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分鄉初級中學 湖北宜昌 443105)
美術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直觀性和視覺性,范作是美術直觀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連接教學內容與學生思維的主要介質。好的范作在課堂教學中影響深遠,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發展核心素養有重要作用,繪制范作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1]。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是在于喚醒、激勵、鼓舞。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師生之間難免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時,教師就一定要講究課程導入的藝術,來喚醒、激勵、鼓舞學生的智力情緒,新穎別致的課程導入,必然會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在導入的過程中發展和培養學生圖像識讀、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
課前根據上課內容,合理選擇創作素材,可以是教師本人之前的作品或者是獲獎作品,教師的范作導入是展示教師美術教學基本功的一扇窗口,學生透過這扇窗口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從而會發自內心地“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這里的“學”環節指的是課堂中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來源,繪畫作品的視覺性、形象性與直觀性特征,決定了教師課堂示范的必要性。
在講解國畫技法以及筆墨趣味時,教師的直接示范比空洞的圖片視頻資料要更加直接有效,通過教師的現場示范、學生的現場觀察,能使學生更加直接有效地感受到國畫的筆墨韻味。因此,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示范能最大限度地突破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作畫的步驟、技法既直觀、明確又具體、形象,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作熱情,教師的現場示范抵過千言萬語的理論講解,有助于學生“知其法”“會其法”“用其法”。
課前的激趣導入到課中的精講導學以及教師的課堂示范,最終的落腳點要落實到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快速直接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最直接的一個方式就是觀察檢驗學生的課堂創作環節。在學生創作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范作及微視頻,生動還原作畫步驟、直觀展示繪畫方法、科學總結繪畫經驗,根據教師范作,引導學生課堂創作,拓寬學生創作思路與創作靈感,在創作的過程中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美術表現等核心素養。
在學生實際創作過程中,要合理引導學生避免陷入“為了范畫而畫”的誤區。如果學生一味臨摹范畫,則會在某種程度上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鑒于此,教師應該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創作思路,有效進行創作(命題畫、想象畫、設計創作等)。同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范畫作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根據班組實際水平設計創作范畫。將創作的體驗、構思的方法、制作的過程及表現技法詳細講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成新的思維,讓學生逐步掌握設計方法,提高美術表現能力[2]。
示范要與評價、拓展相結合。教師的范作可作為一個評價標準,沒有一個好的評價,精心設計的有效示范就會大打折扣,示范是為了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是為了讓學生的作品出彩。學生創作完成后,需要一個科學的評價去幫助學生鞏固、消化所學知識,教師如何衡量自己的示范是否有質量、有效果,評價的時候就可以體現出來,這對教師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反思,對學生而言,在評價中能發展和培養其審美判斷的核心素養,因此,學生的創作靈感要有個性,但創作技法要有標準。
在課后拓展環節,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下足功夫,搜集形式多樣、材料多彩的創作素材進行創作,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拓寬師生眼界。例如,執教《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一課時,學生在實際課堂創作中運用的還是較為傳統的作畫方式,在課后拓展中,搜集整理之前的作品,向同學們介紹了“景泰藍金絲彩砂畫”這一美術形式,隨后教師出示制作的相關花卉作品,學生驚呼金絲和彩砂的結合是這樣的多姿多彩、五彩繽紛。
美術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示范的必要性。教師范畫集審美、直觀、趣味、創造于一體,“想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來順應時代變化,滿足學生越來越廣泛的知識文化學習需求。美育人要善于運用范畫,精心繪制范畫,提倡范畫教學,不斷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不斷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充分利用范畫的教學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