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菁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新時代的課堂教學中呈現出了靈活高效地運用新媒體技術促使教育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發展趨勢。在數學教學中,靈活巧妙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不僅能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還能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學生;新媒體技術;自主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174—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形成自主探究學習知識的良好習慣,自主、合作、探索地獲取知識,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不僅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還真正構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主體地位。那么,在新時代環境下針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如何巧妙地運用新媒體技術來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地位,主要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已不適應新時代教育教學,且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部部編版2019最新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第一部分的課程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教學建議中強調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就是師生能夠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自主探究學習,從而促進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1]。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關系,更要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充分挖掘出學生的自主能動意識和求知潛能,激發出探索進取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創設并提供豐富的良好的環境與條件,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來獲得新知并逐步形成技能。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就要以新課程理論作為指導,要優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教育教學新時代潮流,努力提高運用新媒體技術教學的能力,真正使我們的教育改革走向成功。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將教學過程由教師的“好教”轉變為學生的“樂學”的過程;成功的教育應該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觸發學生靈感的舞臺;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建立在教師行為、觀念、角色的轉變上,對每一個學生尊重、信任和愛的基礎上。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必須順應新時代新課程改革要求,提高思想認識,優先轉變并自覺地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運用新媒體技術教學的能力,能夠在數學教學中巧用新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們在數學王國里自主地探索,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尋找并體驗快樂,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二、巧用新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了,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究。因此,教師要經常關注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夠在教學中巧用新媒體技術直觀、形象、生動及動畫等強大的功能特點,精心制作出集圖像、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在新課導入時借助一個微視頻播放一個動畫故事,提出一個問題,設置懸念,締造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稀奇有趣的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從最佳的角度切入,喚起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驅動學生對知識進行連續地、自覺地、主動地探究,不僅能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還有利于更精確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講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統計》這節課時,教師應用多媒體創設學生們感興趣的森林動物運動會場景,要求學生們先仔細觀察,然后表述觀察到的現象,學生們一下子熱情高漲,個個把小手舉得老高,力爭想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小白兔跑在第一位,小猴子跑在第二位,有一些小動物正在起跑線上準備,其他小動物高呼加油;小鴨子和小鵝在游泳比賽;小猴準備跳高,還有一些小動物正站在草地上準備參加跳高比賽……”這時,教師可適時提出問題:“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運動會?參加長跑的和跳高的各有多少個小動物?”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雙雙閃光的眼睛中顯露出對新知識的求知探究欲望,致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究合作學習,自覺地相互討論、交流,有效地獲取新知識和技能,教師也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巧用新媒體技術激“活”課堂
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原本是靜態的材料,僅僅靠教師籠統的語言進行復述,勢必會有部分學生無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而且這樣的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很難喚醒學生的自主能動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作為教師,我們要抓住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認知特點,巧用新媒體技術活潑生動、有動有靜等強大的功能特點,把所授講義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知識,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知識,使得教材中很多復雜的問題以及抽象解答過程巧妙運用新媒體技術從而簡單地、有序地、形象地、具體地呈現出來,有效刺激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共同作用,讓學生形象、直觀、簡潔、明了地學習,從而降低教與學的難度,促使學生簡單而又輕松愉快地自主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在講授《三角形的面積》這一課時,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進行動畫演示,能夠很好地使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進行拼圖動畫演示,通過旋轉、平移后能夠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動態直觀演示得到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之后讓學生小組內動手拼一拼。通過觀察并及時提問:“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通過反復示范并讓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發現了三角形的底邊和高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或者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的相等關系,從而引導學生輕松地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堂課中,教師巧用新媒體技術激“活”了課堂,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得學生輕松自如地進行探究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巧用新媒體技術誘導學生動手操作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講授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學,呆板、枯燥,既不符合新時代新課改理念,也不適應更不利于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巧用新媒體技術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鼓勵學生嘗試借助新媒體技術動手操作、積極分工合作,敢于主動探究學習,盡量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都有任務完成,都能從中體驗到自主探究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授三年級數學“感受簡單圖形的周長”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前錄制有動畫的微視頻,先讓學生簡單測量身邊的物體圖形的周長,并設計好“動手量一量”活動,引導學生進行一個小測量活動。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尋找身邊的一些物體,然后小組探討這些物體的各個面的周長,最后教師宣布可以測量教室里的任何東西時,學生們高興極了,紛紛離開座位開始量課桌、凳子、書本、鉛筆盒、黑板等,有的學生還要求去教室外面測量……教師巧用新媒體技術誘導學生動手操作,創建出了一個充滿激情、快樂且民主和諧的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輕松地“教”,學生快樂地“學”。
五、巧用新媒體技術培養并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是當今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更是新課改環境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和關鍵,不但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和新課改理念,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就要順應新課改發展要求,順應學生們的求知天性,在數學教學中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激趣引思、導思解疑、拓思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熱情,挖掘出學生的求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同時,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中零碎的知識點轉化為知識的“探知線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根據“探知線索”自主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學習,逐步使學生會學習、會探究、會創造,從而有效地培養并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當今新時代教育發展新環境下,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新媒體技術已融入課堂教學,把新媒體技術巧妙地輔助于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激發學習興趣,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有個性的全面發展,進而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