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鑫
(江蘇省泗陽中學 江蘇宿遷 223700)
運算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指學生通過對數學這一門科目的學習,能夠熟練以及準確地進行計算。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不能浪費大量的時間在計算上面,否則是得不償失的。仔細觀察高中數學教材可以發現,其中大多數知識都與計算相關,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提起注意,可以適當多分配一些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能幫助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目前,有一部分高中數學教師認為學生的運算能力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培養,因為自從學生接觸數學這一門科目開始,就開始進行運算,因此學生的運算能力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也越來越復雜,當然其中的計算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因此,數學教師也一定要加強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1]。
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是數學教學過程中非?;A的一個教學目標。學生運算能力比較薄弱的原因,根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因為很多計算都需要學生應用一些公式來巧妙地加以求解,但是很多學生由于基礎知識不夠扎實,沒有熟練記憶這些公式,所以并不能夠非常快速準確地進行計算。第二,學生的訓練不夠,很多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為學生灌輸教材上的新內容,但是并沒有意識到復習以及實際操練的重要性,并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際練習,導致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數學教師應當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是否存在以上所提到的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改進,從而高效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2]。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解三角形”的時候,這部分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應用。對于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生活實際問題。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來說,學生能夠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相關公式,并且能夠記住一些常見度數的正弦、余弦值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如果不能夠對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加以記憶,那么他們在運算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特意拿出十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加以記憶。十分鐘以后,數學教師為學生展示了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基礎性計算題目,以檢測學生的記憶情況。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新課標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模式,不能夠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是非常被動的,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F在國家提倡學生要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要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夠依靠他人,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才能夠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也對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起到了借鑒作用,高中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這一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簡而言之就是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換角色,教師充當學生的角色,在講臺下面聽講,而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在講臺上為其他學生講解。學生在為他人講解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思考,怎樣才能夠將教材中的內容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話語表達出來,從而讓其他學生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中知識內容的印象,從而得到自我的提升。除此之外,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引導也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獨立想辦法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列”的時候,這部分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數列的概念和簡單表示、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在講解這部分內容之前,數學教師將這部分的教學目標告知給學生,即:對數列以及相關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要求理解通項公式的概念作用,掌握簡單的通項公式的求法,加強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師要求學生以這幾個教學目標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并且對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預習。在課堂上,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在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有一定的掌握以后,數學教師通過PPT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一些基礎性的運算題目,也引導學生到黑板上進行實際操作,并且為講臺下面的學生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一味地為學生灌輸新鮮的知識,也要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高效地培養以及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每一個高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都不僅僅是一兩個,而是很多個。而每一位學生現階段的運算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都不盡相同,數學教師應當分層次要求不同的學生,并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而且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呈現出動態性的特征,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運算能力都不同,這也要求數學教師及時更改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4]。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時候,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之間的關系,并且能夠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過一元二次不等式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數學教師在課堂授課之前進行了充足的備課工作,全面分析了班級里面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得出結論:一些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好,可能很容易理解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之間的關系,但是這部分學生相對來說計算能力比較差,因此可能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數學教師對這部分學生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大部分時間要求他們來進行實際操練,進而提升他們的運算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為高中階段數學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非常抽象,而且很多題目也非常復雜,學生有時候僅憑借自己的智慧以及個人的力量,往往很難得到正確的答案。這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某些學習任務或者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來說也是如此,高中數學教師同樣可以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練習某些計算題目,并且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對運算題目進行更正。在這一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小組內一些計算能力比較強的成員主動幫助那些計算能力比較差的成員共同學習,這樣的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負擔[5]。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雙曲線”的時候,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理解離心率的大小對雙曲線的形狀產生的影響,能夠運用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確定焦點的位置,并且會求解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在求解雙曲線標準方程這一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遇到了困難。這時候數學教師將班級里面的學生合理地劃分成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一些實際的問題進行操練,并在組內完成更正答案以及互相幫助學習等流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運算能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經有了全面覆蓋的趨勢,各種信息技術以及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高中數學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將一些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這樣可以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來為學生展示一些運算題目,在課堂上讓學生隨堂進行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除此之外,高中數學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線上的計算題目,要求學生利用課下空余的時間來完成,并完成線上打卡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督促學生學習[6]。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導數的運算”的時候,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了導數的運算方法以及導數的概念等相關內容。為了學生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數學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些線上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練習題目,并且完成線上打卡活動,在留言區也可以向數學教師及時反映自己在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了學生的運算能力。
綜上所述,運算能力的培養以及提升對學生學習數學這門科目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而不能將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歸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樣的觀念是非常錯誤的。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的內容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