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心血管病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2021-12-26 01:58:24文圖中國醫藥導報主筆
中國醫藥導報 2021年33期
關鍵詞:高血壓

文圖/《中國醫藥導報》 主筆 潘 鋒

“中國心臟大會(Chinese Heart Congress,CHC)2021 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hinese Vascular Congress,CVC)”9 月15 日至18日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循環雜志》社、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主題為“健康心臟 健康中國”。大會內容豐富,包括心臟和血管全體大會、心血管疾病熱點峰會、50 余個分論壇以及衛星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流行病學和人群預防、心血管疾病影像和檢驗、心血管內外科治療、護理等展開深入研討。2021 CHC 大會還重點加強了心血管大數據、結構性心臟病、血管疾病、創新技術、基層培訓等專題論壇,并借助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以下簡稱“阜外醫院”)國際領先的信息化可視化多媒體教學系統,進一步展示當前國內外心血管病精準醫學研究的前沿與成果。大會首次發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疾病基礎研究名單、“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病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名單和“十三五”期間中國心血管病研究論文機構排名。

胡盛壽院士參與學術討論

回首“十三五”,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擴大優質健康資源供給,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在9 月17 日舉行的開幕式和全體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做了題為“‘十三五’中國心血管病防治巡禮”的主旨報告。胡盛壽院士在報告中回顧了2016—2020 年我國心血管病防治事業取得的進展并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資源與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救治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心血管研究水平進步明顯,心血管病基層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這些成績標志著我國心血管病防治能力持續提升。胡盛壽院士表示,中國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在“十三五”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仍面臨巨大挑戰。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是未來工作的重點,希望通過政府、專業機構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努力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新貢獻。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胡盛壽院士首先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衛生健康領域政府的“政策”和“行動”。

“十三五”期間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016 年8 月1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提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要堅持“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從“三個面向”到“四個面向” 標志著黨和政府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價值理念展開了新的布局。

堅持預防為主,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17 年1 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 年)》,從防治效果、早期發現和管理、危險因素控制、健康支持、環境建設等方面設置了16 項主要量化指標,其中要求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至2020 年下降10%,至2025 年下降15%。

胡盛壽院士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衛生健康投入逐年增加。2016—2020 年,全國財政衛生健康支出從13 159 億元增長到17 545 億元,年均增長7.5%,較同期全國財政支出增幅高出0.4 個百分點,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由7%提高到7.1%。衛生總費用GDP占比逐年增高,由2015 年的5.95%增至2019 年的6.67%。

“十三五”期間我國衛生健康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 年的76.3 歲提高到2019 年的77.3 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20.1/10 萬、8.1‰、10.7‰降至17.8/10 萬、5.6‰、7.8‰。城鄉醫保覆蓋不斷擴大,基層醫療水平得到提升,醫療資源增加,人口結構改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體格發育與營養不足問題持續改善,營養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差異逐步縮小。居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部分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呈下降趨勢。

醫療資源與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胡盛壽院士介紹,來自《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的數據顯示,“十三五” 期間,2019 年全國心血管病專科醫院執業醫師、床位數和門急診診療人次,較2016 年分別增加了40.2%、32.9%、39.8%。全國醫療質量數據抽樣調查系統(NCIS)數據顯示,全國開展心血管病醫療的機構中的醫師數量逐年增長,每10 萬人心內科中級及以上醫師數量(加權估計),從2017 年的3.7 名增至2020 年的4.8 名;每10 萬人心外科中級及以上醫師數量(加權估計),從2017年的0.5 名增至2020 年的0.6 名。

《2021 年中國心血管病醫療質量報告》披露了我國心血管病醫療機構配置及科室設置情況。2020 年,全國開展心血管疾病診療科目的醫院共有4510 家,其中三級醫院1642 家,二級醫院2868家;公立醫院3919 家,民營醫院591家;心血管病專科醫院34 家,其他專科醫院133 家,綜合醫院3918 家,中醫院425 家。全國4510 家醫院中有4311 家醫院設有心內科,占95.6%;976 家醫院設有心外科,占21.6%;1233 醫院設有血管外科,占27.3%。2697 家醫院設有冠心病監護病房,占59.4%,1434 家醫院設有心力衰竭監護病房,占31.8%。開展心血管診療的醫院中,有心內科設置的醫院的比例均較高,心外科和血管外科設置比例有待提高。

在心血管病床位配置、心血管病醫療人員配置和心血管病設施設備配置方面,2020 年,據加權估計全國每萬人心內科床位數為3.07 張,每萬人心外科床位數為0.31 張,每萬人血管外科床位數為0.27 張。心血管病醫療人員配置情況統計顯示,2020 年加權估計全國每10 萬人心內科醫師數為4.8人,每10 萬人心外科醫師數為0.6人,每10 萬人血管外科醫師數為0.7 人。在心血管病設施設備配置方面,目前55%的醫院有介入導管室,其中北京和山東超過70%,65%的醫院配備有冠脈CT 檢查,19%的醫院配備了心臟核磁檢查,10%的醫院配備了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檢查。

胡盛壽院士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心血管病救治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心血管內科救治能力顯著提升,中國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迅猛發展,與世界接軌。2019年,全國經皮冠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療 數量仍快速增長,突破每年100 萬例,居于世界首位,直接PCI 水平持續上升,達到75%。心律失常介入治療取得長足進步,起搏器置入量逐年增加,超過每年9 萬例;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量仍呈上升趨勢,2018 年超過15 萬例。我國主要心內科疾病的診療效果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2020 年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總體醫囑出院率達到90.8%,院內死亡率為1.1%,在2020 年冠心病住院治療的患者中,總體醫囑出院率為91.2%,院內死亡率為1%。

我國心外科救治能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心外科手術量持續增加,手術死亡率穩步降低,全國心外科手術量從2004 年的每年90 000 例,到2019 年已突破每年25 萬例;我國冠脈搭橋患者住院死亡率從2013 年的0.9%降至2018 年的0.6%,在調整患者風險特征的基礎上相對降幅達到34%。

冠脈搭橋及瓣膜外科手術量保持穩步增長,冠脈搭橋手術量超過每年4.6 萬例,瓣膜外科手術量超過每年7.3 萬例。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步入平臺期,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進步明顯。心臟移植手術量快速增長,術后1 年生存率超過90%,達到國際水平。心外科手術治療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 年STS 數據庫顯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術后院內死亡率為1.8%,二尖瓣手術為2.9%,三尖瓣手術為1.3%。2020 年心臟外科住院患者中總體院內死亡率為1.7%,CABG 為1.39%,二尖瓣手術為1.15%,三尖瓣手術為1.1%,均有所下降。

新技術應用與世界同步

胡盛壽院士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各級醫院廣泛開展了各種新型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目前我國已有2 種生物可吸收支架上市,并有多種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在研發中;應用于復雜冠脈鈣化病變治療的冠脈內旋磨術廣泛開展,2019年全國共開展8655 例;生理學檢查為冠狀動脈缺血提供了直接證據,2020 年全國共開展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檢查約9300 例,基于計算生理學的冠脈定量血流分數檢查術(quantitative blood flow fraction,QFR)約5000 例;已有多種藥物涂層球囊獲批上市,廣泛應用于冠脈支架內再狹窄、小血管及分支開口病變等的治療;在介入診療日益精準化發展的趨勢下腔內影像檢查快速發展,2019年全國共開展血管內超聲(intravascular unltrasound,IVUS)約65 000 例,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超過10 000 例。

我國電生理領域多項治療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領國際的左束支生理起搏技術,發表了全球該領域三分之二的論文,在國際上首次發布了中國學者組織編寫的專家共識;智能穿戴設備“華為心臟”開創了新的診療模式,提高了房顫早期篩查率;針對復雜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經干預治療取得新進展;Stable-SR 持續房顫個體化導管消融的新方法獲得ESC 房顫指南推薦。微創心血管外科技術穩步發展,我國微創技術在心血管外科領域使用占比逐年增加,2019 年達到到5.62%;各類微創入路均有應用,包括Mini 體外循環下的小切口手術(免縫合或可縫合支架瓣膜)、胸腔鏡輔助下心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心外科手術等。

胡盛壽院士說,機械循環支持技術用于終末期心衰治療開啟了中國終末期心臟病治療新時代,重慶“永仁心”成為國內第一個被正式批準上市的可植入式人工心臟產品;我國第一個國產第三代完全磁懸浮裝置CH-VAD 目前處于一階段臨床試驗,CH-VAD 是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日前在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實施了全球首例“超小型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植入術”,手術歷經3 小時左右,患者順利脫離體外循環機輔助,在“人工心臟”的平行做功輔助下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平穩。這顆人工心臟泵體直徑僅34 毫米,厚度26 毫米,體積僅有乒乓球大小,金屬材質,重90克,重量不到國際同類產品的一半。這一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輕的人工心臟不僅適合成人也適合兒童,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急危重癥心臟疾病的救治能力邁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胡盛壽院士介紹,我國瓣膜病介入治療技術快速發展,在主動脈瓣領域,2010 年國內完成了第一例TAVR 手術,2017 年第一款國產TAVR 瓣膜上市,2021 年國內獲批TAVR 瓣膜7 款;目前年手術量已超過4500 例,2012—2020年TAVR 手術量增長520 倍。在二尖瓣領域,二尖瓣介入修復快速發展,2012 年我國完成第一例Mitra-Clip 手 術,2020 年MitraClip 在 中國上市;國產二尖瓣介入修復器械百家爭鳴,國產二尖瓣介入置換器械嶄露頭角。在三尖瓣領域,原創產品LuX valve 經導管三尖瓣置換系統已完成上市前臨床研究,共入組150 例患者;經導管三尖修復系統有了Dragonfly-T、K-Clip 系統。超聲引導介入技術治療先心病和瓣膜病中國技術領跑世界,成功研發了全球首款超聲引導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接收了來自美國等30 多個國家的醫生進修學習,受邀赴英國、法國等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授新技術,中國原創超聲介入二尖瓣成形器械MitralStitch 臨床預試驗效果良好。

研究水平進步明顯

胡盛壽院士說,通過多年努力我國心血管病研究體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國家級心血管研究中心,省、部級研究中心,地、市級研究中心和基層研究網絡。國家級心血管研究中心包括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同時建立了遍布全國的科研協同網絡,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批16 家分中心和23 家分中心建設單位,覆蓋全國27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支撐項目支持下,建立了國家心血管疾病注冊登記體系,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建立的覆蓋全國的系統性病例注冊登記網絡。國家心血管疾病注冊登記體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注冊登記、心力衰竭注冊登記、心律失常注冊登記、中國心臟外科注冊登記、心血管影像技術注冊登記、心臟瓣膜病注冊登記等,其中中國心臟外科注冊登記2021 年納入91 家心臟中心,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專科數據庫。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牽頭與省、市級醫院共建了多個專病醫聯體。如2017 年11 月25 日成立的“高血壓專病醫聯體”,截止到2020 年底,覆蓋全國42 個省級中心,237 家市級醫院,7000 家成員單位,35 000 多名醫生。高血壓專病醫聯體組織線上線下培訓近300 場,推送健康宣教信息137 萬條,組織開展了高血壓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項目。同時,我國還成立了項目導向、學會組織的心血管專病聯盟—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

胡盛壽院士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心血管領域科研取得了很大進展,論文發表總數、累計影響因子、被引頻數均居世界第二位。2016—2020 年,中國心血管領域發表SCI 研究論文近6 萬篇,各亞專科論文發表數量均快速增長,增速高于美國。中國心血管研究注冊數量大幅增加,中國“心臟疾病”臨床注冊研究從2016 年7 月的869 項,已增加至2021 年9 月的3036 項,增幅149%,增幅超過美國。中國大陸心血管基礎研究取得長足進步,高水平論文提升非常迅速,2000 年之前基本沒有發表記錄,“十三五”期間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僅2020 年的高水平論文數量就相當于2000—2010 年11 年的總和。

在心血管組織單細胞水平分析、心血管發育再生、心肌病診斷、大血管病理生理等方面,我國已進入國際領跑的基礎研究方向。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肖晗、張幼怡團隊2018 年發表在 《歐洲心臟病學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IL-18 的剪切觸發β-腎上腺素誘導的心臟炎癥和纖維化” 研究,闡釋了交感應激可導致心臟特異性炎癥損傷和重構,其啟動機制是心肌炎癥小體/IL-18 激活。利用IL-18 中和抗體進行的臨床前評估發現,阻斷IL-18 活性可選擇性地抑制心臟炎癥及纖維化,并且不像β 受體阻滯劑那樣抑制心臟收縮功能,炎癥小體/IL-18 有望成為心血管疾病的新治療靶點,該研究成果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心血管病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之一。

基層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胡盛壽院士說,“十三五”期間,我國以社區高血壓防控為主導的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居民高血壓控制率由3%提高到16.8%,扼止了腦血管病快速增長趨勢,估測延長了728.9 萬人的生命,節省個人醫療費用支出高達30 億元,避免產生1100 萬貧困人口。近二十年來,我國高血壓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穩步提升;2009—2012 年,我國城鄉居民腦血管病死亡率呈下降趨勢,總體增速漸緩。心血管病防治從點到面逐步推廣實施,在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方面,1997 年開始現已建成140 個 “國家慢病防治示范區”,2009—2017 年建成覆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600 家社區服務中心,培訓25 000 名基層醫生,擴大管理超過300 萬人,累計投入160 萬,實現了低投入高產出;同時,我國學者制定了多項高血壓管理指南及專家共識,為我國高血壓干預、治療提供了依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高血壓管理辦公室在基層高血壓管理上實現了“五統一”,即統一基層高血壓管理指南、統一指南培訓與考核、統一基層高血壓質量考評體系、統一績效考核、統一開展民眾健康宣教。2017—2021 年組織的培訓覆蓋了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9 萬個基層醫療機構,184 萬名醫務人員,質控覆蓋15 000 個機構和171 萬例患者,宣教完成2666 萬人次。

近年來,心血管診療成熟技術在基層得到推廣。1982 至今,由阜外醫院牽頭建立的中國心血管技術協作網絡,累計覆蓋了2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74 家醫院;2009 年至今,累計幫扶完成各類心臟外科手術9887 例,心內科介入手術12 958 例;各培訓中心獨立完成各類心臟外科手術52 774 例,心內科介入手術434 724 例;接受阜外醫院培訓808 人次,舉辦學術論壇70 次,開展線上線下講課1578 次,帶教2711 人次。中國心血管技術協作網絡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單純技術提升轉變為整體學科建設,由單個醫師培訓轉變為整體團隊建設,成為中國近代心血管學科發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工作。

胡盛壽院士建議,要繼續以國家項目為抓手,助力心血管病防控“預防為主,以基層為重點”的國家方針落地生根。積極推動“三高共管”項目和中國居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監測項目,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癥“三高共管”項目預期覆蓋20 萬左右的慢性病患者人群,將為建立政府、社會和公眾“三位一體”的全國慢性病防控體系打下基礎。中國居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監測項目的總體目標是,開展我國居民心血管病及危險因素調查,全面掌握我國居民心血管病患病及其危險因素狀況和變化趨勢,為政府制定和調整心血管病防控政策、評價防控工作效果提供科學依據。計劃每5 年對主要心血管病的患病情況及主要危險因素進行一次橫斷面調查,探索打造心血管病基層防控“互聯網+基層醫療”的中國模式,助力提升基層家庭醫生、全科醫生、鄉鎮醫生慢病防控能力。

應對心血管病防治新挑戰

胡盛壽院士說,2021 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我國65 歲以上人口已達1.91 億,比例占總人口的13.5%,我國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過去30 年,我國吸煙所致死亡明顯增加,80%的中國居民每日鹽攝入量多于12.5 克,過去20 年,我國男女居民身體活動水平分別下降了44%和36%,我國人群肥胖率逐年增加,血脂異常發病率逐年增加,但知曉率僅為30%,控制率不足10%。未來30 年我國心血管病的持續增長,與我國人口老齡化、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城市化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高發等密切相關。

胡盛壽院士強調,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總體上升趨勢顯著,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患病率還將持續增長。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億例,其中腦卒中1300 萬例,冠心病1139 萬例,高血壓2.45 億例,下肢動脈疾病4530 萬例,肺心病500萬例,心力衰竭890 萬例,風心病250萬例,先心病200 萬例。未來我國心血管疾病負擔將持續加重,據預測2010—2030 年,僅考慮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加,我國35~84歲人群中的心血管病事件數增加將超過50%;如果考慮血壓、總膽固醇、糖尿病等因素,心血管病事件數將額外增加23%;2010—2030年,心血管病事件數將增加約2130萬,死亡增加約770 萬。

此外,胡盛壽院士認為,我國心血管病領域的挑戰還來自基層診治不規范與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藥物使用不合理,僅11%的高血壓處方中使用了高臨床價值藥物;基層血壓控制“三率”低下,知曉率為36%,治療率為23%,控制率為6%,基層健康“守門人”能力亟需加強。心血管病救治能力嚴重不平衡,2020 年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總體院內死亡率為1.1%,但在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之間死亡率相差近5 倍;2020 年心臟外科住院患者中,總體院內死亡率為1.7%,但在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之間死亡率相差了近7 倍。

另外,我國心血管病基礎研究和診療領域高水平、原創性的理論、技術、方法、產品、產出不足。盡管我國的心血管研究論文發表總數、累計影響因子及被引頻數已居世界第二,但高水平文章缺乏。在2016—2020 年心血管領域論文JCR分區中中國一區占比為24.6%,美國占41.2%,差距明顯。我國原創性的心血管臨床研究仍然不足,雖然在中國開展的臨床試驗項目持續增加,但與美國還存在一定差距。2020 年,我國臨床研究數量僅占全球總數的6.57%,是美國的五分之一。我國牽頭或參與改寫美歐指南的臨床研究與世界一流心血管研究中心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國心血管病原創藥物、部分器械比例仍極低,中國新藥臨床試驗大部分為仿制藥,部分高端醫療器械仍幾乎完全依賴國外產品,2017 年起搏器市場幾乎全部為國外產品,2019 年人工瓣膜市場國產瓣膜占比不足15%。

胡盛壽院士在報告中提出了應對中國心血管領域挑戰,提升我國心血管病防控水平的五項策略。一是踐行“健康中國行動”,“健康中國行動” 明確提出的15 項主要任務基本都涵蓋了心血管領域,如在健康中國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方面提出了面向個人的七大健康建議,以及面向社會和政府的五項工作措施,面向個人的七大健康建議包括知曉個人血壓、自我血壓管理、注重合理膳食、酌情量力運動、定期血脂檢測、防范腦卒中、學習急救措施。

二、對于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來說,要以預防為主,以基層為重點,努力實現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戰場由醫院轉向社區,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貢獻。要持續在委省共建區域醫療中心、加強心血管專科醫聯體建設和胸痛中心建設三個層面發力,努力提升基層社區心血管疾病服務能力和水平。要探索打造心血管病“中國基層智能防控模式”,“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及配套資金17 億開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覆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6000 家醫療機構,累計完成篩查398 萬人,累計干預管理心血管病高危對象90 萬人。

三、要打造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專業資訊平臺,對科學證據進行傳播和轉化,包括將科學證據轉化為防治政策,將科學證據向更多的醫生傳遞并轉化為臨床實踐,將科學證據向公眾傳遞并轉化為健康行為。

四、加大自主原創的臨床及基礎研究。組織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與遺傳流行病學調查、臨床實驗與臨床結果評價研究、人群隊列+組學技術的精準醫學研究,目的是產出中國數據和中國方案,以最優化的醫療資源配置及實踐模式改善民眾健康。要不忘初心,潛心研究,自覺抵制浮躁與江湖氣的干擾,勇于開拓進取。

五、改進國家級、省級心血管中心專科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更多人才配置更多資源。需要培養更多高水平、醫德優秀的心血管醫生,切實改進中國心血管專科醫師的培養制度和體系,營造扎實的臨床訓練氛圍,提供專注于“治病救人”的成長機制與環境。

心血管人的追溯

本屆大會特設“學史明理:心血管人的追溯”環節,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劉力生教授和魯向鋒教授,分別回顧了1959、1969 和1978年三個歷史時期我國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事件。

韓雅玲院士介紹,1959 年12月全國第一次心臟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于西安召開,標志著中國心血管疾病學科開始形成。北京阜外醫院創始人吳英愷院士于1978 年8 月1 日正式創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CSC),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年會從五年一次發展到一年一屆,又從2019 年起變為一年兩次,規模逐漸擴大,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心血管交流平臺之一。作為心血管病分會43 年“長跑”的“接棒人”,韓雅玲主委對我國心血管病學事業發展進行了明確規劃:一是將“科技創新”和“中國創造”相結合,迎接心血管病防治新挑戰;二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心血管病領域的深度融合,為心血管病領域帶來醫療服務模式革命;三是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積極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把醫學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融入到科技創新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

“憶往昔,我們感恩為中國心血管事業揮灑熱血的先驅;看今朝,我們攜手并進推動中國心血管事業向前發展。”韓雅玲院士動情地說。

作為“首鋼模式”的親歷者,90 歲高齡的劉力生教授講述了50多年前我國老一輩心血管專家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的感染事跡。1969年是劉力生教授在社區開展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開端,在北京阜外醫院吳英愷院長的領導支持下,阜外醫院專家組聯合首鋼醫院的心血管病防治組,深入首鋼下屬的煉鐵廠、煉鋼廠、焦化廠等為那里的工人測血壓,進行了歷時3 年的血壓基線普查(>15 歲者)和冠心病普查(>35 歲者)以及腦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與死亡登記,共篩查10 450 名工人,結果發現首鋼工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1.7%,較當時全國患病率整整高出一倍。1972年針對首鋼工人的高血壓問題阜外醫院成立了心血管病防治組,建立了三級防治網,進行了患者分級管理。

劉力生教授介紹,1982 年通過對最初10 450 名篩查工人進行的10 年隨訪和對已管理的3178例高血壓患者的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管理率達到60.8%,高血壓控制率達71%。1982 年,劉力生教授在世界衛生組織(WHO)“輕型高血壓會議”上報告了首鋼高血壓管理5 年和10 年隨訪結果,引起國際學術界關注,“首鋼模式” 獲WHO認可。1994 年WHO 將高血壓防治“首鋼模式”向全球推廣。

劉力生教授表示,醫生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需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既然選擇了從醫之路,就要明白我國患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以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疾病的治療方法只有基層醫生能直接應用,才能實現讓更多患者受益這一最終目標。

魯向鋒教授講述了20 世紀70 年代年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室成立的過程。1958 年,黃宛教授牽頭開展國家高血壓調查工作,在那時全球的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都還處于起步階段。1961 年,Framinham 心臟研究首次提出危險因素的概念,1965 年,黃宛教授組織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探索與研究。1969 年,阜外醫院派醫療小分隊走出醫院大門,走到首鋼的車間、石景山的農村田間地頭開展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成為我國心血管病防治的一面旗幟,也為后續研究室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78 年在吳英愷院士的帶領下,攜手北京協和醫院何觀清教授等專家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室,在國內率先開展心血管流行病學、病因學及人群防治研究。從“七五”到“十三五”期間,阜外醫院心血管流行病學一直承擔著國家重大疾病防治項目,無論是在心血管病的病因學以及防治上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更多的中國證據和指南,促進了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的整體獲益。

胡盛壽院士表示,作為黨和國家研究決定、因人民健康需要而舉辦的公立醫院,作為心血管防控領域的“國家隊”,65 年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在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中,矢志不渝地踐行每一個時期黨和國家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政策。進入新時代,為深入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更是把“努力實現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戰場由醫院轉向社區,承擔‘國家隊’的使命與擔當,推動國家心血管疾病防控整體水平的提升”作為醫院發展的核心目標之一。高血壓作為誘發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嚴重影響人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建院以來阜外醫院針對高血壓防控做了諸多探索和引領性工作,是踐行“預防為主”這一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的衛生工作方針的突出體現。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下,阜外醫院通過開展廣泛的臨床、科研和社區預防項目,為在新時代推進社會大眾做好高血壓健康管理作出了全方位的努力。胡盛壽院士強調:“阜外醫院的研究者要敢為人先,勇于挑戰目前國際上面臨的許多懸而未決的臨床問題,為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高血壓
《全國高血壓日》
全國高血壓日
西部醫學(2021年10期)2021-10-28 08:25:50
高血壓用藥小知識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如何應對難治性高血壓?
說說高血壓這件事兒
今日農業(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這些高血壓的治療誤區你知道嗎
這些高血壓的治療誤區你知道嗎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基層中醫藥(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基層中醫藥(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4
探討中醫藥對高血壓防治的作用及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麻豆精选在线|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素人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在线亚洲|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女主播|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成人亚洲天堂|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AV网站中文|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www.亚洲天堂|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第一页亚洲|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永久在线播放| 天天色综网|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99久久99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欧美精品另类| 欧美日韩成人|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九色视频一区|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无码专区第一页|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va视频|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