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縣教育體育科學技術局 武秀麗
沽源縣民心幼兒園 李光輝
編者按:學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辦好學前教育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幼兒所接受的學前教育質量,對其一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一直是學前教育的主陣地,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意義重大。本專輯刊發的四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就如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進行了探索。
園本課程開發是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幼兒園對園本課程開發所承載的使命認識越來越清晰,行動也越來越自覺,立足實際進行了許多有益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既然是難點,在發展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筆者通過對沽源縣三所城區幼兒園調研發現,園本課程開發落實得還很不理想。有的幼兒園把它當成教師的額外“任務”,由教師自主選擇完成,結果必然是形同虛設;有的幼兒園把它簡單地等同于拓展活動,以傳統的戶外活動代替園本課程。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表明部分幼兒園還沒有真正理解園本課程開發的內涵,更沒有認識到課程建設在提升幼兒園核心競爭力上的作用。因此,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園本課程開發的意義與價值,在此基礎上探尋推進園本課程開發的有效方法與可行路徑。
園本課程開發教師素質不夠。園本課程開發的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制約著園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城區幼兒園的教師大都是中專學歷,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很少。他們總認為課程開發是專家的事兒,對園里安排的主題活動當作“任務”按部就班落實,不能及時捕捉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點,缺少課程開發的經驗。
園本課程內容脫離幼兒的實際。建構園本課程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滿足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需求。選擇課程內容要考慮幼兒當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幼兒的興趣點是什么,需要哪些課程資源,課程實施中,引導幼兒觀察什么,思考什么,幼兒參加這一領域活動需要的核心經驗是什么……現實中,某些幼兒園過分注重園本課程開發的產品——有形的課程及文本化讀物,園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對幼兒缺少充分尊重與關注。例如,沒有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僅依靠個別教師的經驗來確定園本課程的內容,把園本課程開發等同于編寫一本讀物等。
園本課程開發評價機制缺失。園本課程評價主要用于檢查課程開發的成果、診斷存在的問題、提高課程開發的質量。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幼兒園并沒有把園本課程開發作為辦學質量提升策略,而是變成一種外在任務,只是機械地完成,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一方面,對園本課程管理評價重視不夠。雖然大多數幼兒園都成立了園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但存在形式化傾向,沒有履行課程開發的職責。園本課程沒有進入實質性開發,當然也就談不上真正的管理。另一方面,對園本課程缺乏系統性管理評價。一些幼兒園限于人力條件,僅僅重視課程開發項目的申報與課程綱要的撰寫。課程綱要審核過關,便以為課程已創生,有了所謂的成果。
提升教師的園本課程開發能力。教師對園本課程開發的認識和開發能力決定著園本課程的質量。一是提高教師對園本課程開發的認識。通過學習促使教師更新觀念,提高其對課程開發意義與價值的認識。二是提高教師對課程開發的合作能力。在園本課程開發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與他人(包括學校領導、其他教師、幼兒、家長、專家、教研人員等)良好的合作能力,能夠充分發揮不同方面人員的特長,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過程更有科學性。三是提高教師對課程開發的反思能力。園本課程開發設計遵循著“開發—實施—觀察—反思—再開發”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其核心環節是反思。因此,開發設計在本質上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行動研究能力,通過對課程開發實踐的不斷反思,提高課程開發的質量。
注重課程審議。課程被稱為教育的“心臟”。園本課程是否科學、合理,必須通過課程審議來診斷。幼兒園要成立課程審議小組,參考《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在課程實施前、實施中和實施后,綜合考慮以下因素:課程預設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是否適宜,建議開展的五大領域活動主題是否具有開放性,需要投放哪些材料,能挖掘哪些家長及社區資源,活動結果的目標達成度怎樣,采用了哪些活動方式,有哪些新生成的問題,怎樣靈活調整活動方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建議等。課程審議小組在課程審議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對問題進行剖析式思考,開展相關研究與跟進實踐活動,能有效提升園本課程的內涵和價值。
優化過程評價。課程實施的過程評價具有鑒定、診斷和導向作用。科學的過程評價有助于課程開發、完善和可持續發展。幼兒園要建立根植于本園實際的課程實施過程評價體系及評價細則,如對照課程的目標,檢查活動目標、內容和實施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對照《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評析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是否能深入挖掘與合理運用豐富的鄉土資源;根據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以及發展情況,評析課程活動達成的效果等。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園本課程評價細則,讓優化的評價標準成為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教科研水平和職業素養的舉措。
建立課程資源庫。隨著信息技術教育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促進幼兒園教育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幼兒園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資源庫,能為本園教師提供資源保障和有效支持。精選的書籍資料能為教師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課程指導手冊,如課程評價標準、活動的計劃與安排等,可以為教師提供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教師課程實施的心得體會和論文中的案例及建議,可以給教師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如沽源縣民心幼兒園石建國園長在《沽源教育》上發表的論文《基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創設——以沽源縣民心幼兒園各大區域的創設為例》等,對城區幼兒園開發和實施園本課程具有指導價值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