理論于一體的特色課程,具有明顯的唯物論屬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思想性、以文化人,凸顯理論性、以理服人,增強親和力、以情感人,具有針對性,以心育人。從而使思政課的立德樹人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2.堅持思維要新、視野要廣,提升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各種思潮和價值觀不斷涌現,對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不少沖擊。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思政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習引領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多維環境中堅持正確的信念和核心價值觀。思政教師要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開闊自身的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使自己能夠及時對優質新思想進行認識和接納,做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思政教師要對黨、國家和民族擁有深刻的認知和情感,并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擁有深層次的理解和認同感。另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仔細提煉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并能用合理的教學用語,打造出具有深度、廣度、情感和溫度的思想政治理論全優課程。
3.堅持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提升德藝雙馨的師道精神
嚴格的自律和正直的人格是對新時代思政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只有相信自己的老師,才會相信他所傳授的知識。一方面,思政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嚴肅認真,不能任性而為;要清楚教學底線,堅守師德;要學術嚴謹、務實、能夠坐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向道德榜樣學習,充分挖掘自身道德潛力,從而通過身體力行的示范行為熏陶學生、影響學生,以高尚的人格鼓舞學生,以真理的力量激勵學生,以深刻的理論觸動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五、結語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獨特的職業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從“工匠精神”的角度考察高校思政教師素質,要求思政教師堅持政治強、情懷深,提升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堅持思維要新、視野要廣,提升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堅持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提升德藝雙馨的師道精神。
參考文獻:
[1]李繼.工匠精神視域下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2]張小云.新時代工匠精神與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2).
[3]張弦.工匠精神視域下福建高職院校“雙師三能”型教師隊伍培養[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6).
[4]魏梓軒,陳潔.工匠精神融入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0(10).
[5]王欣.工匠精神視域下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12).
[6]魏美.淺析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徑[J].黑河學刊,2019(05).
[7]袁穎璇.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
[8]吳國軍.工匠精神培育與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03).
[9]紀張偉.“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以高職數學課程為例[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4).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Jun
(Shangrao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Shangrao 334000, China)
Abstract: Craftsman spirit is a kind of professional spirit of meticulous and excellence, which mainly includes dedication, lean, focus, innovation and so on.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the current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raftsman spirit; team building; highly skilled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