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芳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神崗中學 廣東廣州 510980)
德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中學階段沒有相應的技術指導,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必須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學習情況,開展相應的德育課程,以提高全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向學生傳達相關學習內容時,班主任可以將一些當前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現實生活中的事件以及一些偉大烈士的行為帶入課堂,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通過學習一些先進的行為,學生可以正確理解一些一般的社會道德問題。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所教學科的內容,將德育與課堂專業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
衡量一個人素質水平高低的標準就是其自身道德素質,為此,在初中教育階段,班主任除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還應將德育教育納入初中教學內容,從尊嚴、責任、操守等方面出發,通過開展多種德育教育活動,使初中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也要與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學生的情況擬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初中是學生由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學生思想觀念正處于形成階段,如未加以有效引導,極易受網絡負面因素影響,難以提升自身的是非辨別能力,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極易出現荒廢學業、迷失自我等現象。所以,班主任在初中教學階段,不光要重視學生學業,還應關注學生成長,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對互聯網產生正確認知,從而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行。
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初中生,由于其心理成熟早,對事物的看法更具主動性,但稍有不慎,容易產生錯誤思想及價值觀。所以,加強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有助于糾正學生錯誤想法。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應充分重視思想教育,以增加人文關懷方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從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成效。例如,為加深學生對說謊的正確認識,認識到說謊的危害性,應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為糾正學生不勞而獲、懶惰等思想,應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為改變學生的自私行為,應加強學生的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樂于助人精神[1]。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也發生了變化,對班主任道德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因此,班主任不能再用傳統的德育教學方法來管理當前的德育,而應繼續探索德育管理的新策略,根據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制定新的德育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多元化德育活動的積極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道德教育,可通過圖像、音樂、視頻等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視聽節,營造積極的道德教育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學習,使學生能夠接受和接受更直觀的道德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感動中國》等電視節目,讓學生看到感動中國的人的行動,了解這些善良美麗的人的存在,給他們焦躁不安的心靈帶來一絲慰藉,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學習傳達人的真實美的進步人物,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2]。
德育環境給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學環境,筆者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第一,營造一個干凈、清潔的班級環境。引導學生定期打掃教室,做好室內清潔工作,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質的文化氛圍。第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時感受到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并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做出正確選擇,傳達正確的價值觀。第三,在班級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在改進班級管理制度時考慮到學生的想法和意見,有效地改進道德規范和班級管理制度,這樣既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集體融入感,從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學成果。此外,為增強學生對班級集體性認知,營造一個自由、民主的班級氛圍,讓學生認識到作為班級的一員,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對他們性格和道德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中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應以學校教育為重點,還應與家庭和社會共同構建一個系統、全面的中學生道德教育體系。如果只由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全面的德育。德育不是班主任、學生、班主任、家長、學校領導、社會力量等的唯一任務和責任。支持。拓寬德育渠道,實施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合教育,形成三方教育合力,能使中學生有一個更加積極、健康、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學生既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又是道德教育的主題。因此,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中的主動性,鼓勵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允許學生開展自己的德育活動。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直接因素,家長是學生發展的主要參考人。在進行德育時,班主任可以聯系學生家長、召開家長會等形式的活動,并與家長合作,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動態,并糾正他們的一些缺點和不足。此外,班主任可以與不同學科的班主任合作,將學生的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從而實現道德教育的正常化。總的來說,課堂班主任應積極發展不同的德育方式,為良好的德育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3]。
在應試教學的影響下,一些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理念只注重表現,導致班級管理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導致德育管理方法落后,德育內容陳舊,這不符合社會現實。道德教育的實際效益被忽視了。德育缺失不僅會直接影響到良好班級社區的建設,也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和發展。鑒于此,班主任必須與時俱進,從當前的社會條件中學習,尋找一種非常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德育素材,為德育注入新鮮的“血液”,激發德育活力,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不聽窗外的話,只讀明智的書”的教育方法早已過時。相反,班主任應該有意識地在道德教育中引入社會上令人興奮的話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精神,并增加他們對后續道德教育活動的興趣。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校園暴力”事件作為道德教育的主題,鼓勵學生學習和討論,使他們成為守法的好學生。社會上許多激動人心的話題非常適合道德教育,如果引用得當,可以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可以從社會焦點入手,讓學生感受時間的脈搏,了解當前的社會現實,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決定[4]。
將理論教育內化為德育,是班主任課堂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目前,道德教育顛倒是一種普遍現象,即一些初中班班主任過于重視道德教育的形式,道德教育往往過于理論化、抽象化,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忽視德育的實際應用。這使得德育工作越來越枯燥,學生也很難真正理解德育的意義和價值。在這一背景下,班主任應注重實施德育,扎根于地,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德育活動,使道德教育更具活力和基礎。學生的實際參與將提高學生在道德教育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將能夠相信并實施他們在實踐中所學到的道德教育理論知識,加強對道德教育的認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培養人生真諦,促進全面健康發展。例如,班主任可以提供社會活動,如探訪孤兒院、幫助殘疾人等,組織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鼓勵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中貫徹所學,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尊重老年人和年輕人,同情和尊重親屬,以及樂于幫助他人,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德育活動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學生可以在德育活動中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感受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實踐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總之,初中階段班主任的道德管理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決定性的影響,是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及時利用教學的可能性,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從而促進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