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芳 柳寶軍
摘 要:巡視是開展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和抓手。政治巡視是強化了其政治屬性、突出了政治要求的巡視工作范疇,一般指圍繞黨的政治目標和政治任務,從政治的高度、政治的要求、政治的定位上,聚焦黨內存在的政治問題而開展的黨內巡視工作,它既是黨的巡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構件,也屬于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范疇。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是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黨的政治監督的核心要義,也是鞏固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壓倒性勝利的關鍵舉措。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黨的政治巡視,在強化思想引領、聚焦突出問題、構建工作機制、夯實制度保障等方面綜合施策,深化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原則性、實效性、協同性和規范性建設,推動新時代政治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政治巡視;政治建設;政治監督;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1)12-0004-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以紅色文化涵養黨內政治文化路徑研究”(21CKS07)階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研究”(19ZDA0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董艷芳(1990-),女,甘肅慶陽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博士生,研究方向:執政黨建設;柳寶軍(1993-),男,甘肅天水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執政黨建設。
作為一項戰略性制度安排,黨內巡視工作在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實踐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是管黨治黨的“利劍”。隨著黨內巡視工作的不斷推進與黨的政治建設的不斷加強,面對新時代黨內治理的新形勢、新動向和新任務,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深化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政治巡視,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不動搖,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1]67。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創新紀檢監察體制機制,做實做細監督職責,深化政治巡視,完善巡視巡察戰略格局,著力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2]。2020年1月13日,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在十九屆中紀委四次全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明確將“把握政治巡視內涵,發揮政治監督作用”[3]作為紀檢監察機關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深化政治巡視對于強化新時代管黨治黨實踐具有不可忽視的實踐價值,回顧理論界已有成果,很多研究重點關注黨內巡視制度、黨內監督及黨的政治建設等相關問題,而對黨的政治巡視專題研究較為薄弱,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鳳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黨的政治巡視的理論邏輯和時代內涵,明確深化黨的政治巡視的價值定位和實踐要旨,加強對黨的政治巡視的學理探討,對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推動新時代政治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時代內涵
“政治巡視”是新時代管黨治黨領域一個富有鮮明時代特色和實踐指向的重要概念,是伴隨著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黨內巡視工作實踐進程不斷深入而產生的科學命題。這一命題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早在192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央通告第五號——巡視條例》闡述加強巡視工作的原因時就指出,“為使上級黨部之一切策略、工作計劃和指導能正確地被下級黨部(直至支部)接受和執行;為直接幫助下級黨部確定正確的政治、組織、工作的路線和一切工作的方法;為徹底地改造黨的組織”[4]。這里已經內在地包含了通過巡視工作貫徹黨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路線的基本內涵。中央蘇區時期,中華蘇維埃政府通過設立專門巡視機構、組建輕騎隊、委派巡視員的方式加強監督和廉政建設,將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蘇維埃各級黨政機關,提高了黨和蘇維埃政府的威信。延安時期,中共中央成立了“總學習委員會”,在其領導下,通過委派巡視團和巡視員的方式檢查指導各級機關和學校學習運動的開展,推動整風運動深入推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圍繞土地改革、整黨整風與社會主義建設廣泛開展巡視監督,這一時期的巡視工作總體上是一種監督檢查性質的巡視,巡視的內容較為寬泛,除了監督黨員干部履職盡責以外,還承擔著落實財經政策、完成生產任務、推動基本建設、完善工礦企業管理等職責。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巡視工作得到逐步恢復與強化,1983年10月,黨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進一步要求,縣級以上黨委應設立包括退出第一線工作老同志在內的巡視員。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在黨內法規中提出選派巡視員,各地黨組織均設立整黨整風運動巡視員,巡視重點逐漸由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到全面從嚴治黨,再到突出堅持黨的領導[5]。進入新世紀,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先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與“健全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完善巡視制度”的要求,黨對黨內巡視工作的認識逐步趨于深化。但是,在巡視制度實施之初,我們并沒有明確提出“政治巡視”的獨立工作范疇和黨內巡視形態,對巡視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內容以及功能定位尚不明確,對政治巡視工作的認識還未上升到理性高度。比如,對政治巡視內涵的理解總體而言略顯寬泛而籠統,存在形式化、表面化、泛化的問題,對政治巡視重要意義和職責使命的認識不夠明確,對巡視工作任務缺乏精準定位與政治考量,巡視工作重點不夠突出,巡視工作目標要求不夠聚焦,指向不夠精準,等等。
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和政治建設實踐的不斷深化,十八大之后黨的政治巡視作為一個新概念正式提出,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鮮明的政治引領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改進和深化巡視工作,兩次修訂巡視工作條例,制定中央巡視工作五年規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深化政治巡視,定位越來越清晰、指向越來越精準”[6]。2015年10月,中央第八輪巡視動員部署會首次提出了“政治巡視”這一重要命題,并在隨后修訂的巡視工作條例中予以深化、完善。2017年1月7日,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進一步提出,“深化政治巡視,完成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全覆蓋,深入開展‘回頭看’,創新方式方法,巡視和巡察有機銜接,利劍作用充分彰顯”[7]。2018年1月13日,十九屆中紀委二次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制定中央巡視工作規劃,貫徹巡視工作方針,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化政治巡視,統籌安排常規巡視,深化專項巡視,強化機動式巡視,綜合運用巡視成果,狠抓整改落實,提升全覆蓋質量”[8]。2017年7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巡視工作的具體內容,其中第15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巡視組要對巡視對象存在的若干政治問題進行嚴格監督。比如,“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存在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以及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到位等問題”[9]。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深化政治巡視”[1]67。2019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強調,“深化政治巡視,強化政治監督,著力發現和糾正政治偏差”[10]。2020年5月9日,全國巡視工作會議暨十九屆中央第五輪巡視動員部署會進一步就“深化對政治巡視內涵要求的理解把握”提出了明確要求。2021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再次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和監督,深化政治巡視”的要求。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和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深化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高度重視,顯示出對新時代巡視工作政治把握能力的特別強調,也彰顯了黨對巡視工作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就巡視與政治巡視兩者的區別來看,巡視是開展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和工作抓手,既具有上位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又具有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民主性,巡視的內涵范疇要相對寬泛于政治巡視,是政治巡視的上位概念。政治巡視則是強化了其政治屬性、突出了政治要求的巡視工作范疇,既是黨的巡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構件,也屬于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范疇,在黨的全部巡視工作中處于統領地位,主要指圍繞黨的政治目標和政治任務,從政治的高度、政治的要求、政治的定位上,聚焦黨內存在的諸多政治問題而開展的黨內巡視工作,肩負著督促落實黨的大政方針、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以及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大政治責任,是對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開展的“政治體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政治巡視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監督形式,相比于普通常規巡視而言,其巡視內容更加聚焦、巡視重點更加突出、巡視目標更加明確,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政治引領性,著重發現和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政治問題和嚴重政治隱患,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其主要任務就是“重點檢查被巡視黨組織是否維護黨章權威、貫徹從嚴治黨方針、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是否存在黨的領導弱化、主體責任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等問題,督促其擔負起管黨治黨責任”[11]402,落實完成黨的政治任務和政治綱領,從而使全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擔負起“兩個維護”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全黨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切實維護黨長期執政的政治安全屏障。
從功能意義上講,政治巡視在黨的巡視工作全局中居于統領地位,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包括政治監督功能、政治對標功能、政治糾偏功能、政治校準功能、政治威懾功能、政治防范功能等。政治巡視指明了黨的巡視工作的方向和靈魂,決定了黨的巡視工作的實踐成效和功能,規定了黨的巡視工作的根本屬性,確立了黨的巡視工作的評判標準,突出了黨的巡視工作的重點領域和本質要求,賦予了黨的巡視工作的核心功能和效能定位,進一步豐富了黨的巡視工作的內容范疇、方向目標和實踐要求。要深刻認識到政治巡視對于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奪取反腐敗斗爭徹底勝利的重要利劍作用,將深化政治巡視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抓實,自覺將推進政治巡視同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有機結合起來,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深化政治巡視確保黨員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紀律、錘煉政治能力,督促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持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和常態化強大威懾,以政治巡視驅除黨內政治微生物、驅散黨內霧霾,營造山清水秀、海晏河清的黨內政治生態環境。
二、新時代深化黨的政治巡視的價值定位
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是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黨的政治監督的核心要義,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關鍵舉措,是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抓手,必須堅定不移抓緊抓實抓好。
(一)深化黨的政治巡視是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政治建設與黨的其他各項建設既密切相關、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自成體系,有其自身的內涵、特點與功能,推進黨的政治建設離不開其他各項建設的支撐與配合,而推進其他各方面建設又不能將政治問題與其他問題相混淆。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黨內巡視發現的諸多腐敗案件清楚地表明,很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集政治蛻變、經濟貪腐、作風墮落于一身,如果只解決腐敗問題和作風問題而忽視了政治問題,就會在黨內形成政治隱患,嚴重影響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推進方向和實踐成效,嚴重威脅黨中央政令暢通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11]98善于從政治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是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政黨的優良傳統。“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11]105政治問題與黨的作風問題、腐敗問題等相比而言,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隱蔽性特征,而政治巡視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構成范疇和重要內容,也屬于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路徑,是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掃描儀”和“顯微鏡”。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黨中央對黨的領導地位的政治界定和明確定位。只有通過卓有成效的政治巡視,注重從黨員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政治能力等方面開展巡視巡查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查找政治偏差,才能發現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存在的黨的領導弱化、虛化、邊緣化嚴重問題,才能及時發現黨內存在的嚴重政治問題和政治隱患,有效規避黨內政治風險,筑牢黨的政治建設的防火墻,從根本上、方向上確保管黨治黨取得實際成效,以政治巡視鞏固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領導核心地位。
(二)深化黨的政治巡視是加強黨的政治監督的核心要義
政治巡視工作的本質就是政治監督,承擔著強化黨內監督的重要職能。有研究者指出:“政治監督的核心就是要保證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和黨的干部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12]顯然,黨的政治巡視與政治監督在使命承擔、功能定位、實踐要求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深化政治巡視是加強黨的政治監督的核心要義,也是開展黨內監督的重要方式。新形勢下,“要準確把握形勢任務,深化監督規律認識,加強政治監督,深入查找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13]。在結構意義上,政治巡視在黨內監督工作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開展黨內監督尤其是政治監督的重要路徑之一。注重強化政治巡視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取得卓著成效的重要因素,“巡視成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平臺,是黨內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監督的重要抓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11]397-398。如果弱化了黨的政治巡視,黨的政治監督就失去了其制度內核和治理效能,也就失去了開展黨內監督的重要著力點,政治監督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在功能意義上,“巡視監督具有催化作用、強化作用”[14]109。加強政治巡視是發揮黨內監督功能的重要著力點和關鍵切入點,不僅有利于激發政治監督對腐敗行為的震懾功能和防范功能,而且有利于促進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互結合、協調銜接,形成對國家公權力全覆蓋的監督格局,對于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和保障作用。
(三)深化黨的政治巡視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關鍵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成功化解了黨內存在的政治風險和突出矛盾,使黨內風氣大大改善,黨內政治生態持續優化,黨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從“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到“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再到“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顯著成效。但是,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管黨治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戰略任務依然艱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歇歇腳、松松勁的想法和做法。習近平指出:“我們取得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但反腐敗斗爭還沒有取得徹底勝利。”[15]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性制度安排,黨的政治巡視肩負著督促落實黨的大政方針、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的重大政治責任,在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中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既具有治標作用又具備治本功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有力支撐。因此,新時代政治巡視工作要以強烈的政治擔當、頑強意志品質,保持強大震懾不動搖、政治監督不松懈、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的強大韌勁和戰略定力,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新特點、新動向和新任務,深入檢視和發現問題,著力推動解決問題,分清政治問題與思想問題、腐敗問題、作風問題等不同領域問題的癥結表現與誘發根源,政治上存在的問題就要用政治的方法加以解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充分發揮其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戰略任務中的獨特作用,使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大戰略性成果。
三、新時代推動黨的政治巡視的實踐路徑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新時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黨的政治巡視工作,深入理解把握政治巡視內涵要求,拓寬政治巡視工作內容,創新政治巡視工作形式,鞏固政治巡視制度成果,深化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原則性、實效性、協同性、規范化建設,推進新時代政治巡視工作更嚴密、更科學、更有效,推動政治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思想引領,加強政治巡視的原則性
理論上的清醒是黨性上、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深化黨的政治巡視要從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引導入手,旗幟鮮明講政治,將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工作建立在對其重大意義、職責使命、實踐規律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理性認識上,增強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工作的原則性和自覺性。
第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黨的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黨的巡視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目標、政治定位,既有原則性要求,又有方法論指導,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和指導意義。要深入學習領會其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深入理解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重大意義、功能定位和實踐要求,緊扣黨組織政治責任,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承擔的重大職責使命,進一步明確深化黨的政治巡視的方向、目標和舉措,自覺將黨的政治巡視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加以謀劃、部署、推進,增強黨的政治巡視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實踐自覺。
第二,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政治巡視工作的新做法、新經驗和新認識,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巡視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深化對政治巡視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立足于黨內新情況和新實踐,總結提煉黨的政治巡視理論,并及時上升為制度成果加以鞏固,為新時代深化政治巡視工作提供理論指引和基本遵循。
第三,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巡視工作方針和基本原則,突出問題導向,把巡視與紀檢、監察、組織、審計等監督融合貫通起來,并緊密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不同部門具體情況和實際工作,加強對深化政治巡視工作的頂層設計,將黨的巡視工作與黨的中心任務、發現問題與督促整改、黨組織巡視監督與黨員嚴格自律、黨風廉政建設與推動改革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防止政治巡視虛化、弱化、口號化、形式化。完善黨的政治巡視工作思路和制度安排,推動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工作更科學、更嚴密、更高效,實現政治巡視全覆蓋。
(二)聚焦突出問題,提高政治巡視的實效性
習近平強調:“巡視要突出重點、巡視出威懾力,不能表面化、形式化。”[11]391趙樂際在全國巡視工作會議暨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動員部署會上強調:“巡視是政治巡視、是重要政治工作,必須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對巡視定位、方針、重點、方法等心中有數,對被巡視黨組[JP+1]織職責使命、地位作用等心中有數,進一步從政治上理解把握巡視工作,更加科學精準有效推進巡視工作。”[16]黨的政治巡視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要牢牢把握“兩個維護”這一巡視工作的“綱”和“魂”,聚焦和發現全面從嚴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在政治上的不自覺、不擔當、不作為現象以及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識淡薄、政治信念不強、政治紀律松弛、政治導向不明確、人民立場不堅定以及開展政治生活不嚴肅等問題,充分發揮政治巡視的政治威懾功能和政治導向作用,切實推動政治巡視實效性建設,激發黨內巡視的政治監督效能。
第一,聚焦黨委(黨組)政治責任,重點監督檢查各地區、部門和單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著力發現和解決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存在的責任問題、腐敗問題、作風問題,堅決糾正防止黨中央決策部署止于口號、流于形式的現象。通過巡視巡察查找體制機制弊端和工作漏洞,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落實政治責任,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實際行動切實踐行“兩個維護”根本要求。
第二,聚焦黨章黨規,對標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政治上陽奉陰違、思想上蛻化變質、組織上拉幫結派、作風上腐化奢靡等現象以及“兩面派”“兩面人”問題,整治違反“六項紀律”、搞“低級紅、高級黑”“七個有之”等重點問題。著力發現并推動解決虛張聲勢、敷衍塞責、空泛表態、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在政治巡視中既要善于發現問題,又要善于洞悉問題表象背后的深層動因,依據在巡視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凝練總結“問題鏈”,構建黨風治理的長效機制。
第三,聚焦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新時代深化黨的政治巡視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本著“對人民群眾負責、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原則,加強鄉村振興、掃黑除惡、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的巡視巡察,將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納入政治巡視工作內容,使政治巡視工作實現“在群眾呼聲中進駐,在群眾掌聲中撤出”的良好實踐效果,以政治巡視厚植新時代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三)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政治巡視的協同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圍繞深化巡視整改研究出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包括強化巡視整改主體責任落實、創新巡視整改日常監督機制、加強對整改落實情況的巡視監督等,建立了中央巡視機構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有關部門協作配合機制,這一系列實踐探索為繼續深化黨內巡視積累了新鮮經驗。習近平指出:“要抓好工作創新,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形勢發展,推動巡視內容、方式方法、制度建設等方面與時俱進,完善工作機制,增強巡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14]108要繼續推進政治巡視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創新,加強組織領導,深化治理改革,注重統籌協調,嚴肅責任追究,創造性地開展新時代政治巡視工作,做到政治巡視各項工作協調銜接、協同互動、有序開展,使政治巡視方法更活、手段更準、能力更強、效果更好。
第一,完善組織領導機制。明確黨組織的政治領導責任,強化其對政治巡視工作的統籌協調,緊扣督促做到“兩個維護”的根本政治任務,堅決落實政治巡視整改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對政治巡視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導督導和責任追究,促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上下貫通。
第二,完善協同推進機制。將巡視督查與督促整改結合起來、懲治腐敗與黨性教育結合起來、查擺問題與正向激勵結合起來,增強黨的政治巡視的協同性工作水平,使深化政治巡視的過程既成為整頓黨員領導干部突出政治問題的過程,又成為提高其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的過程;既成為黨內政治霧霾和政治微生物的驅散過程,又成為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的培育過程。
第三,完善報告反饋機制。巡視工作要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構建有利于反映多方訴求呼聲和真實情況的反饋機制,聽取多方意見建議,深入剖析政治巡視發現問題的多維誘因和深層根源,形成報告,為巡視組整改提供科學化、合理化的決策依據和工作參考。巡視組應在幫助找出問題的同時,給予切實可行的指導,構建“巡視后”解決問題的機制,避免“督而不導”的問題。
第四,完善整改落實機制。重視落實問題整改、強化巡視成果鞏固與成果運用是十八大以來黨的巡視工作的鮮明特征和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吸收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吸收“回頭看”“巡視暗訪”等工作經驗,推動形成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做好政治巡視“后半篇文章”。
(四)夯實制度保障,增強政治巡視的規范性
習近平要求:“要以貫徹執行巡視工作條例為契機,提高依規依紀巡視能力,推動巡視工作制度化、規范化。”[11]402建立健全政治巡視制度體系,夯實黨內法規制度保障,增強依規依紀依法深化政治巡視的思維理念和工作水平,推進巡視工作規范化建設,是貫徹依法治國、依規治黨戰略的內在要求,是鞏固黨的巡視工作實踐成果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巡視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政治巡視工作制度體系,以制度化促進規范化。要以執行《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為契機和抓手,“圍繞責任設計制度,圍繞制度構建體系,強化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監督,做到責任清晰、主體明確、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并加強同黨內其他法規的銜接,把制度框架立起來”[11]401。牢牢把握推動政治巡視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對政治巡視各項制度的執行監督,重點監督檢查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提高依紀依規依法巡視能力,把依規依紀依法的要求貫穿政治巡視工作的全過程,更好地發揮政治巡視工作制度體系的震懾治本效能,營造良好的制度運行環境和制度執行氛圍。
第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政治巡視工作隊伍,以專業化提升規范化。打鐵必須自身硬,要創新組織制度,嚴格內部管理,優化工作流程,通過內部挖潛、盤活存量,充實隊伍、優化結構,打造政治忠誠、清正廉潔、勇于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巡視隊伍,提高政治巡視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工作水平,始終做到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
第三,推進黨的政治巡視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推動規范化。制定出臺巡視巡察信息化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廣泛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巡視巡察方式和途徑,探索搭建可靠可控、能用好用的巡視巡察信息共享機制和網絡工作平臺,推廣運用巡視巡察數據管理系統,以巡視工作信息化建設避免巡視監督盲區,拓寬開辟政治巡視工作的開展路徑,提高新時代黨的政治巡視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 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N].人民日報,2018-12-14(01).
[3]趙樂際.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20-02-25(03).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5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52.
[5]胡云生.1949-2019:中國共產黨巡視制度述略[J].中州學刊,2019(7):126-133.
[6]江金權.新中國成立70來反腐敗斗爭的經驗與啟示[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9-09-26(05).
[7]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7-01-09(01).
[8]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9-01-14(01).
[9]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N].人民日報,2017-07-15(04).
[10]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02-28(01).
[11]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2]林尚立.黨內民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172.
[1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N].人民日報,2019-02-23(01).
[14]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
[15]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N].人民日報,2019-01-22(01).
[16]高質量推進巡視全覆蓋 有效發揮政治監督作用[N].人民日報,2021-04-29(01).
【責任編輯:張亞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