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互聯網+”、“現代學徒制”都是職業教育當下比較熱門的探索模式。兩者如何有機融合在一起是時代命題。201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明確要求借鑒“雙元制”等模式,總結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經驗,校企共同研制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實際生產崗位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現有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南通中專機電技術系以南通市第二批現代學徒制項目-機電專業“金通靈”現代學徒班為平臺,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目前已有6個現代學徒班。文章以南通中專五年制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介紹了我校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相關經驗,以期為其他院校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 ? “互聯網+”? ? ?五年制高職? ? ? ?機電專業? ? 現代學徒制
引言:
互聯網時代下校企 “共生”關系進一步深化,企業師傅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現場實時教學,更貼近崗位。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合作,雙導師聯合傳授,以技術技能培養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傳統學徒制培養模式有所不同,傳統學徒制是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由師傅帶徒弟,并使其能更快掌握工作能力的方式。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更加注重技能的訓練與傳承,由校企聯合培養,共同制定規范化的企業課程標準、學習成效考核方案等,是一種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 《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通知中,對提升校企協同育人水平,推廣現代學徒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了明確的要求。
一、機電專業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必要性
《中國制造2025》為中國制造業指明了發展路線和方向,通過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創新、質量、品牌進行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在此背景下,機電專業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經濟轉型、科技發展、產業升級等外部環境日新月異,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及時探索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機電專業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建設對學校、企業及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
1.從學校層面看,現代學徒制項目能更好地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基于互聯網,尤其五年制高職機電專業,學生主要從事于設備維護維修、安裝調試等崗位,技術含量高,學習周期長,采取學徒制模式培養學生更有必要性。現代學徒制體現了了職業教育“做中學”原則。學徒在實際工作崗位中邊做邊學,乃至先做后學,這是典型的“做中學”范例。崗位中大量的實踐操作和反復操作,使學徒不僅“會”操作,還可以“熟練”操作。學生技術能力的提高,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還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
2.從企業層面看,加工制造類企業都希望學生畢業到崗后,一方面學生能盡快認可企業文化,增加學生企業就業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企業希望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能盡快適應崗位的要求,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崗位,以縮短學生企業培養期。以我校金通靈現代學徒項目為例,江蘇金通靈流體機械有限公司已經跟我校有過多年的校企合作關系,是我校穩定的機電、機械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借助互聯網的便利,隨著企業的發展,產品處于更新換代的時期,但由于企業內部一線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經導致企業某些產品質量達不到客戶要求。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可以將企業課程融入進學校課程,將以往“進企再學習”轉變為“學成再進企”,有效解決了技術人才儲備問題。
3.從學生層面看,首先學生通過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實現知識再創造,是真正的理實一體教學。尤其對于機電專業的學生更需要進入生產一線進行真槍實彈地演練,懂原理不代表懂操作,懂操作不代表會操作。其次可以幫助學生從學校到工作順利過渡。以作者本人為例,作者大學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汽車企業擔任電氣工程師,主要負責設備維護維修。由學生轉變為職場人的最初階段會有種種的不適應,比如周圍不熟悉的同事、嚴格的企業各項制度等等。而現代學徒制可以使學生在角色轉換時進行最佳過渡,因為它在學生和員工兩個角色之間建立了兩個過渡帶(從學生到學徒,再從學徒到員工),角色轉換時過渡比較平緩,便于學生快速適應新的環境。
二、機電專業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基本框架
在“互聯網+”背景下,根據機電專業現代學徒制項目內在特征,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結構要素,并借鑒國外研究基礎上,我校機電技術系從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及學習評價四個方面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探索“校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共生”的人才培養模式。
1.培養目標。基于互聯網,五年制機電一體化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目標是與企業共同培養理想堅定、全面發展,具有較好人文素養、職業道德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面向通用設備制造業,機電產品、機械設備的工程技術人員、設備修理人員和產品銷售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自動生產線安裝、調試、運維、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管理、銷售、技術支持以及初步開發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培養內容。崗位要求決定現代學徒制培養內容,再根據培養內容設計課程體系。這就需要校企雙方分工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我校機電技術系現代學徒理論課程主要有企業文化、安全生產、運營與管理等。理論課程在一、二年級開設,企業工程師進校授課,2-4課時/周。企業實訓課程主要有設備點檢與保養、設備機械及電氣維修、設備安裝與調試等。實訓課程在三、四、五年級開設,學生進企業學習,2-4周/學期。
3.培養方式。“雙導師、雙身份”是現代學徒制的特點。每位學生擁有兩位導師,即企業師傅和學校老師,一位主要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另一位主要負責崗位技能的訓練,不同的培養方式講授不同的學習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職業視野。同時,每一位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將校內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崗位中,同時又用實踐來驗證理論知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4.學習評價。學習評價即人才質量評價,實行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學生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校內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系部評價以及學校職能部門評價。校外評價主要包括社會評價、政府評價及企業評價。我校機電技術系專門制定了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實行聽課、巡課、督查、反饋等考核方案,從而保證教學活動有計劃地正常開展。
三、機電專業現代學徒制實施步驟
1.調研、篩選、確定企業群,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則,根據地方產業轉型和技術革新的需要,選擇優質加工制造業企業進行探索現代學徒制項目。2015年,我校機電系與江蘇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美諾精密汽車零部件(南通)有限公司試點現代學徒項目。從13級機電一體化專業高職班,選拔10名學生成立“恒科班”;從14級機電一體化專業高職班,選拔8名學生成立“美諾班”。由于學校師資有限,學徒班人數少,不能成為獨立的行政班級,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學徒班的學員仍在原班級上課。學徒課程就沒法與校內課程錯開開展,尤其是企業實訓課程。機電系通過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將現代學徒課程為必修課程。考察確定8-10家本地優質企業,學生全員參加現代學徒制,每家企業吸納6-10名同學,這樣就有效解決了上述矛盾。
2.填報自愿、考試、面試、簽訂協議,組建成班。學校、企業、學生、家長本著合作共贏、職責共但的原則,經過企業宣講、填報自愿等環節,簽訂協議組建成班。首先,學校召開企業宣講會,學生家長全部參會,8-10家企業依次通過PPT展示,現場解答等形式讓學生和家長對企業進行充分了解。其次,宣講會結束三天內,學生和家長填報自愿,在填報自愿過程中,班主任適當引導,避免扎堆現象。接著,各企業派車接學生進企業考試、面試,其中考試的形式可以是理論考試,也可以是實訓操作,各企業根據崗位要求,進行出題考核。企業根據考試和面試的綜合成績,決定錄取哪些學生。沒被錄取的學生進行二次填報,完成分班。最后,四方簽訂學徒制協議,組建班級。協議中對學徒期限、四方權力和義務等作了明確的要求。
3.梳理、研討,共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針對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班級,與企業共同研討,科學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金通靈項目為例,結合企業對于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的要求,以及國家教育部對于機電專業的培養要求,整合課程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對于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動態調整,構建了與鉗工裝配職業需求緊密結合的的專業課程體系。校企共同制定了鉗工、機械裝配、數控、車工4門工作本位課程標準。根據職業崗位能力標準、實際崗位服務過程構建職場化的能力標準、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處理。根據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校企共編了《通用機電設備裝配技術訓練教程》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校企雙方聯合開發了鉗工裝配核心課程教學數字化資源庫,包括理論部分-鉗工基礎以及實訓部分-鉗工裝配。
4.管理制度的制訂與實施。學校制訂了《南通中專教學管理規范》、《南通中專彈性學分制實施辦法》、《質量監控標準及實施方案》,對學生日常及學習管理、考核評價做了明確要求,建立獎學金制度,充分保障學徒人身安全,以保證順利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學徒、師傅及時填寫評價記錄手冊,對學徒學習和師傅指導情況進行過程性管理,及時反思學習和指導情況,促進學徒和師傅成長。
5.“互聯網+職業教育”的質量保障機制。構建“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根據大數據的綜合分析,認識到目前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還存在的問題,比如保障理念與時代脫節、保障主體單一、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備導致的信息缺失等問題;需要樹立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質量保障理念,構建適應“互聯網+”多主體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組織架構,建設適應“互聯網+”要求的質量保障體系信息系統。
四、結束語
基于互聯網,現代學徒制有效解決了學校培養與企業用工脫節的問題,已經成為普遍認同的職業教育形式。這種培養模式有利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有企業參與,有利于企業崗位要求無縫對接學校的專業設置,有利于實際生產過程成功對接職業學校的教學過程,有利于行業、職業標準成功對職業學校的課程標準。當然,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應不斷完善與更新,總結出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王強(1986.04-),男,漢,江蘇南通,講師,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
參? 考? 文? 獻
[1]王福貴.基于“產校合一”的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J].林區教學,2019( 12) : 60-62.
[2]周春玲.淺談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導師隊伍建 設[J].科技資訊,2019(15):230-231.
[3]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學徒制建設思考[J]. 周雪峰.? 職教通訊.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