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蓉
【摘要】加強閱讀教學改革,對幼兒語言系統與心理健康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但影響閱讀效果的因素較多,而其中閱讀興趣的培養是不能忽視的重要條件。教師應當立足幼兒認知規律以及學習特征,在教學理念與方法等方面加強創新,并采取多措并舉的方式強化幼兒閱讀的積極性,最終為其日后的學習與能力的發展夯實基礎。本文主要從七個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閱讀;興趣;培養方法;環境;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98—02
閱讀對于幼兒語言發展、心理健康、智力開發以及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合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創新閱讀數學方式,以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一、選擇適宜的閱讀書籍
閱讀材料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載體[1]。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針對幼兒主體,選擇符合幼兒興趣愛好、識字水平的書籍。例如4-6歲的幼兒已具備擁有“反復看自己喜歡的圖書,專注地閱讀圖書”的穩定閱讀興趣的特點和能力,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故事內容相對曲折、圖文并重的書籍,確保幼兒在專注閱讀中實現發展;還應堅持多元化原則,在閱讀區域提供兒歌、童謠、詩歌、故事、傳記、散文、科普圖冊等圖書,滿足幼兒的多元化閱讀需求,拓寬幼兒閱讀視野;選擇的書籍還必須生動有趣,如安東尼·布朗著的《我爸爸》用生動的語言與圖畫塑造爸爸的形象,尹石重著的《4點半》講述了童趣探險故事,這些書籍能夠為幼兒營造有趣的閱讀體驗,能有效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創設安靜溫馨的閱讀環境
閱讀環境是閱讀活動的外在支持[2]。安靜、溫馨、充滿人文氣息的閱讀環境能夠對幼兒的心理產生強烈的刺激,并吸引其走進閱讀區域,進行自主閱讀。因而教師在設計閱讀區域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劃分區域,營造良好的物理環境,即教師應充分開發幼兒園的各個區域和角落,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對閱讀產生的差異化需求劃分閱讀區域,在區域中放置高低合適的書架,有序排列書籍,如可以放置卡通的長短沙發、靠墊,蓬松的玩偶座椅、地毯等,讓幼兒能夠隨手取書,并在舒適的環境中展開閱讀。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文設計,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幼兒的注意力較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教師應在閱讀區域中增加情感元素,例如可粘貼激勵閱讀的標語,或者設計營造便于幼兒共讀、師幼共讀的環境等,以引導幼兒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書籍的熏陶,從而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三、運用故事組織互動類游戲
在語言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促使幼兒與書籍、幼兒之間以及幼兒與教師之間展開互動,強化幼兒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幼兒形成閱讀興趣。例如,在繪本故事《我長大以后》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調查了解幼兒父母的職業,并準備各種職業圖片;然后展開課堂互動,鼓勵幼兒談談自己父母的職業;再展示圖片并鼓勵幼兒說說圖片上的人是干什么工作的,他們每天如何完成工作;接著閱讀繪本,在“小公主”的帶領下認識各種角色,了解“小公主”在設計自己長大后職業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完成繪本閱讀后,教師可設計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幼兒扮演醫生給病人治病,或者扮演老師教書育人,或扮演警察保護他人等等,強化幼兒對職業的體驗;最后鼓勵幼兒交流游戲體驗,并說一說自己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并把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畫下來。這樣的互動游戲設計,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的興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完成閱讀。
四、教師要做好閱讀指導
在幼兒早期閱讀中,教師要利用良好的環境熏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促使幼兒與書籍建立情感聯系[3]。同時還應該做好指導,輔助幼兒進行自主閱讀,讓幼兒積累閱讀經驗,思考閱讀過程。在閱讀指導中,教師首先要制訂長期的閱讀計劃,引導幼兒每日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天入園后,預留5-10分鐘的時間為幼兒朗讀幾個有趣的小故事,并配合圖片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通過長期堅持,引導幼兒學會自己講故事,鍛煉幼兒閱讀與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師可結合書籍指導幼兒閱讀,例如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幼兒一頁一頁翻看,避免遺漏,同時將圖畫與文字相結合,共同體會故事情節。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閱讀中難免會出現不理解故事的情況,這時教師應當先從文字符號與簡單標記的理解入手,幫助幼兒減少閱讀障礙。最后,設計閱讀活動,為幼兒編創故事、演繹故事提供空間,激發幼兒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強化閱讀樂趣。如在閱讀師生關系的主題故事時,為了讓幼兒深入理解教師的想法與用意,可以組織幼兒扮演教師的角色活動等。
五、教給幼兒科學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引導幼兒展開閱讀時,為了集中幼兒注意力,確保閱讀學習成效,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即讓幼兒帶著問題初讀,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帶著問題閱讀各自然段,了解情節之間的聯系,掌握故事發生的前因后果;或以問題串聯的形式,讓幼兒思考寫作手法的妙處與作者表達的主要思想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靈活設置懸念,通過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或是在故事情節緊張的部分停下來閱讀,讓幼兒討論現有故事情節,并猜測故事發展的結局,然后教師再展開后半部分故事情節的閱讀與解析。在幼兒掌握文章故事內容后,讓幼兒對省略號或文章隱藏的故事片段進行猜測補充,引導幼兒自主構建知識概念,確保閱讀成效,從而使幼兒在開放性的閱讀學習空間中實現自我發展。還有,幼兒生活經驗有限,但樂于觀察現實生活,因而在閱讀中教師可鼓勵幼兒結合文章內容到課外去觀察發現,通過親身經歷逐步豐富學習與生活的體驗。這樣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達到開闊眼界與陶冶情操的目的。
六、開展圖書分享與交流活動
教師應當多了解幼兒的閱讀喜好,豐富班級圖書量與類型,為幼兒連續性的閱讀提供基礎保障。還可以靈活開展圖書交流活動,強化幼兒閱讀興趣與習慣。如在六一兒童節可開展閱讀比賽活動,給幼兒提供喜愛的閱讀材料,采取幼兒自評與互評及教師評價等方法,對閱讀時感情豐富與流暢等表現好的幼兒給予適當的獎勵支持;還可借助節日與校園文化氛圍,對幼兒閱讀展開有效引導,讓幼兒逐步意識到閱讀的價值與魅力。在幼兒掌握一定閱讀量的同時,展開閱讀經驗分享活動,給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如可以讓幼兒分享讀后感與閱讀中的有趣故事,鼓勵幼兒對繪本故事內容進行創意改編或續寫、擴寫等,讓幼兒進一步明確故事中心思想,提高自身的創作思維;或者鼓勵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材料帶到幼兒園,同伴之間互相交換分享閱讀,這樣更利于逐步強化幼兒的閱讀能力。
七、家園共育
幼兒閱讀興趣的培養既需要幼兒教師的引導、激勵,也需要家庭教育發揮作用,這樣才能形成家園共育的閱讀氛圍,鞏固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因而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引導家長為幼兒營造獨立閱讀空間,以及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指導家長選擇《細菌是什么》《食物的神奇旅行》等科普繪本,或選擇《我只是說話有點慢》《寶寶學說話》等側重語言訓練的閱讀材料,豐富幼兒的閱讀資源;還可組織親子閱讀活動,與家長交流閱讀體驗,并指出親子閱讀中需要改進的方面,提高家長的閱讀輔導能力。
總之,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對于提高早期閱讀效果,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恰當選擇閱讀材料,從而幫助幼兒體會閱讀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周海燕.基于“互聯網+”的幼兒閱讀興趣與習慣培養[J].動漫界,2020(24):70-71.
[2]李秋霖.大班幼兒閱讀興趣調查與培養——以福建幼高專附屬第二幼兒園大班年段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3):129-130.
[3]戴秀琴.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習慣與興趣的五個途徑[J].甘肅教育,2020(01):102.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