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恩
(寧夏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 寧夏固原 756000)
音樂是中職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等,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有利。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及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這就要求老師進行創新的教學,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引入教學中,讓中職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如此既能夠保持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又能夠達成預設的音樂教學目標[1]。
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學生帶入音樂作品中,對應作品蘊含的內涵和情感進行把握,并將此種情感進行升華,這樣才可以將音樂教學助力學生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之中,老師會將音樂作品的背景、情感等講解給學生聽,但此過程中缺少了學生的想象、思考與感悟,學生只是對音樂作品進行了記憶,并沒有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則不同,老師會將學生帶入與音樂作品對應的啟發性“情境”之中,學生的情感會隨著情境發生變化,而此種動態的變化又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可以幫助學生將想象情境與教材內容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音樂學習。因此,老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啟發性是老師必須要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中職音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否愿意學習,永遠是老師需要研究的焦點。傳統的中職音樂教學之中,由于老師總是運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出現了缺乏興趣、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各種不良情緒,這些都會讓學生越來越不愿因進行音樂學習。而將情境教學法引入中職音樂教學中,會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就可以在創新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一旦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學生就會具有“后繼性有意注意”,此種注意力是在學生興趣引導下形成的,可以讓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音樂學習之中,自然其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多媒體情境的創設,就是指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與設備,為學生創設具有視聽效果的情境。通過對多媒體情境的創設,學生不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較高,而且能夠從中獲得視聽體驗,如此就可以實現學生心靈與音樂的溝通,讓其真正感受音樂作品的深層次內涵以及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創設多媒體情境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其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只能在有需要時應用,不可出現過分依賴的情況,這樣才可以將多媒體情境的作用發揮出來[2]。
多媒體情境的創設過程中,老師需要對音樂作品進行準確把握,為學生呈現與作品相關的畫面,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學習中去“聽”和“感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大腦中構建與音樂相關的情境,有助于學生的深層次學習。比如在欣賞《牧歌》作品時,由于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見過真正的草原,所以,為了讓學生找到情感的切入點,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草原相關的影像,并配以與之相適應的背景音樂,在這樣身臨其境的學習與感悟之中,學生對于該作品內涵的理解會更加深入。
表演情境具有突出學生主體性的特點,老師通過為學生創設表演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構思與表達的機會,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與感受。表演情境以學生的實踐為主,能夠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對創作與表演進行討論,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創造性表演,還能夠以老師提問學生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音樂表演有更為獨特的見解或者創造性理解。
比如在教學《漢族民歌》作品時,為了讓學生對勞動號子這種中國民歌進行有效賞析,感受其中的情感,老師需要先讓學生對音樂進行理解,之后組織學生對拔河的過程進行表演,并在表演中邊喊號子邊拔河。通過對情境表演的創設,學生不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而且在拔河過程也十分的認真,在用盡自己力氣之時,可以對勞動號子的作用和魅力進行真切感受。通過對表演情境的創設,學生在體驗和實踐的過程中完成了音樂作品的學習,對歌曲的領悟效果更加理想,自然也就提高了中職音樂教學的效果。
生活是音樂作品創作的源泉,如果老師能夠為學生創設出生活情境,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結合,這將更加有益于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友誼天長地久》作品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朋友之間相處的畫面,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與朋友相處以及與朋友分別時的各種場景中。在學生有了此思維構建之后,就可以將學生的真實情感融入音樂作品的學習之中,這樣學生更容易與創作者形成情感共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通過對多媒體情境、表演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獲得全新的音樂學習體驗,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實現對學生音樂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十分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