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的重要價值不僅在于其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也在于這是引導幼兒端正飲食觀念的重要手段。不過個別幼兒園的具體實踐中卻存在重視程度有限,系統性、規范化不足的缺陷,同時家庭養育錯誤形成的干擾也是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過程中時常遭遇的負面影響之一。新時期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當堅持趣味化、實踐性原則,既要充分聽取專業意見與建議,以聯動機制提升專業水平,也要強化家庭教育與引導,實現幼兒園食育全面覆蓋,還要強化監督考核,保持彈性優化,重視信息反饋。
關鍵詞: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
食育是飲食教育的簡稱,也就是通過日常飲食活動開展教育,或在飲食過程中融入教育活動的行為。與飲食相關的教育古已有之。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形成的教育傳統,并且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檢驗,至今仍然發揮著育人育才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學齡前階段,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食育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家長、幼師及周邊成人在內,結合飲食過程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已是習以為常的潛移默化行為。因此,新時期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不僅是幼兒教育實現科學化與現代化的重要組成,而且正在成為加強學齡前德育教育、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 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飲食活動是維持人類生命的基礎性活動,中國更是極其重視飲食的文明大國。不過時代飛速變化和物質財富快速積累卻在迅速改變許多國人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無規律飲食、挑食、高糖高鹽高熱量都是富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常見的不健康飲食狀態。而眾多成人無所節制的飲食也正在給下一代形成極為不良的潛在影響。時下學齡前兒童中“小胖墩”“豆芽菜”的數量快速增加。不良飲食習慣正在成為制約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大負面因素之一。
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構建相對專業的食育課程正是為了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習慣。學齡前兒童的日常生活普遍具有“兩點一線”的特點,除了家庭生活外,幼兒園就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在幼兒園中構建食育課程、開展系統性的飲食教育顯然有助于幼兒得到更加規范的引導,這對幼兒形成更加健康的飲食行為模式至關重要。
(二)引導幼兒端正飲食觀念
時下就讀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大多家庭環境優良,不僅不愁吃喝,而且時常有形形色色的零食滿足口腹之欲。這也導致不少幼兒缺乏珍惜糧食的思想意識,更有個別幼兒已經習慣了浪費糧食、隨意丟棄食物的不良行為模式。顯然,新生代幼兒迫切需要得到系統性引導以樹立更加科學、理性的飲食觀念和行為。
因此,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開展飲食教育恰逢其時。當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確飲食行為引導時,幼兒園可以成為彌補這一缺失和不足的抓手。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如同一張織得更密的網絡,有利于引導幼兒糾正錯誤觀念,認識到食物的寶貴,逐步端正飲食觀念,逐漸樹立起節約糧食、適度飲食、堅持光盤的科學飲食觀。
二、 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的常見問題
(一)重視程度有限,系統性、規范化不足
學齡前兒童日常生活中除了游戲、玩耍,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飲食。幼兒園傳統教育模式中,飲食教育早已貫穿了幼兒衣食住行的每個環節。比如飯前洗手、不灑飯粒、吃飯時不喧嘩不亂跑等。不過這些傳統的飲食教育往往分散在日常教學活動的每個方面,存在較為局部、零碎的特點,因此需要通過構建食育課程以強化其系統性和規范性。
然而并非所有幼兒園都對構建食育課程足夠關注。個別幼兒園依然對食育課程構建存在重視程度有限,系統性、規范化不足的問題。這些幼兒園滿足于傳統課程設置模式,習慣于憑經驗辦事,對食育課程的系統性和規范化認識不到位。加之個別幼兒園中缺乏相對專業的食育幼師師資,難以滿足構建食育課程的基本要求。這也是部分幼兒園在食育課程構建時有形無實、有心無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養育錯誤形成不良干擾
物質生活條件良好是當前國內大多數家庭的現狀。加之不少家庭仍然只生育一個子女,因而父母與祖父母將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養育這唯一的孩子上。長輩的悉心呵護雖然面面俱到,然而其中仍然不乏似是而非的愚昧和錯誤。
尤其是在祖父母照護孫子女的狀態下,老一代人習以為常的思想觀念其實違背科學精神,對學齡前兒童飲食習慣和健康意識的養成產生了背道而馳的負面影響。比如“多吃是?!?。部分祖父母唯恐孫子女營養不良,認為只有頻繁進食、無節制地增加進食量才能保障幼兒身體健康。
這些家庭中“填鴨”式食育模式不僅造成學齡前兒童超重、肥胖問題頻發,更易導致幼兒形成貪食、偏食、濫食的惡習。更有個別幼兒在此種不良飲食方式下形成了浪費糧食的思想傾向和行為方式,這對幼兒健康成長及身心發育顯然是有百害無一利的,同時也會對幼兒園內科學、理性的食育課程構建造成嚴重干擾和阻礙。
三、 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趣味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以興趣為先導的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教育。這一教育原理在學齡前兒童教育中體現得更加顯著。因此,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需要秉承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趣味原則。
學齡前兒童尚未完全發育的大腦決定了其對具象事物的觸動更加敏銳,同時存在形象思維能力優于抽象思維能力的典型思維特點。因此,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就需要充分尊重幼兒這一現實需求,利用更多道具形成豐富、生動、有趣的食育課程。
比如色彩。天然食品大都具有色彩。利用天然食品構建彩色圖形、圖案往往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利于幼兒園食育課程順利推進。尤其是色彩鮮艷的瓜果蔬菜自帶濃烈色彩,利用這些大自然的果實、根莖與葉片組成活潑可愛的圖形、圖案常常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熱情。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法引導幼兒樹立起珍惜糧食的科學飲食意識。
又如動態化教學。學齡前兒童擅長形象思維的發育特點決定了其對活動的物體更加關注,利用動態化教學有助于幼兒園食育課程實現內化與固化。近年來央視制作了不少與珍惜糧食、倡導光盤行動有關的公益廣告,其中有一則的內容從種植主食、蔬菜、瓜果到養殖魚蝦、海產均有涉及。重點是無論種植與養殖都需經過較長時間的等待與勞作,然而各種辛苦得到的勞動成果一旦變成餐桌上的剩飯菜,其被扔進垃圾桶都只需一秒鐘。廣告采取了前后對比拍攝法,各種動態影像對比后產生的沖擊力十分明顯,也格外突出了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主題。顯然,即使廣告自始至終無一句旁白,但活動的影像足以讓任何年齡段受眾充分理解主題的深刻性。
因此,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也當借鑒這些有益經驗,利用動態、形象化的手段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可靠性。
(二)實踐原則
飲食活動是人們生活實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也是各種區域文化進行傳統教育的常用手段。因此,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還當堅持實踐原則,將食育融入各種實際操作過程。
比如利用園內或教室中的生物角,引導和幫助幼兒從播種、養護到收獲的過程觀察糧食、蔬果的成長發育狀態,逐漸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諦與內涵。這個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夠滿足幼兒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夯實食育課程的認知基礎,避免空有理論的夸夸其談產生華而不實的缺陷問題。同時,幼兒在親自動手種植、養殖的過程中也能更加真切和深刻地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和珍貴,認識到珍惜糧食就是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這對改變幼兒在家庭中浪費糧食等不良習慣更加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四、 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策略
(一)充分聽取專業意見與建議,以聯動機制提升專業水平
作為專門從事學齡前教育的機構和單位,幼兒園的食育課程構建不同于家庭或其他社會單位的隨意性和業余化,而是需要不斷突出其科學性與權威性。因此,幼兒園需要充分聽取專業意見與建議,以聯動機制提升專業水平。
包括教育專家、營養專家、醫療衛生專家和兒童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在內,幼兒園都應當積極與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這些專家、學者不僅能夠為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提供專業意見和權威建議,也有助于幼兒園糾正、彌補傳統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錯誤與不足之處。尤其是在面對不同年齡段幼兒快速變化的身心成長需求時,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常常能夠幫助幼兒園采取最行之有效的優化措施,這對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時大幅提高針對性、可靠性極為有益。
不僅如此,當個別家長的傳統育兒習慣與幼兒園食育課程間發生沖突之際,專家的存在也能更加有力地駁斥各種反科學、偽科學觀點,是統一思想觀念,共同提高家園食育認識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強化家庭教育與引導,實現幼兒園食育全面覆蓋
在不少家庭隔代養育模式下,祖父母一輩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時常成為家庭食育活動中的負面影響因素。這固然是祖父母受教育程度及早期生活環境特殊性的遺留,也緣于幼兒園在食育過程中缺乏家園密切聯系,存在家園之間食育脫節、碎片化問題所致。因此,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還需要強化家庭教育與引導,實現幼兒園食育全面覆蓋。
比如幼兒園定期組織親子活動和各種紀念日、園慶活動中,家庭成員與幼兒的互動往往也是幼兒園將食育延伸到家庭的最佳時機。特別當家長思想觀念中存在各種食育盲區、空白點時,幼兒園便可不失時機加以引導和教學,幫助家長補足有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這對同步提高家庭食育工作水平極為有益,也是實現幼兒園食育課程充分覆蓋到家園全范圍的重要措施。
(三)強化監督考核,保持彈性優化,重視信息反饋
包括食育課程構建在內,幼兒園內各類幼教課程的設置與落實都需要通過監督考核以衡量其可行性、針對性、成效性。加之學齡前兒童成長發育速度極快,各年齡段幼兒的食育課程構建存在不同程度的優化調整需求,這也需要借助監督考核以提質增效。故,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還需要強化監督考核,保持彈性優化,重視信息反饋。
這些考核監督既來自上級主管單位、專業機構和人員,也來自家庭和家長,還應當包括社區、街道等組織。全方位的監督考核更加有利于幼兒園食育課程構建加快完善制度與模式,而來自以上單位、人員的意見反饋則是幼兒園主動優化、及時調整、保持創新的源頭。這也是幼兒園以食育課程構建促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五、 結語
幼兒園構建食育課程既要全面掌握、充分尊重學齡前兒童身心成長的規律與需求,又要針對家長、家庭成員的錯誤思想與育兒模式進行糾正和引導。一方面,幼兒園需要博采眾長提升園內食育的專業性、科學化,實現幼兒園食育的系統性和規范化;另一方面則要努力破除存在于家庭和家長思維與行為中的偏見與錯誤。只有將幼兒園科學食育充分延伸、全面滲透到家園的方方面面,學齡前兒童的食育才能避免局部性、碎片化。這既是新時期幼兒園科學構建食育課程并有效落實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形勢下幼兒園基于食育課程構建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戴雪芳.幼兒園小班新生“食育”現狀調查報告[J].江蘇教育研究,2019(17):66-69.
[2]鄭芃生.舌尖上的“幼教課堂”:高臺縣南苑幼兒園食育工作側記[J].甘肅教育,2019(23):10-11.
[3]童璐,張莉.幼兒園開展食育的必要性與實踐策略[J].幼兒教育,2019(18):51.
[4]錢海峰.新時代幼兒園開展食育的意義[J].寧夏教育,2019(5):19-20.
作者簡介:
陳丹萍,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