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斌
【摘要】? ?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在網絡上掀起一股股強烈的信息傳播風暴,人們內心崇尚的言論自由時代到來了。在自媒體時代,公民擁有更加自由的話語權,自媒體網絡平臺給公眾提供平等、公平的發聲平臺。自媒體的發展給青年一代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選擇帶來一定的影響,網絡言論自由、信息傳播快、信息開放性的特點給大學生獲取信息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也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 ? 自媒體? ? 高校輔導員? ? 思政教育? ? 應用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國務院教育部于2014年發布《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其中此標準中指出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師資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受到海量網絡信息的侵襲,對網絡信息的真偽分辨力不足,導致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生觀、價值觀都產生很大的改變。自媒體平臺成為人們獲取知識資源、娛樂消遣、社交的主要渠道,自媒體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因此,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導者——高校輔導員,一定要與時俱進,發揮自媒體平臺的優勢,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自媒體的概念、特點和發展背景
1.1自媒體的概念
自媒體是指普通大眾通過網絡等途徑向外發布的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信息的傳播方式。“自媒體”英文是“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結合之后,一種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和新聞信息的途徑。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可以使每一個社會大眾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外界實現緊密聯系,可以自由地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小視頻和網絡信息等,目前主要的自媒體平臺有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小紅書等,自媒體平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媒體。[1]
1.2自媒體的特點
首先,自媒體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自媒體平臺信息的傳播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它不受地域、運輸和印刷、采訪等時間和空間因素的限制,它對于實時發生的事情通過視頻記錄的方式記錄下來可以直接發布在自媒體平臺上,打破了傳統媒體對時效性和空間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其次,自媒體還具備泛眾化和平等性的特點,在自媒體時代,社會普通大眾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網絡信息,不受時間、空間和專業性等問題的限制,信息的發布者可以不再是專業的媒體新聞的工作者。社會普通大眾通過在自媒體平臺發布視頻,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受到任何媒體形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民言論自由的權益。因此自媒體平臺的崛起對普通大眾來講更具平等性和廣泛性。
1.3自媒體的發展背景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我國的互聯網用戶到2020年底已經突破了9.89億大關,互聯網的普及效率達到70.4%。我國的互聯網開始出現無限流量的現象,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用戶用網的門檻不斷降低,周圍的生活中到處都充盈著互聯網產品。與此同時,移動端用戶數量也不斷增加,甚至成為PC端用戶的兩倍之多。人們對于用網的簡單、快捷和信息傳遞的趣味性產生了更高的要求,從最開始的碎片化閱讀到現在的刷短視頻。人們愈發感受到互聯網技術帶給生活的便利性,人們對信息傳遞簡短、快捷和方便的喜愛使得自媒體平臺應運而生,中國的自媒體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二、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
2.1自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點
所謂自媒體,是針對傳統媒體而言的,諸如電視、廣播和報紙報刊媒介等統稱為傳統媒體。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及時、范圍更加廣泛、借助的互聯網技術更加高端、接受信息的終端更加多樣化。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微時代”、“短視頻時代”等新型詞匯不斷流傳開來,其信息傳播趨勢的大眾化、信息傳播主體的平等化、信息傳播內容的多樣化、實時性和信息傳播方式的交互性等熱點無一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于青年一代大學生的生活和思維的影響也可見一斑。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比如:信息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傳播信息碎片化、信息溝通渠道更加便捷廣泛等。自媒體時代滋生出以自媒體平臺為傳播載體,以微視頻和微語錄的為傳播方式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形式。[2]
2.2自媒體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
通過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可以看出,自媒體對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自媒體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媒體時代數字化資源媒體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更新和升級的發展個過程。自互聯網技術出現和發展以來,不斷地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隨著自媒體的受眾人群的基數越來越大,整個社會的思想輿論走向和文化屬性必然會受到同等的影響,而且會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而變換,其中青年大學生作為我國網民數量中占比比較大的群體之一,其思想、思維和生活習慣、行事方式和人生觀、價值觀同樣會受到影響。
2.自媒體是一把雙刃劍
自媒體時代,“短視頻”、“微時代”的出現,網絡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其便捷性和開放性的特點為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開辟了更廣闊的宣傳平臺。同樣的,這種優勢和特點也會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大學生的思想不再拘泥于傳統思政宣傳工作帶來的影響之下,這就為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
三、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大學生缺乏足夠的甄別能力、安全意識和自制力
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大學生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喜歡張揚個性,充分表達自我訴求。這一代大學生自小受到社會的影響,有很強的維權意識,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獵奇心理非常強烈,因此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充滿好奇心。但因為他們社會資歷尚淺,社會經驗不足,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只有好奇心,沒有足夠的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在網絡的海洋中徜徉時,喜歡人云亦云,來者不拒。因此很容易被網絡上的犯罪分子所利用,導致個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大學生極度缺乏安全意識。據數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網游時,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跟別人溝通交流,但是根據網游的時間來看,大學生的自制力非常差。面對紛繁的網絡信息資源,大學生喜歡樂在其中,把控不好上網的時間,浪費了大量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時間,對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產生過分依賴的心理,進而導致大學生出現抑郁、自閉、社交障礙癥等心理問題。[3]
3.2高校對自媒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應用的重視度不夠
自媒體時代發展以來,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和社交平臺官方賬號等,但高校在官方賬號一般都發布一些宣傳本校、官方通知等一些內容,很少發布有關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內容,即使是發表,也是內容簡單、枯燥乏味,吸引不了當代大學生的關注。因此,官方賬號雖然存在,但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造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宣傳方式單調乏味,沒有起到改變大學生思維方式的決定性作用。
四、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4.1高校輔導員應該創建個人自媒體平臺
首先,高校在各種自媒體平臺的官方賬號上定期發布關于思政教育宣傳工作的內容,內容和形式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內容新穎并且不那么生硬,能引發大學生的認同感。高校輔導員可以從中做好傳達和協調的作用,引導大學生逐步提升思想覺悟。其次,高校輔導員可以建立個人的自媒體平臺,比如:抖音個人賬號、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號等,通過在社交賬號上跟學生溝通交流,實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雙向奔赴。高校輔導員通過建立個人自媒體平臺逐漸走入學生的內心,建立起個人的魅力,提升學生對自己的敬佩度,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配合自己各項工作的開展。
4.2在自媒體平臺建立各種群組,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學生的管理工作是輔導員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加強學生的管理能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自媒體時代,該高校輔導員通過建立不同的班級群、班干部群、思政教育宣傳群和就業指導群等,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可以通過軟件設置學生簽到功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動態和動向,通過跟學生的雙向交流和溝通,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難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流程更加簡單,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有效地減輕了輔導員各項工作的難度。
4.3線上+線下管理同時進行,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順暢
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利用自媒體平臺線上功能和線下管理雙管齊下,能有效的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順暢。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及時獲取學生的實時動態,對學生的發布的動態進行分析和整理,針對有思想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線下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走出思維誤區,對其進行引導、教育,避免不良信息的傳播。此外,高校輔導員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時常保持和學生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及時發現情緒波動比較大的學生,并進行及時有效的線下溝通和心理疏導,保證學生始終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情緒,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行為意識,加強學生日常網上沖浪過程中的安全性,提升對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五、結束語
自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同樣地,青年大學生的生活行為和學習行為乃至思想行為同樣受到沖擊,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契機和挑戰。因此,在自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充分借助自媒體平臺的優勢,建立個人自媒體平臺,樹立個人的魅力和影響力,加強學生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度。
參? 考? 文? 獻
[1]季研洲. 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 南國博覽,2019(9):119.
[2]劉培. 以微信為載體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河北:河北大學,2017.
[3]任宗儀. 新媒體在貴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