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玉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外國語學校 廣東深圳 518000)
在初中教育過程中,班主任是最能影響學生的人物之一,班主任在初中教育過程中應注重自己的引導地位,并在危機管理指導思維下,對日常班級管理工作進行創新,這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識,也能令學生在各種事件中保持冷靜的頭腦,使各種事件的發生取得最好的成果,或者把損失降低到最低,以此促進班級和諧關系的構成,也讓學生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幫助學生對班主任敞開心扉,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愿意自主遵守班級所制定的制度,提高班級整體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及道德思想水準,在強化學生人格品質的基礎上,也讓學生多元化地感受生活,樹立學生參與班級生活的自信心。
在傳統的初中教學過程中,班主任為了保證班級的整體生活質量,以及班級學生對紀律的遵守意識,經常采用單方面定制班規的方法制定班規,然后采用監督的方式來讓學生遵守。但是,新時期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對于班主任這種單方面所制定的班規以及監督式的方式,在心理上會產生抵觸,雖然會遵守一些基礎的班級規則,但是在心理上并不愿意承認班主任所制定的班級班規,這就無法有效提高使學生遵守班規的意識。所以,班主任在新型的班級管理中,應當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主體意識,并共同制定班規,共同遵守班規,以此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1]。例如,班主任在為學生開展班級管理制度創新的時候,可以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班主任可以先主動與學生商量,然后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則,并在班級規則中融入危機思維,避免學生不愿意遵守共同制定的班級規則。所以,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章制度之后,也要適當設定獎罰制度,以此提升學生的動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并讓學生增強自身的主體意識,許多學生在經過班級管理規則、制度的制定之后,不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班級生活,還在與班主任的共同制定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不僅愿意自主遵守班級規章制度,還在班級生活中認識到了自己才是班級生活的主體,努力在班級中遵守班級規章制度,為自己負責的行為,為集體榮譽負責。
危機管理思維不僅能幫助學生在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中形成應急應對的方法,還能避免班級規章制度中所出現的漏洞給班級管理帶來的危機。所以,班主任要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進行創新,讓學生愿意自主遵守班級制度,班主任也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為學生制定新型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讓學生通過新型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認識到班級管理對個人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形成遵守班級規章制度的態度,也讓學生能夠通過新型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來避免危機的發生,以此落實在危機管理思維指導下,創新班級管理的教學目標[2]。例如,班主任在為學生制定關于打架斗毆事件的班級管理規則時,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時間所帶來的的損失和消極影響,予以學生警告,讓學生明白,打架斗毆不僅不能使自己的怒氣得到有效發泄,還會對雙方都產生一定的損失,之后班主任就可以詢問學生,兩方打架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明白,其實打架都并不能夠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也無法使兩方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于是學生也明白了,個人在沖動的情況下要抑制住自己,不能意氣用事,這也能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班級生活中遇到應急突發事故時,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思考事情的利弊,這就能保證在危機管理思維下,使學生明白創新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覺遵守班級規章制度。
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對班主任有著天生“未知”的心理,直接導致學生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更愿意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來解決。但一些學生并不具備很成熟的思想,所以無法使一切事情得到圓滿解決。所以,班主任要在危機管理思維的基礎上創新班級管理規章制度,多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探討,拉近師生關系,并在促進和諧關系構建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學生對班主任的看法,以此讓學生能夠在新型的班級管理中,生成更好的體驗,并愿意和班主任反映班級管理規章制度中的一些問題,這樣也能有效避免危機的出現[3]。例如,班主任在危機管理思維下,為學生創新班級規章管理制度并實行過一段時間之后,可以觀察班級內同學這段時間的表現,如果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導致在班級生活中情緒低下,班主任就要積極詢問學生,以及詢問其周圍的朋友和學生,以此明白這明學生的問題之后,針對問題進一步改變管理計劃,這也能進一步促進師生關系的拉近,讓學生愿意和班主任主動交流,解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危機事情,提高班級管理制度創新的有效性,大多數學生經過與班主任的探討和交流之后,發現班主任其實不僅是自己成長的監督者,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自己最為親近的朋友,這也能讓學生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愿意聽取班主任的建議,避免各種危機發生,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由于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初中生獨立自主的人格和意識都已經初步形成,這就導致學生在初中教育階段格外渴望得到教師與同學的認可。班主任在為學生開展新型的班級管理時,可以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基于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客觀、正面的評價,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學習和遵守班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同時,班主任給予學生客觀的正面評價之后,也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學習建議,以此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通過班主任的鼓勵和表揚正確認識危機管理思維,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4]。例如,在開展新型班級管理規則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在這段時間的表現給予學生較為客觀的評價,對于在危機事件中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合理解決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要重點提出表揚,并讓這名學生在講臺上說明事情的經過,以及自己的心路歷程。最后,班主任可以在讓其他學生發表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其他學生不僅能有效吸收此名學生身上的危機意識,還能通過發表自身看法使自己的危機思維得到有效提高。對于在這段時間內表現不佳的學生,班主任也不要急于批評,可以先安慰學生,穩定學生的學習情緒,之后再為學生傳輸一些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之后,班主任可以觀察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的變化,再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表揚,以此樹立學生遵守新型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的信心。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危機管理思維指導下創新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班主任在危機管理思維指導下,創新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時,首先要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班主任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為學生開啟新型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讓學生能夠通過班級管理規章制度改變自己的生活,促進自己全面提升;再者,班主任要多與學生交流和探討,拉近師生關系,有效避免危機的發生,使學生能夠聽取班主任的建議;最后,班主任要基于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客觀、正面的評價,促進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