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艷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光華道小學 河北唐山 064000)
如今很多教師已經將德育教育當作一種教學目標,而數學是一門在小學較為基礎的學科之一,在德育視野下的小學數學改革下,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將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處于一種不敗之地,是德育深化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生素質的重要保障。在整個教育領域之中,德育教育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德育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
德育教學可以體現出教育的本質,這也是這個時代中必然發展的要求之一。教育的本質既要提高學生的道德思想,更要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小學階段是學生最初受到教育的一個階段,對未來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通過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更是要利用自己的行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讓教育完整地進行下去。德育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教學過程中相應地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在社會中誠信漸漸喪失,道德下滑也特別嚴重,因此,在新時代,德育素質教育成為不可缺少的存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也是社會必然的要求[1]。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抽象性的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數學自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難度,導致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經常會出現一些生搬硬套的問題,甚至一些數學教師會將其他小學學科的教學模式借來直接使用,這雖然在一定時間內會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單一且枯燥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一定會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數學德育教育的進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德育教育需要長期時間進行,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素質素養。教師是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引導者,但如今仍有著許多教師的教師不高,因此教師的素質道德問題是實施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視的。
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高,整體教學效率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果參與度低,則相反。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并不能很好地與學生的實際狀況相結合,導致數學教學與德育產生分歧。而且,在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的現象很嚴重,使得很多學生很難真正參與到課堂之中,使教學效率低。
單一、枯燥的數學教育模式已經沒有辦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的樂趣,加上數學自身就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會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德育教育很難順利實施。因此,教師要采取情境教學模式,這不僅能轉變教學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德育教育的順利進行。例如,學習“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展開圓柱及圓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及圓錐表面積,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受到熏陶,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實踐,以此見證數學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基礎的學科,小學生的特點是從無到有、從感知到認知、從抽象到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講究階梯性及階段性。教師要要求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要努力勤奮、刻苦鉆研。與此同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也要將每一個知識點連串起來,鍛煉學生刻苦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索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困難與問題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進行探究問題的時候有一種堅強的毅力,在日常學習中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習慣以及一絲不茍的態度。例如,學習“分數除法”時,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學習這方面問題時會相對困難,在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以后,學生還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導,從德育教育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努力解決的精神,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及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2]。
整個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停探究生活以及發現生活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問題,從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改正及交流,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圓”時,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畫圖演示,從一個原點出發,通過尺子來找到所有距離這里的3cm的點。這樣學生就會找到一個大致的圓,然后讓學生將所有點進行曲線連接,這樣,一個圓就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然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是只有平面上這些點的距離是3cm嗎?還是這個圓的上下方全部都是3cm呢?”這個時候學生的腦海中就會形成一個圓,從而讓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圓這個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教給學生教材中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通過探究問題,使其養成自我探究的能力以及自我認知的習慣,讓學生在未來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處理得井井有條,讓學生更全面地看待問題[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德育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具有更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優秀的道德習慣。這些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大量的練習對學生動手訓練。數學活動需要學生動手、動腦,以此領悟數學的魅力,從而感受到研究數學的樂趣。例如,學習“分數乘法”時,教師以小組的形式將學生聚集到一起,讓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數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講課,讓小學生使用自己的方式為同學學生進行知識講解,然后教師再進行補充。學生在講解課程前,需要自己擬定教學方式,這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及擔當責任的意識,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感、合作意識。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他們的行為及品行,為以后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思想提供很大的幫助。
在數學學習中,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學生一定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迷茫、焦慮的情況,但學生在解決問題以后的那種喜悅感也會讓學生感到特別愉悅。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出現迷茫感是很正常的事情,當數學教師注意到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要對學生給予一定的幫助,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希望,從而在未來的學習及生活中都不會退縮,會勇于面對困難。教師這樣做不光可以鍛煉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遇到困難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進行培養,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會向困難低頭,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4]。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可以通過為學生講述各個數學家的故事的形式,培養學生勤奮刻苦、追求上進的精神,讓這些數學家成為學生通往勝利的榜樣。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告訴學生一些人生哲理,以此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一些學習故事,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同時,增強學生自身的修養,也讓學生對數學更加感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生一些比較難以理解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將一些名人勵志故事,如:華羅庚得了一場很嚴重的疾病,導致左腿殘廢,但他依然沒有對數學放棄,并且不斷發表自己的文章,一名清華的教師看到了華羅庚的文章,感覺到特別有價值,于是邀請華羅庚來到清華大學……類似于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教師要讓學生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百折不移的精神。通過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不斷上進,讓榜樣的力量漸漸地影響學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屬于一種長時間進行的教學工作,這便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停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從中發現德育教育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用數學這門學科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將課堂中所傳授的知識與德育相結合,在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進行提高。數學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細心的教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況,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進行調整,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在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身的思維及修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