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歐
(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 遼寧本溪 117000)
中職學校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中職機械類專業基礎課采用的現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目標的需要。因此,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樹立“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在理論上以夠用為度,對當前學校所用的教材進行科學地整合教學內容已勢在必行。
職業教育要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就必須進行教材內容的改變。教材中很少采納新模式、新特色,部分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新理論、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缺乏對科學技術最新進展的體現,有些內容在相干課程間重復,不能充分體現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特點。而課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發展,要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發展。要體現這個基本理念,不僅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還要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學科特點及培養目標要求,編寫自己的教材,提倡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內容、知識傳授的深度和廣度既應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又應結合教師實際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學習心理等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學中機械地“以教材為本”。
科學性即中職學校教材優化整合,要結構科學,難易適中。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和真實有效的現實生活實例有助于他們理解,而且,在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理解、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符合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規律。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保意識。
中職學校教學改革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培養有競爭力的、能適應行業、企業工作需要的大批專業技術工人,因此,教材應該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原則,加強能力的培養。充分把握學生的需要,適應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切合學生的感受、興趣以及接受能力,適當降低理論知識的難度,形成以實用性為主線,理論教學圍繞實際應用展開,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以突出學生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目標。克服“繁、難、偏、舊”的弊端,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真正做到“夠用和實用”,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內容的必要性,進而形成自身的能力。
新教材要“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知識缺乏整合的現狀”,在內容設計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基礎知識、實踐技能的遷移和橫向聯系,增強教材的整體性,注重綜合性。因此,可以將前面所列多門相關專業基礎課程重新合并為一門綜合化課程,精選內容,減少重復,淡化理論推導,強調基礎知識應用,注重基礎性學習的培養,密切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安排要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精選和更新,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著重考慮應用性、實踐性,強調以實訓設備為載體,以項目教學為方法,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近的實用技術保持同步,在設備面前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實際的操作帶出理論。
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教材也必須體現以就業為向導。
中職教材的改革,必須走出普教教材的學科模式,建立具有職教特色、能力特色的職教教材編寫體系。
適宜:學得會的課堂
有用:有價值的課堂
有趣:有活力的課堂
(1)基礎模塊:
模塊一內容: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基礎
模塊二內容:公差與配合基礎
模塊三內容:機械制圖模塊
模塊三內容: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模塊
(2)技能模塊:生產綜合實例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教材編寫應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的有機統一,實現目標的整合。三個維度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改革教學方法,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采用一體化教學,并借助于多媒體、模擬、仿真、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煩瑣的理論以形象生動的、實際鮮活的例子直觀化、簡單化,讓學生易于接受。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也利于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并不是等值對應的。我們應當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不是不可改變的圣經。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重新處理教材。只有創造性使用教材,才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中職教材改革應成為引領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先鋒,要用教材模式的轉換來帶動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用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來創新職業教育。中職教材改革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使中職畢業生能憑借扎實的基礎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與實踐操作經驗,決勝于職場,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