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玲
(重慶市開州區文峰初級中學 重慶 404000)
農村學校學生不敢言談、不善言談,遇到人多的場合或上課老師提問時便面紅耳赤、期期艾艾、詞不達意,在大庭廣眾下講話更是拘謹。我在上課時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若懸河,學生們正襟危坐。一旦教師提問,學生們臉上就現出驚恐的神色,仿佛大難臨頭。好不容易站起來回答問題,不是面紅耳赤、啞口無言,就是結結巴巴、含含糊糊,能夠做到態度自然,表達流暢的可謂鳳毛麟角;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當忠實聽眾的居多,毫無討論的氣氛。在平時,也存在學生難于向教師請教問題,同學間交流不夠文明得體等問題。學生不善言談,課改肯定無法推動,小組合作學習也會形同虛設。那么,如何讓學生敢說、想說、愿說、可說、樂說、會說呢?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粗淺認識,與各位同仁共勉。
要使學生敢說,我們必須創設良好的“語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是渴望表白的,尤其是孩子們。他們藏不住話,掩飾不住真實的情感,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以養成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好習慣,讓他們在表達中獲得快樂、獲得思想。
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想法和做法,走近學生,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教師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和學生進行沒有心理距離的開放式交流,從而建立起師生之間民主、平等、信任的關系,營造出自由的氛圍,萌發學生表達的愿望。
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首先管住教師的嘴巴,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教學中可以多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語才能的領袖、將軍、文學家等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使學生對口語交際產生興趣。
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并真誠地贊揚學生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動力。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要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說得不好的,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時,對學生贊賞的話是常掛在嘴邊的,笑臉、小書簽、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說得特別好的學生還會得到老師奇特的獎勵,如行使一天小老師的權利、讓老師抱一抱等。這樣,發言的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評價,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語言表達的勇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興趣能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達到較高水平。要想使學生說出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觀上有“說”的愿望。這就需要老師努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敢想、想說、敢問、敢論的精神,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體驗到說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厭說”的學生看到“愛說”的學生表達能力在逐漸提高,在逐漸贏得別人的贊揚和肯定。自然而然地,他們也想加入到“說”的隊伍中來,也想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我記憶中,有這樣一堂口語交際課至今難忘,那就是七年級下冊《成長的煩惱》。在上課前,我用周華健的《最近有點煩》的歌聲切入,引出自己最近有些什么煩惱,從而提出疑問,“同學們在生活中有些什么煩惱呢?”然后又借助多媒體課件和一些簡單的道具在教室里創設出一個“小煩惱熱線主播室”,使學生頓時進入到課堂的氛圍中,立刻產生了想向主持人訴說煩惱的沖動。由于問題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很容易就被激發出來。
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多提供一些“說”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說、愿意說。讀完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說故事、說中心、說感想,每一次表達都是學生內部思維的外化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毫不吝嗇每節課前的五分鐘,讓學生進行課前五分鐘的積累展示。幾個月下來,一些原來膽小、靦腆的學生在經過幾輪的鍛煉之后,面對幾十雙眼睛的注視也自然了,講普通話的聲音也響亮了,他們感覺那個講臺再也不那么高不可攀了。大家都愿意上臺說話了,有時甚至爭著上講臺。
俗話說,“只有見得多,識得廣,才有說的材料?!币囵B學生說的能力,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素材,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這才有說的基礎,才能“有話可說”。所以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如經典的中外名著和報刊雜志等。學生增加了閱讀量,自己的文學底蘊自然也深厚了,“說”起來也成竹在胸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學生是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同齡人的肯定,為了說好,展現出自我的風采,他們會認真地去讀那些文學作品,所以“說”又帶動了“讀”。我想,這充分體現了四種語文能力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聯系。
“說”不僅僅是為了傳達信息,“說好”才是目的。如何“說好”呢?教會學生“說”的技巧,他們自然能“會說”。說話技巧的訓練內容大體有如下幾點:
1.語音和語調。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所以應訓練學生注意準確運用。
2.語速的訓練。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
3.措辭變化。因說話時目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應采取什么樣的措辭??捎嗅槍π缘剡M行訓練。
要把話說得大方、得體、有條理、切合語境,有時還要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等。學生掌握了這些說話的基本技巧,他們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變得會說了。
總之,缺乏“說”,就缺乏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容易造成課堂上信息交流不暢,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通過“說”,可以展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角度和深度。教師應在課堂上多搭建“說”的平臺,將問的權利、說的機會交給學生。有“說”的課堂,往往會有思維火花的閃現,會有精彩的動態生成;有“說”的課堂,會生機蓬勃,絢麗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