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纓 歷 娜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 山東威海 264200)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變革,世界各國為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進行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討和研究。我國也出臺了許多政策文件,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的發展。2012年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將教育信息化發展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中;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指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方式方法。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一系列文件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各校建設的教學網絡平臺由于用戶多,使用過程中有時遇到網速慢、用戶登錄困難等問題。
2.信息化教學理念滯后,教師信息化技術薄弱,還不能適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際需要。
3.信息化技術與課程沒有做到有機地整合。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教育教學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但必須合理有效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能力。為此信息技術運用于《儀器分析》課程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作為切入點。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師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教師只有提高思想認識,及時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應用操作能力,才能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實施教學策略,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教師要積極參加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獲取、選擇、加工信息的能力;要積極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
教師要以課程目標為根本出發點,吃透教學內容、精心備課,選擇適用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整合[1];要合理設計,創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切忌本末倒置,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而忽視知識的掌握,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信息化教學把相關資料、視頻、圖畫巧妙地結合起來,跳出書本進入生活和實踐,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聲形并茂,動靜結合、給學生以鮮明、形象、直觀的視覺印象,能夠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程重點內容之一是定量分析技術,常涉及到計算,計算公式的應用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公式運用、解題步驟以動畫形式播放,教師逐步引導、講解。如,“高效液相色譜法定量計算”,借助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相關視頻,教會學生查找數據、如何將數據代入公式。通過講解、視頻播放、學生練習幾個環節,使學生理解公式中物理量與實際測試數據的關聯關系,有效地抓重點、突破難點。
信息技術教育有助于增強師生互動、優化教學過程、及時跟蹤學習情況。制作微課、視頻豐富“智慧校園學習通”平臺資料,為學生提供線上線下學習資源;建設習題庫、試題庫,及時評價學習效果,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利用平臺活動,如投票、選人、搶答、隨堂練習、主題討論等來組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
本課程實踐性強、操作技術難度大,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反思等活動中逐步理解知識的原理和應用。課程中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項定性定量分析技術,將實際的工作案例“維生素B12注射液的含量測定”制作微課,作為課程導入,提出任務,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系統講解,學生有了前期鋪墊后,進行實踐操作。整個過程提升學生了操作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五年制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弱,形象思維強,邏輯思維弱,做好意教學情境的創設[2],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學好知識。課程色譜技術的教學,以俄國植物學家哈伊爾·茲維特的實驗為載體,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以動畫的形式,結合仿真軟件學習,同時教師加以講解,學生領悟出色譜技術分離混合物的原理,即學會了知識,還培養了邏輯思維與歸納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帶來教育觀念的更新,不僅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信息技術恰當地應用于課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具備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設計方法等,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思路,以到達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