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純 李文雅 劉婭健 彭曉玲
1.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湖南長沙 410007;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研究室,湖南長沙 410007
2021 年1 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指出要進一步落實《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部署,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1]。我國的中醫護理起步較晚,隨著中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中醫護理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中醫護理因在改善腫瘤患者的不良反應、情緒等方面有獨特優勢,該方面研究日益增多。CiteSpace 是一款由陳超美教授團隊開發的文獻計量可視化軟件,可對科研領域的知識基礎、研究熱點及前沿進行分析[2]。本研究對中醫腫瘤護理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探索其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在CNKI、Wanfang、VIP 數據庫檢索“中醫護理”AND“腫瘤”。檢索時間1996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剔除廣告、會議、不相關文獻,通過Note Express 去除重合后得到904 篇文獻。
將納入文獻通過CiteSpace 5.7 R1 軟件分別以作者、機構及關鍵詞進行分析。CiteSpace 時間分區設置為1996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時間切片為每年1 次。形成聚類圖譜的兩個評價指標分別為S 值和Q 值。S 值≥0.7 時,聚類結果具有高信度;S 值≥0.5 時,聚類結果合理;Q 值>0.3 時,網絡社團結構顯著[3-4]。
將納入的904 篇文獻進行年度發文量統計(圖1),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的發文量逐年上升。自2011 年開始腫瘤中醫護理發文量大幅增長,2013 年和2016 年經歷了兩次跳躍性增長,2019 年發文量達到124 篇。

圖1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年度發文量統計
以作者為節點類型進行分析,結果獲得427 個節點,231 條連線(圖2)。由圖2 可知該研究領域發文量最多的為李麗,發文量為4 篇,高麗萍、劉春林、李燕等人發文量為3 篇。根據圖中的連線情況來看,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團隊少,大多為單獨研究,團隊與團隊間合作也少。

圖2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發文作者共現圖譜
以機構為節點類型進行分析得到圖3。據圖3 可知河南省中醫院發文量最多,達23 篇,此外山西省腫瘤醫院、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各發表8 篇。分析圖中網絡可得知,在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中,我國各個研究機構間的相互合作較少,研究相對獨立。

圖3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發文機構共現圖譜
以關鍵詞為節點類型進行分析得到圖4,顯示429 個節點,1039 條連線。對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揭示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大致可分為3 個方面:研究對象、干預方式及結局評價指標,見表1。

表1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

圖4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圖譜
通過CiteSpace 中的LLR 算法可生成關鍵詞聚類圖譜如圖5,聚類圖譜Q 值為0.58,提示聚類網絡社團結構顯著;S 值為0.55,說明聚類結果合理。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共生成了12 個聚類,聚類序號越小,顯示該聚類下的文獻數量越多,可以看出聚類結果基本和高頻詞一致。

圖5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圖譜
按時間排序(圖6),1996—2016 年,中醫腫瘤護理的研究集中在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腸胃恢復及化療后的惡心嘔吐,主要使用藥膳、辨證施護的干預方式。2017 年至今,研究熱點逐漸轉變成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及癌因性疲乏。

圖6 腫瘤中醫護理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圖譜
我國的腫瘤中醫護理研究總體呈上升狀態,提示我國護理學者對該研究領域的關注度較高,但高產作者少,且作者合著關系少,尚未形成對該領域持續關注的核心團隊。此外,發文量較多的機構多數為中醫醫院或腫瘤醫院,這顯示中醫腫瘤護理的實踐應用范圍還較局限,且機構間沒有鮮明的合作關系,這是腫瘤中醫護理發展的一個阻礙。各作者、機構應該樹立合作意識,在國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積極拓展合作,增加學術交流,推動我國腫瘤中醫護理的創新與發展。
腫瘤中醫護理的研究熱點為以下3 個方面:①多種中醫護理方式聯合干預。臨床單一中醫護理的研究較少,多為聯合干預,如情志護理、中醫膳食聯合降低直腸癌并發癥[5];耳穴貼壓、情志護理等聯合干預改善化療患者的負性情緒[6]。情志護理是被聯合使用最多的干預方式,這與高頻詞表相符。中醫情志護理可以調和七情、舒緩氣機,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和減輕腫瘤患者疼痛[7]。中醫護理聯合干預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腫瘤患者的癥狀、不良反應和負性情緒等,但需要研究者本人掌握豐富的中醫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術。②優勢病種,包括化療、乳腺癌、肺癌患者。腫瘤化療患者是一個熱點群體?;煔缒[瘤細胞的同時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影響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進而導致生活質量明顯降低[8]?;煹亩靖弊饔酶鶕[瘤、藥物選擇的不同而有差異,常見的有嘔吐、脫發、胃腸道反應等,現今已有大量中醫藥治療和護理方式來研究減輕這些毒副作用[9-10]。③結局評價指標,包括生活質量、不良反應等。目前以護理人員為主導進行的中醫護理操作在臨床上多數為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11]、胃腸道反應[12]、睡眠質量[13]和化療毒副作用[14]等,都得到了不錯的療效。
突現詞研究可揭示一個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15]。本研究的3 個前沿關鍵詞為:睡眠質量、癌因性疲乏、負性情緒,由此可知,我國腫瘤中醫護理領域的熱點已經逐漸從單純地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癥狀轉變成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心理狀態。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已經得到提升,但腫瘤疼痛、治療產生的脫發、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以及高昂的治療費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6-17]。惡性腫瘤難以治愈,導致患者郁久化火,則暗耗陰血,加之惡性腫瘤患者放療、化療或長期服藥,損及脾胃,以致氣血生化乏源,心神失養而發為失眠[18]。研究顯示,通過耳穴貼壓[19]、穴位敷貼[20]等中醫護理措施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機達到營養臟腑、安神助眠的功效。此外,情志護理也可以減輕患者內心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減輕睡眠障礙[21]。癌因性疲乏是一種痛苦、持續的妨礙日常生活的疲乏感或疲憊感[22],歸屬于中醫虛勞范疇,有研究發現,情志護理可以通過平衡體內氣機運行、調節相應臟腑功能改善身心不適[23];中藥敷貼可以通過補益氣血、健脾益氣消除疲倦[24]。
從突現詞了解到腫瘤中醫護理的發展趨勢,該領域從2017 年不再局限于改善患者生理狀態,而是發掘更多的中醫護理技術,深入關注患者的情緒、癌因性疲乏、睡眠質量等生理、心理的整體狀態。
我國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旺盛,迫切需要繼承、發展、利用好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類健康[25]。我國腫瘤中醫護理的研究較獨立,建議今后研究者尋求多方合作,形成研究團隊;相關部門加大此研究領域的投入,培養一批懂中醫、會中醫的中醫護理??谱o士。此外,腫瘤中醫護理可以拓寬思路,不僅局限于臨床,多結合當代的護理熱點,如中醫延續護理、“互聯網+中醫護理”、基于微信平臺的情志護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