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改進,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也在不斷涌現,新的教學技術和手段的出現,為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開展也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本文圍繞分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分組教學;多媒體技術;小學英語教學;價值
如今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就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轉變,加強課程教學改革,要使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新的助力。分組教學、多媒體技術是新課改重點推廣的新教學方法,發揮出分組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和水平有重要意義。
一、利用分組教學及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本就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如果教師一直使用傳統機械講述式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1]近年來,分組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利用分組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
例如在教學“Shopping”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展示購物的情景,讓小學生去觀看購物的簡短片段或者畫面。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圍繞觀看的視頻或者圖片,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說一說購物的樂趣,然后借機將學生引入學習中,這樣不僅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而且學生在觀看完視頻或者圖片后,也能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從而積極投身到知識的學習中。
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動力,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是首要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果一直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不僅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展示,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逐漸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分組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來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Hobbies”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Hobbies”為主題,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說一說小組成員的喜好,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愛好和興趣最多,為了讓小學生明確競賽的流程,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簡單的競賽流程,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讓小學生明確競賽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讓小學生積極投入到競賽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證。
三、突破英語學習的重難點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無法理解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導致小學生的學習被中斷,甚至還會影響小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2]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由小組成員來共同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小組也無法解決,就可以由教師進行集中講解,借此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It was there!”后,有很多學生對過去式不太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共同圍繞什么是過去式來研究。這樣不僅小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而且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如果學生在小組內仍舊對過去式不太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集中講解一下什么是過去式,借助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的優勢,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四、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對英語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而分組教學以及多媒體技術對于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The seasons”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具體學習流程和基本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一流程以及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為每個小組成員布置相關的任務,共同來完成學習目標。如此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合作學習,而且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鍛煉,最重要的是學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還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實現取長補短,學習其他同學的優勢,彌補自己的短處,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小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要求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加強分組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有效利用,發揮出分組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改善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所以廣大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深刻認識到分組教學、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并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興海. 分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取得高效[J]. 校園英語, 2020,(5):151-151.
[2] 高丹. 淺析小學英語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策略[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 2020,(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