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廣平縣莫恩公學 羅日榮
最近重讀了一遍《資治通鑒》,一邊看,一邊整理唐太宗李世民與群臣的對話,他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大臣的對話非常精彩。
李世民很多政治智慧都來源于這些下屬,他也非常注重與下屬的主動溝通。當然,通過君臣對話,“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加強了認識”,君臣勠力同心,共同開創了“貞觀之治”。
相比較而言,李世民的子孫就差遠了,唐高宗李治的高高在上,唐玄宗李隆基的防火防盜防李家人,唐文宗李昂戰戰兢兢,李家一代不如一代,帝王的胸懷與格局成了阻礙君臣有效溝通的一堵墻,最后導致盛唐衰敗!
作為校長,與教師的溝通應當是學校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許多校長不得其法,因為溝通不暢而產生矛盾的案例也不在少數。那么,該如何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
單獨溝通是解決個體問題的好方法。曾文正公說:“揚善于公庭,歸過于私室。”講的就是個案問題應私下解決。教師的勞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復雜的育人工作,無法簡單地量化。可以說,教師是一個憑良心做事的職業。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獲得尊重的需求,校長在與教師溝通時應當注意照顧到教師的“顏面”,適合單獨溝通的事情,盡量做到回避他人。
有些溝通往往需要建立在“無心”的基礎之上。校長在教師大會上講,教師未必認同校長的思想與做法,但如果不經意間聊起,大家彼此交換意見,最后往往能達成統一共識,有效化解溝通障礙。
我習慣每天串教師辦公室,并不是檢查教師的工作,而是借此機會走近教師,傾聽他們的心聲。老師們在自己的辦公室,他們相對比較放松,畢竟教師辦公室是他們的“主場”,再加上有旁邊同事“撐腰”,大家才會真正“各抒己見”!一個不主動親近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一個不主動走近老師的校長也絕不是好校長。
生活要有儀式感,管理同樣也要有儀式感。規范的會議相對比較嚴肅,更多的是傳達精神,加強認識,嚴肅紀律,鼓勵先進。
開教師例會,我更多的是表揚先進。在我看來,管理就是喚醒與激勵,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表揚肯定優秀教師,實現靈魂與思想的感召。
一所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本質上就是凝聚人心的過程。人心齊,泰山移,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積極有效的溝通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