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進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師長以及學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擔者,應當將心理輔導引入班級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的優勢,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學生;心理輔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78—02
班主任是學生的代理家長,主要負責管理班級中各項事務,其中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屬于重要的一部分。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這就需要班主任主動了解學生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排解。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常見的學習心理障礙
1.依賴心理。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各個科目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依賴心理,且嚴重缺乏創新以及主動鉆研精神,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期望班主任幫自己歸納并概括問題,且分類逐一講述,尤其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另一方面,期盼班主任給自己提供詳細的示范解題的方法,且很多班主任也是樂此不疲,上課前并未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上也不要求學生閱讀,而是在課堂上給學生詳細示范解題,這些都是學生存在依賴心理的主要原因。
2.急躁心理。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過于急功近利,在解題中急于求成盲目下筆,因此,在解決問題時很容易出錯。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認真讀題、審題,沒有弄清已知、直接條件、間接條件等;另一方面,并沒有篩選題目中的條件,也沒有從儲存的記憶材料中提取解決問題需要的材料,在解題中過于急躁。
3.定式心理。定式心理指的是學生在分析或思考問題時的思維定式。以往的教學中,班主任教學程序基本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慣性教學程序的影響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考習慣,且解答問題時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慣性或格式。
二、班主任在學生心理輔導方面的優勢
1.特色優勢。班主任這一角色具有不同的屬性,與學生相處時,班主任扮演著學生的哥哥姐姐、父母或者是朋友的角色,這為班主任提高心理輔導優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若班主任給予學生更多關愛,在其心理上也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安全感,這就需要班主任根據學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展具有人文特色的心理輔導,尤其是強化學生心理健康,以此影響并帶動學生,這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特色優勢[1]。
2.情感優勢。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很多,且班主任與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感情基礎,很多學生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輔導學生心理方面具有強烈的感情優勢,且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遠超其他教師,只要班主任發揮師生之間的情感優勢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就能不斷提高心理輔導效率。
3.組織優勢。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最高領導者,既是學生的學習導師,又可以在心理輔導工作中發揮班級的組織優勢,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可以借助全班學生的力量開展主題班會、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等;還可以通過一對一幫扶的方法,動員班級中心理健康且具有一定輔導能力的學生給其他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同時,發揮微信、校園網的作用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
三、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方法
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輔導能力。首先,設定可行的輔導方案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班主任應結合學生性別、年齡等設計切實可行的輔導方案,為提高心理輔導工作效率奠定基礎。其次,確保不侵犯也不泄露學生隱私。心理輔導工作大都涉及學生隱私,無疑給班主任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這就需要班主任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開展心理輔導工作,不可隨意泄露他人隱私。最后,心理輔導屬于一項長期的工作,若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得到解決的,需要班主任長期備戰,密切關注學生,在其出現心理問題時適當地給予其幫助與輔導[2]。
2.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從學生角度分析,生動的集體活動有利于其人際交往,形成互助、合作、團結以及友愛的人際關系,使其在學習中體驗生活的樂趣,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活動中發揚自身優點,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逆反心理、從眾心理以及報復心理等開展具有引導性以及教育意義的文體活動,比如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主題班會、文體活動等,通過開展活動給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無論針對心理輔導工作還是教學活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以濃厚的愛心、強大的包容性感染學生,讓其意識到自身主體地位,從而深入與學生交流。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加強關注學生心理發展,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比如,班級中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很少參加班集體活動。在深入了解之后發現這名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平時由爺爺奶奶照看,父母長期在外使其缺失家庭教育。為此,筆者利用課后時間與其溝通交流,使其體會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愛。與此同時,深入與班干部交流,共同關注這名學生,拉近其他學生與該生的距離,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健康的心態。
4.抓住典型,強化以點帶面教育。在具體的心理輔導工作中還要抓住典型進行以點帶面教育。為此,筆者針對比較特殊的學生應用個別輔導的方法,以此帶動全班學生[3]。比如,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排斥心理,班主任應認真分析相關問題,明確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若因為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問題,則要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必要時給其心理疏導,端正其學習態度。同時,針對畢業班,筆者重點抓學生心理輔導教育,且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以此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動力,使得班級的學生都形成較為完善且健全的人格。
5.開展小組輔導活動,強化學生自我教育。教師可以在舉辦小組輔導活動中強化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在小組輔導活動中,學生之間因為比較熟悉因此不會產生不良情緒,且更愿意主動吐露自己的心聲。比如,在“情感波瀾”這方面的討論時,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列舉出自己平時生活中出現的情緒,包含喜怒哀樂幾個方面,之后通過神情、動作、神態等表演出來,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了解。這時,學生們在談論中一致對著急或氣憤等態度與行為的表演感到不滿,認為這種行為過于激烈,在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時需要克制。學生在小組輔導活動中還討論了“自己可以接受的批評方法”等,學生在活動中意識到與人交往時應平等對待他人、互相尊重,掌握了正確看待事物的方法。
6.換位思考問題。換位思考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必須掌握的一種方法,師生相處同樣如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心理輔導過程中進行換位思考,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站在學生地位與認知等方面思考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4]。每個學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因此,思考的事物也不同,這就需要班主任擺正自身位置,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其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進而讓教師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班主任要強化自我學習,掌握過硬的心理學知識,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求助專業心理醫師,避免出現心理問題惡化的情況。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而心理輔導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初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就需要班主任意識到心理輔導的長期性、艱巨性以及重要性,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與理論水平,切實提高心理輔導教育效率,進而培養出更多心理健康的現代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應宣.論初中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辦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班主任版),2014(30):249.
[2]鄭和有.淺析初中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辦法[J].人文之友, 2018(06):123.
[3]常曉麗.班主任如何加強初中生的心理輔導[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152.
[4]余曉霞.初中班主任如何加強中學生的心理輔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2):160-16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