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寫作模塊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知生活能力等都有幫助,寫作也是學生表達觀點和認知的途徑。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溝通、表達的能力。語文寫作的教學要講究策略,其中基于課外閱讀而開展的寫作教學對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文章在分析課外閱讀對初中語文寫作作用的基礎之上,探究課外閱讀應用于初中語文寫作的教學策略,給初中語文教師改革寫作教學工作指明方向。
關鍵詞:課外閱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 引言
作文一直都是語文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也體現著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觀點能力的表現方式。學生要想寫出一篇好的作文,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積累,即學生需要不斷地閱讀,當有了足夠的輸入之后,才會有寫作的輸出。另外寫作也是具有一定技巧的,這個寫作技巧也是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揣摩作者的寫作技巧,并將學到的技巧靈活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開闊視野、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和寫作思維的黃金時期,加大初中生的語文閱讀量對他們的寫作水平提升和成長都有益處。語文教材中已經收錄了諸多文章供學生閱讀和學習,但是教材收錄的文章數量畢竟有限,因此還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廣泛的閱讀以提升閱讀量,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路和積累寫作素材。可以說,課外閱讀是學生寫出好的文章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工作時,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成為寫作教學的輔助工具。
二、 課外閱讀對初中語文寫作的作用
對初中生來說,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尤其是寫作部分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課外閱讀為學生積累作文寫作素材提供良好條件。初中生的閱歷還不夠豐富,認知水平也有限,這就使得他們在寫作時往往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而課外閱讀則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在他們的腦海中輸入寫作素材。第二,課外閱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起到輔助效果。很多時候初中生寫作時往往出現觀點不深刻、表達不明確的現象,歸其原因是初中生的詞匯匱乏、缺乏語言表達技巧。豐富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靜心、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向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學到描繪人、物、景等的寫作技巧。要想讓文章生動、飽滿,必然是有技巧可以遵循的。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去感受作者的寫作方式,并進行模仿,最終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第四,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文章中展現的風土人情以及蘊含的哲理等都能夠幫助學生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讓學生的生活更多彩。第五,課外閱讀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學生有長時間的積累,豐富的課外閱讀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對文學作品的獨特見解,也能夠對學生的為人處世方式產生影響。
三、 當前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初中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寫作對學生的重要性,也發現初中生在寫作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少素材,閱讀量不夠,開始認同課外閱讀在提升寫作能力上的作用。但是在借助課外閱讀促進語文寫作的時候還面臨著學生不配合的問題。當前初中生對語文寫作存在片面看法,普遍認為學習寫作的目的是提高語文成績,但實際上他們并不喜歡寫作文,對寫作課堂存在消極、抵觸情緒,對寫作作業存在敷衍應付的現象,這就導致教師的寫作課堂效果不顯著,采取的寫作教學策略無成效。
(一)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已經引入了課外閱讀模式,但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初中生的課外閱讀范圍較窄,且存在閱讀主題單一和閱讀內容質量差的問題,不能滿足初中生對作文素材積累的要求。隨著網絡的普及,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內容質量愈發參差不齊,初中生辨別閱讀文章質量的能力較差,會受到很多低俗文章的影響。另外在電子產品上的碎片化閱讀會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分散學生的精力且達不到課外閱讀的效果。第二,初中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一方面在閱讀時往往不加思考,囫圇吞棗式的應付式閱讀方式并不能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產生正向影響;另一方面在閱讀時只用眼睛看,沒有充分發揮筆、本、大腦的作用,沒有養成積累好詞好句、寫讀后感的良好習慣。只是用眼睛看的閱讀方式不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最終使得學生不能靈活地將寫作素材應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去。第三,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和遷移能力的培養。教師只是告訴初中生要去多閱讀課外材料,去積累好詞好句,但是卻沒有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將積累到的素材靈活應用到寫作中去,導致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課外閱讀的學習任務,無法建立起課外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化較為嚴重,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過分追求學生的成績高低,將提高學生的成績作為開展教學的首要目標,忽略了語文教學更在于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修養。寫作分值雖然不低,但是相比于語文其他模塊的成績,寫作成績的提高更為困難,因此學生會選擇將課外閱讀的時間分配到學習其他模塊,這就使得課外閱讀效果不佳,寫作水平無法提高;第二,當前學生缺少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往往是根據自身喜好來選擇;在閱讀一本書時,缺少堅持性與連貫性,一本書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讀完,這就導致學生對書內容的理解不深刻;第三,當前語文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學生課外閱讀讀物的選擇和指導上缺乏系統的教研,對學生課外閱讀完成質量缺少恰當的評價機制。
四、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發揮課外閱讀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有根據地選擇課外閱讀文章
為了有效發揮課外閱讀對初中生寫作的作用,教師應該引起重視,有根據地選擇適合初中生的課外閱讀文章,使課外讀物與語文課堂、學生接受水平等相匹配。首先,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所授語文課程的主題來為學生指定課外閱讀文章。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是有一定邏輯性的,每個學習單元所包含的文章都是有特定主題的,因此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教師也應該給學生布置不同主題的課外閱讀任務,使語文課堂與課下相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單元主題,并集中積累與主題相關的素材,便于學生的寫作練習。其次,教師在推薦、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要善于觀察學生特點、探究學生心理以創新導讀形式,吸引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去。教師在設計導讀引入時需要遵循真實性原則,不可過分夸大文章;也要遵循簡短精悍原則,給學生留有足夠獨立閱讀、思考的空間;還要遵循靈活、趣味性原則。教師可以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手法來設計文章導讀,達到吸引學生眼球的目的。最后,教師要注重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融合。教材文章的導語引入部分,教師可以參照引用學生之前完成的課外閱讀素材,以建立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激發學生去思考文章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去自主發現寫作技巧,了解不同寫作主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以增加學生對文章的感悟,為學生的寫作做好鋪墊。
(二)引導、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
要想使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發揮效果,教師除了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選擇課外閱讀篇章,還需要去引導、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首先,學生要根據文章的不同題材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并學習不同題材的寫作特點和寫作技巧。不同題材的文章閱讀方法是有區別的,比如議論文主要是為了表達觀點和看法,說明文則主要是對某個事物的特點進行客觀闡述,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教給學生去識別文章題材,還需要去引導學生發現、總結不同題材文章的寫作風格,以讓學生實現對不同題材文章的高效閱讀。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文章主題的歸納工作,以實現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面臨著不知如何運用寫作素材的難題,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在完成每一篇課外閱讀之后,進行文章的主題梳理工作,并將同類型主題歸納在一起,以方便日后對寫作素材的復習。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掌握并學會正確使用精讀、略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正處于鍛煉的階段,為了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學生在開展閱讀時,需要結合所閱讀文章的性質等去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做到閱讀的詳略得當,實現對文章內容的精準掌握。比如在開始閱讀之前,學生可以通過瀏覽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框架等來確定文章題材和文章需要詳讀與略讀的部分。最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工作,不僅去積累閱讀過程中看到的好詞好句,還要寫出自己對文章的感悟,更要去總結歸納所閱讀篇章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學習排比、擬人、比喻等寫作手法,增加作文語言的生動性與感染性。
(三)寫作素材的積累與應用
完成一篇好的語文作文離不開對作文素材的積累,但是初中生的閱歷有限,他們接觸的人和事都較少,且思想深度不夠,在寫作中往往缺乏寫作素材,導致作文空洞無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尤其需要注重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與應用。首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親近自然、親近生活,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美的眼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點滴中去發現并積累寫作素材。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創造作文素材,比如,舉辦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參加公益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更多的事物,刺激學生去思考,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其次,教師需要利用好閱讀這一工具。
(四)借助語文主題班會拓展學生寫作思維
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歸根結底還是需要鍛煉的,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創辦主題式班會的方式來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首先,教師結合單元主題與學生商議確定語文班會的主題和班會的呈現形式。在班會上學生需要對課外閱讀文章的理解進行觀點闡述,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學生還可以通過舞臺劇等創新形式來表現,對觀點的爭議處,教師則需要給予客觀的引導,以實現學生的思維發散。其次,教師還可以在主題班會上讓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對積累、學習到的寫作素材,學生只有多多使用才會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素材,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使用寫作素材的機會,通過隨堂寫作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對寫作素材的輸出。最后,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不論是對文章觀點理解的分享還是對文章寫作的分享都需要進行評價。可以采取學生互評、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三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
五、 結語
通過課外閱讀方式來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是語文教師可采取的有效教學策略,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正致力于課外閱讀的語文寫作教學改革,該教學方式的創新是“以讀促寫”理念的推行,是有益于初中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因此語文教師應砥礪前行,繼續發揮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課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章麗紅,楊聯.從寫作困難中突破:談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讀寫結合的實施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Z2):70-72.
[2]李莉.借助閱讀提升學生作文能力的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2):39.
作者簡介:
王剛,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