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玉
企業導師制是聘請企業職工擔任導師,從崗位實踐角度開展教學,可為高校培養實踐人才提供幫助。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應結合工匠型人才培養要求,創新教育模式,引入企業導師制,在教育教學中融入企業、產業相關內容,避免學生的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脫節,培養優秀的能工巧匠型技術應用人才。
一、高校企業導師制內涵及實施不足
1.高校企業導師制內涵。企業導師制由美國學者提出,最早用于企業內部人員培訓,由有經驗的同事帶經驗不足的新員工,促進其職業生涯發展。經過多年發展,企業導師制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國高校常用的企業導師制有以下三類。第一,“雙導師制”。在專業教師的基礎上,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或經驗豐富的職工擔任企業導師,協調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拓展學生對專業就業、崗位實踐等方面的認識。第二,“三導師制”,有企業導師、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共同負責高校教育,企業導師與專業導師開展課程教學,輔導員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形成合力,指導學生的考證、畢設、就業等環節,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第三,“3+1”培養模式,學生在高校進行三年理論學習后,在企業進行一年的實踐學習,既為企業培養實踐人才,也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實現校企雙贏。
在高校教育中,企業導師制的實施對學生、高校和企業而言,均有顯著價值。在學生角度,企業導師制可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準確認識所在專業、專業所處行業及未來發展趨勢,可促進學生發展,便于學生就業;在高校角度,企業導師制可將實踐滲透至專業學習的各個層面,事先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運行模式等內容,為高校實習項目建設提供便利,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高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在企業角度,可提前在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學生畢業后無需培訓直接入職,為企業培養大量儲備人才,增強企業競爭力。
2.高校企業導師制實施不足。雖然高校企業導師制可實現學生、高校及企業的三方共贏,但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具體如下:第一,教學內容單一,部分高校對企業導師制的認知不全面,企業導師僅負責實踐教學或實訓、實習等內容,教學內容單一,在學生教育方面的參與程度不高,難以取得理想成效;第二,職責不明確,部分高校未明確企業導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職責,缺乏對企業導師的激勵,降低企業導師參與教育教學的積極性,阻礙企業導師制作用發揮;第三,素養薄弱,部分高校聘請的企業導師存在素養薄弱問題,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方面,雖然企業導師具備豐富的崗位經驗,但不能通過合適的方法手段傳遞給學生,也不能為專業導師提供課程優化建議,使企業導師制流于形式。
二、高校企業導師制的實踐方向
基于高校企業導師制的特點,其在專業教育教學中的參與內容較為多樣,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總結高校企業導師制的實踐方向,切實發揮其作用。
1.優化課程設置。企業導師參與到高校課程設置環節,可從企業、行業、產業角度入手,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優化課程內容,使課程教學更貼合社會實踐。以某高校機械專業為例,基于企業導師制,開發CDIO(構思、設計、實現、運作)課程,根據機械專業課程內容,設計相關實踐項目,以協調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在實踐項目開發與指導中,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協調配合,專業教師負責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論述理論知識的內容及應用方式要點;企業導師負責向學生講解項目相關的工作思路、方法、流程及操作要點,指導學生在企業環境下合理運用理論知識。在課程設置中,高校教師與企業導師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課時規劃,以“設備控制與故障診斷”為例,其總學時為56課時,理論課程8學時,項目實踐課程44學時,答辯4學時,凸顯課程的實踐性。
2.滲透企業文化。就目前企業發展而言,不僅要求人才具備專業技能,還需具備職業道德素養,踐行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發展。在此基礎上,企業導師在參與高校專業教學時,應注重企業文化的滲透,引導學生深刻感知企業工作氛圍、企業文化精神,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為學生就業與發展奠定基礎。細化來說,企業導師可通過如下措施滲透企業文化:第一,開發專業課程,企業可與高校合作,開發《企業核心價值觀》課程,圍繞企業文化設置課程內容,實現企業文化的全面滲透,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第二,設計文化活動,高校可邀請企業家、工匠、大師等行業專家擔任講師,圍繞企業文化舉辦講座或參觀活動,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直觀感受企業氛圍;也可結合專業特點,設計汽車文化節、服裝設計秀等活動,將企業文化滲透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使學生認識到“職貴其精,業貴其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就業觀。
3.引進企業管理。在高校教育教學中,企業導師引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可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學生職場意識,也可形成良好學風、校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以某高校為例,其機電工程學院的企業導師模擬企業管理模式,開展班級管理,將班級視為企業“班組”,結合機電企業的“6S”管理模式,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根據學生意愿、能力和學習水平,劃分為生產部、安全部等部門,負責不同班級、學習管理工作,要求學生統一穿著、佩戴胸牌,并設置打卡機,實施指紋考勤,顯著增強學生的紀律性,發展學生協作意識。
4.開展課程實訓。課程實訓是企業導師的主要工作模塊,可強化學生的專業認知與專業技能,發揮校企協同育人的作用。在企業導師制中,課程實訓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模擬企業生產環境,建設高校實訓基地,學生在企業導師指導下,于實訓基地中完成各項實踐項目,遵循企業生產要求、操作規程和考核標準,使學生直觀感受企業生產管理氛圍,明確崗位工作要求,既可增強學生專業能力,也可培養良好職業習慣;第二,遵循以賽促學理念,組織學生參與各項專業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在參與各項比賽項目時,了解專業最新發展趨勢、理論知識的實踐要點,培養學生協作意識與創新思維。
三、高校企業導師制的落實要點
在明確高校企業導師制實踐方向的基礎上,高校需合理規劃企業導師制,做好企業導師隊伍建設工作,為高校企業導師制落實提供環境支撐。
1.合理選聘企業導師。企業導師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校企協同育人成效,高校在實施企業導師制時,應合理選聘企業導師。結合高校企業導師制的實踐方向,企業導師不僅要具備崗位經驗,還需具備管理能力,能夠落實各項教育教學要求。細化來說,高??勺裱缦铝鞒踢x聘企業導師:第一,結合專業要求,明確企業導師的職責、能力要求,確定企業導師的類型,如知識技能類、團隊管理類與工作經驗類等,提高企業導師選聘的針對性;第二,設置企業導師選拔標準,明確企業導師在職位職稱、崗位經驗、職業素養、合作意愿、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構建量化評估量表,對企業推薦職工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選擇企業導師;第三,與選中的企業導師溝通合作協議,包括福利待遇、聘用周期等,避免后續糾紛出現,影響教育教學效果。
2.明確企業導師職責。在完成企業導師選聘后,高校應以制度方式明確企業導師的職責,為企業導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指導,保障校企協同育人的有效性。基于企業導師制的作用,企業導師的職責涵蓋以下幾點:第一,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企業導師應利用自身崗位經驗和企業文化,向學生傳遞工匠精神,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的重視,培養正確就業觀和價值觀;第二,增強學生實踐能力,企業導師應在實訓教學中針對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具備崗位工作能力;第三,優化學生培養條件,企業導師應結合學生特點,開發課程實踐活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
3.做好企業導師管理。針對企業導師素養薄弱問題,高校應加強企業導師管理,在選聘合適的企業導師基礎上,做好企業導師培訓與激勵,強化企業導師制的作用。在企業導師培訓中,高??山M織優秀教師向企業導師講解教育教學相關理論,介紹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目前認知水平,培養企業導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并在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間設置互助協議,相互交流學生學習狀況,探究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學生管理等內容,有專業教師帶領企業導師實施有效教學。在企業導師激勵中,高校可與企業合作,為參與高校教育教學的職工提供優先評職稱等獎勵,調動職工參與高校教育的積極性。同時,高??筛鶕髽I導師制實施成效和職責落實狀況,對企業導師進行考核評估,評估結果影響企業導師的薪酬、職稱評選,倒逼企業導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高校企業導師制的實施可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但存在教學內容單一、職責不明確、素養薄弱等問題。在高校企業導師制實施背景下,企業導師應參與專業課程設施,在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引進企業管理,開展課程實訓,高校應合理選聘企業導師,明確企業導師職責,做好企業導師管理,從多角度落實企業導師制,發揮其優勢。[本文受福建師范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本科高校教改專項)課題資助,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創新創業教學參考案例集,I201903010。課題名稱:福建師范大學創新創業課程教材建設研究。福建省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校本教材課題]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