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學生的學習環境逐漸變好,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漸改善。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做好對小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高效地學習,是確保教育管理工作順利實施,為其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的關鍵所在。文章通過營造學習環境、家校聯合共育、制訂激勵措施、做好德育工作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進而實現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21—0038—03
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做得好與壞,不僅影響著教育目標的實現,還會對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習慣帶來深遠的影響。因為小學生年紀小,可塑性強,這個階段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他們思維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時刻,因此,作為班主任,需要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管理工作,通過建立良好的管理體制,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氛圍,營造最佳的學習環境
環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因此,我們要加強教學環境管理,為學生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內部環境。比如,把學生親手繪制的繪畫、貼畫等作品集中一起做成“巧巧手”展示欄,讓他們比賽看誰心靈手巧,富有創新性,還可做成評比板。每周評選出各類標兵,這一活動讓很多學生深受鼓舞、信心十足,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了不少知識,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次,營造校園整體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學校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優雅、干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帶來“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1]。校園中的名人雕像、書畫長廊、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能給學生帶去美的享受和理想的思考,這些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關注學生成長,家校聯合共育
1.更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在班級工作中起著導向作用,它能直接決定班級管理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結合實際,及時構建以家校共育為核心的管理理念,促進家校共育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作用的有效發揮。首先,班主任要認真分析日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針對問題制訂家校共育的目標,只有確定了目標,才能構建家校共育理念,進而使管理理念的更新能符合學校的發展需求。其次,班主任要構建家校共育中家長的管理理念,促進家校共育工作的有序開展。班主任必須認識到家庭管理和班級管理工作之間的聯系,明確家庭管理的工作范圍,將家校共育理念滲透到家長的思想中,增強家長的家校共育意識,讓家長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工作的開展。
2.加強管理溝通。溝通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途徑,良好的溝通能夠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2]。首先,班主任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家庭成員、家庭性質和家庭住址等情況,為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奠定基礎。班主任平時與學生接觸較多,學生的情況一旦發生變化也最容易被班主任所察覺。而且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即便是接受同樣的教育,學生的表現依然不同。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方面關注學生的成長進度,觀察他們出現的異常行為,深入了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比如,如果發現班級一個學生剛開始能夠按時完成作業,最近一段時間卻經常不能完成作業,上課總是遲到,甚至出現逃學情況,這個時候,班主任在不了解具體情況的前提下不能對學生一頓批評教育,班主任應先和學生進行溝通,詢問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鼓勵學生向老師傾訴和尋求幫助。其次,通過家訪活動,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及近期家庭情況,分析學生出現異常行為的原因[3]。如果是因為父母監管不到位,學生出現心理困擾,則應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及時與父母溝通說明,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責任,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開導。如果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學生幫助家庭干活而疏忽學習,則可以向政府、學校及相關的社會機構尋求幫助,讓學生擺脫家庭經濟困難的困擾,安心學習。班主任在了解的過程中,應循序漸進地開展工作,讓學生及時認清自己,敢于面對困難,明白事情的正確處理辦法,從而提升自我。其次,班主任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需要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和家庭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配合度。班主任可以分享自身的教育和管理經驗,讓家長掌握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提高家長對學生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發揮家校共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4]。
三、直面學生錯誤,制訂激勵措施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小學生心性未定,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犯錯。作為班主任,面對犯錯的學生,不能一味地選擇懲罰,要直面學生所犯的錯誤,借助犯錯事件恰當地進行教育[5]。學生犯了小錯,在班主任的教育下及時地進行改正,能對其今后的成長起到積極作用。而對于班主任來說,也能以犯錯的行為為例,向班上其他同學講解錯誤緣由,避免其他學生犯相似的錯誤。同時,要制訂激勵措施,讓學生形成盡量不犯錯誤的內在意識,促使其好好學習[6]。
1.參與性激勵法。我們在開展班級活動時,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獻言獻策,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興趣,還能集思廣益,對于班級管理工作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每期班級的黑板報、每年學校組織的運動會等,都可以采取讓學生自己推薦的方式完成,實踐證明,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管理,學生的積極性更高,管理活躍,效果更好。
2.言行激勵法。調查研究發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個欣賞的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能在學生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跡,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對此,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言行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贊美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激勵他們從內心想去學、想去做。
四、借助主題班會,做好德育工作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經常會開展各種主題班會。通過以往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借助主題班會開展德育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因此,班主任要定期開展形式各樣的主題班會,這不僅能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間隙得到休息,也能讓學生熱情高漲,在主題班會上積極表現自己。而對于班主任,也可以通過這種主題班會活動更加了解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促進班級團結,進而達到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的目的。
比如,要開展以“熱愛祖國”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班主任要提前計劃活動時間、地點、活動形式及內容,以及進行德育的切入點。在班會上,如果班主任直接生搬硬套教材參考書,向學生直白地講道理要熱愛祖國,學生被動地接受這個道理,而不明白為什么要熱愛祖國,也就不能產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留下了枯燥無味的印象,甚至會引發學生對于主題班會的抵觸情緒,班主任也不能完成德育的目標。因此,班主任在開展“熱愛祖國”的主題班會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自行參與到主題班會中去,鼓勵學生課后收集與“熱愛祖國”相關的資料,并在班會上進行作品展示,展示形式不限。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標新立異,不斷拓寬展示思路。有的學生選擇了朗誦與“熱愛祖國”有關的詩歌作品;有的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展示熱愛祖國的真實案例;有的學生進行了生動精彩的演講,還有人唱了一首動人深情的歌,甚至有的學生繪制了與“熱愛祖國”有關的手抄報。學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其他學生也可以受到鼓舞,相互學習,加深學生對“熱愛祖國”德育內容的理解。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學習過程中,理解了熱愛祖國的真正意義,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積極踐行熱愛祖國的行為,也就達到了通過主題班會進行德育的真正目的。
總之,班級無小事,事事皆教育。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路人,對創設班級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關鍵作用。對此,班主任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自己的管理方式,時刻關心愛護學生,努力做到張弛有度,管教結合,進而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志剛.淺談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途徑[J].才智,2020(17):197.
[2]楊玉蘭.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48.
[3]章芳.小學班主任德育中激勵措施應用探討[J].華夏教師,2020(17):88-89.
[4]張越芳.小學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20(18):92.
[5]王芳,來春旭.談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6]譚雙.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03).
[7]毛羽龍.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J].考試周刊,2018(1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