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元 王英
摘要: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的學科,學習難度較大。高等數學是大學很多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但很多非數學專業的大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基于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培養非數學專業大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非數學專業? 大學生? 學習興趣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和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它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被應用于很多不同的領域,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內容,與其他學科相交叉,其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被人們認同。因此,在大學教育中,很多非數學專業的大學生也需要學習高等數學,從而提高思維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高等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養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然而,高等數學往往容易成為大學生“掛科”的學科,學生上課抬頭率低,認為數學學習枯燥無味,很難學懂學會,對高等數學這門課程頭疼不已。究其緣由,是學生對數學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培養非數學專業大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成為大學數學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別于父子和母女,區別于兄弟姐妹,區別于朋友和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課堂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師生關系良好、融洽時,學生會對教師持肯定的態度,欣賞教師,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傳統的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許多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找不到學習樂趣,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這些學生的眼中,數學知識是枯燥的,課堂是乏味的,師生間是冷漠的。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攜手學生共建情感課堂,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并做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的每一次尊重和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也都會促使學生去思考,從而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非數學專業大學生的數學思維較弱,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踐或者生活實例等,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針對重要的知識點,教師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學生的特點,通過采用生活中的具體案例,給學生講解如何把抽象的數學形象化,以及如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與用”的樂趣。
如在教學“雙曲面”時,由于該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雙曲面的圖形和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引入廣州市的地標工程——廣州塔。廣州塔是中國第一高塔,昵稱“小蠻腰”,其外形就是雙曲面。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堂上一起手工制作雙曲面,讓他們認識到雙曲面是一種直紋曲面,是由一條直線通過連續運動構成的,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雙曲面這個知識點。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蓬勃興起,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數學課堂。多媒體技術能將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系,多媒體中多彩的圖像、動態的影像和聲音,可以使創設的情境更加生動逼真,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更接近實際生活,體現數學概念的實用性。同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播放動畫和音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