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數學教學常常因為大量的數學公式、定理及概念,令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并對后續的學習產生重大的障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數學教師應將傳統數學課堂轉變為靈動課堂,并將這一教育觀念根植貫徹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尋找生活中鮮活的教學材料,使之成為輔助教學的有力支點。以下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簡單談談如何呈現靈動數學課堂,做到教學做合一。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做合一;陶行知
在數學教育方面,教師應該做到將數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鼓勵學生將動腦與動手結合起來,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創造與實踐。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師應該時刻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觀,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幫助孩子發現自身問題,并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落實教育部以人為本的要求。注重每個小學生的個人發展,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學論部分提到教學做三合一,要將實踐和學習聯系在一起,在實踐的時候尋求真正的知識。邊學邊思考,在淺層次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積極聯系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不僅能鞏固數學學習,也可以使小學生對數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 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教學做合一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的現行標準下,要求教師努力轉換自身的教學觀念,轉換自身的教育角色,從之前單純的傳授者變成一個引導者、擺渡人,為學生提供知識,思想,技巧以及數學思想。教師不能滿足于現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要敢于創新,不斷探索,善于去發掘自己的教學智慧,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因此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不能過于注重知識的單純傳授,而要更加著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不再讓學生生搬硬套,死記硬背,被動接受。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動手,自主探索,不斷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提高自我搜索和歸納分析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并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貫徹落實新課改教學做合一的觀念。當學生將學習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時,教師感受到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學生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就能夠提高師生雙方的自信心,使雙方都受到鼓舞,信心百倍,干勁滿滿,這也間接證實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學理論,將教學做合一應用到數學課堂上,會讓學生受益匪淺。
二、 數學課堂上進行教學做合一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老套
數學教師不應該滿足于現狀,不能故步自封,尤其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邏輯,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水平,以及不斷發掘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做表率,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探究新知,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知識。不能總是傳授舊知識,舊思想,宣讀舊教案。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填鴨式教學,不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程度,這將導致小學生只能理解淺層次的知識,不能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無法自主消化吸收,只是作為一個承受者來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而教師沒有很好地將教學做進行良好的整合,使得小學生無法在學習時學習到各種數學思維,不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這樣的數學學習對小學生之后的學習沒有實質性的提高與幫助。
(二)小學生不認真執行教學做合一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往往不能認真遵守并執行教師的規定與要求。即使執行了要求,也由于一些外在因素使教學效果不明顯,這樣使得師生雙方都容易產生氣餒等負面情緒。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增加自己的耐心,不能夠輕易放棄,也不能因為學生一次沒有完成好,就隨意批評學生,這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學生也應該及時改正,在教師進行相應的實踐探究活動時,認真聽取教師所講的內容來進行學習,認真動腦思考,而不是在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玩耍嬉鬧,不認真提高學習技能,不擴充自己的數學思維。如果這樣,學生無法與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對數學成績沒有顯著提高,在影響教師教學進度的同時,也會消耗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教師需要及時監督與幫助學生,便于學生執行教學做合一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取得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三)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改變學習方式是這次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的模仿和記憶,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實踐探究、獨立探索、合作和溝通”。小組之間交流合作探討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這似乎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在開放課堂上和在觀察課堂上。小組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合作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然而,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小組合作探討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之一,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因此,合作和溝通首先必須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數學課程的小組合作探討過程中,學生看似是在交流學習,但是大多是在說悄悄話,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不能將學習理論和動手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
三、 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教學做合一的措施
(一)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細節的養成,習慣是由自主意識控制、不斷強化所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作為教師,要教導學生循序漸進,切忌心浮氣躁,要從實際出發,逐步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督促學生科學合理地完成自己的計劃。學生大多自控力較差,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與督促,例如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養成仔細閱讀題干、認真審題、仔細作答、及時檢查的好習慣。
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中的第五課解決問題的策略中,就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題模式和思維方式。這課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小寧和小春共有72枚郵票,小春比小寧多12枚,兩人各有郵票多少枚?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小學生先關注到問題當中的關鍵點是數字和相應之間的比較,是小春比小寧多12枚,所以可以列出一個相關的數學式,并且要提醒小學生數學單位的重要性,規整自己的答題模板,培養小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并且在答題之后,教師要提醒小學生進行驗算,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引導并且鼓勵小學生運用最簡便的方式進行檢驗,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運用技術手段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不斷關注并學習使用相關的科學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使用科學設備,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課堂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鼓勵學生自己使用科學設備,進一步透徹地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與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在計算機中尋找相應的教學資源擴展小學生的視野,開闊眼界,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學習需要更多的方向和思維來對知識進行思考,所以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讓小學生全面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存在性,并且運用工具進行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讓小學生的課堂有一個很好的緊湊感。
例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觀察物體”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講述。在這個觀察物體中,有一些題目是讓小學生把多個物體擺在一起,看能組成什么樣的形狀。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俄羅斯方塊來給小學生進行拼整,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上來,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數學學習。小學生對多媒體的興趣是比較大的,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將所要教授的知識與實踐生活結合在一起。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學習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識之后,教師還要進一步加深和鞏固,讓學生不斷地鞏固相關知識,通過恢復記憶,學會在生活中使用。學生在分析知識時可以被記住,并且有知識自主參與,他們才能真正理解。這意味著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知識學習,才能內化他們的新知識,并且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探索學習內容,才能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例如: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正方形的認識中,在“做一做”這個部分,教師應引導孩子鞏固知識、自主學習、互相利用課堂評價鞏固知識。長此以往,這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知識鞏固,并且有效地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吸收越來越多的知識,并將其內化。如果想要滿足這個條件,學生必須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并且靈活使用所學知識。比如,學生在聽教師完成這部分課程講解之后,讓學生對圖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后給出一個拼板拼圖,讓學生靈活使用,讓他們用各種形式的拼貼、展開自由的數學知識的結構的自主構造,增強其動手能力,從而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水平。
(四)加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新知識的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實際生活與學習課堂聯系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夠充分地融入課堂,從而能夠實現更好的學習。因為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發展模式都處于尚未形成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將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做到教學的知行合一,他們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從而產生更好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還會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教師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加強書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課堂上進行情景的創造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
例如:學習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章“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時,教師為了加強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在課堂上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份蛋糕,媽媽為了將蛋糕分給五個孩子可以將蛋糕切成五等份或者是六等份,這樣每個蛋糕占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請同學進行回答問題。或者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切蛋糕的演示,這樣就會創造一種學習情境,小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比較有興趣。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與做合一的境界,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
四、 結語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我,積極轉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貫徹落實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教師要積極在課堂上開展各種活動,讓小學生能把學習和生活結合在一起,運用課堂時間把教學做一起對小學生進行講授。在國家提出改革之后,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理解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加強知行合一的教學方式的實施,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針運用透徹,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這樣教師就能夠把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習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費婷.“教學做合一”對轉化小學后進生的啟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7):44.
[2]繆惠容.教學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6):83-85.
作者簡介:
陳健紅,江蘇省啟東市,江蘇省啟東市陳尚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