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秀 劉 娟
(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綿陽 621000)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向發生了變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著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行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在指導學生觀察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真正讓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所以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高中生物老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思路,對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設計出科學的培養方案,幫助學生進行更加系統、多元的生物學習。
對于生物學科來說,觀察的內涵十分豐富,具體在生物學系方面善于對生命體和生命現象的細微變化進行觀察,把握生物現象變化的本質屬性特點,并借助感官的應用有目的、有計劃地體現出持久性特點的知覺活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1]。
第一,有利于學生獲取生物知識和信息。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只是對知識進行反復的講解,使學生只是表面記憶住了生物知識,并未對其進行理解,非常不利于學生接下來的生物學習。而通過大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對生物現象和規律有效觀察的基礎上,對知識的本質進行探尋,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獲取生物知識和信息,逐漸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第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十分重要,老師要加強對其訓練。而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其實也就是對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高時,其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會得到明顯提高。因此,高中生物老師要明確觀察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要善于在課堂中把握不同的教學時機,多角度將學生帶入觀察能力的訓練活動中,促使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作用更全面發揮出來。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觀察的素材,老師要對這些素材準確把握與利用,及時做好系統的觀察訓練安排,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觀察的方法和技巧,逐漸能夠更加自主和高效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綜合效果,助力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提高[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老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提出科學的觀察目標和主要任務,并要在學生整個觀察活動中,給予及時的幫助與指導,這樣既能夠順利讓學生完成觀察任務,還能夠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訓練,能夠為學生后續觀察活動的順利進行鋪墊。
比如在教學“細胞”知識點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向學生設計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觀察任務,并要求學生對幾種動物的細胞進行對比觀察。為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以及對學生的觀察進行指導,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視頻等功能,直觀向學生展示人口腔上皮細胞以及不同動物的細胞,讓學生在觀察中對細胞在結構的共性、動植物細胞的差異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老師要求學生在觀察的前提下探究,了解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并對比動植物細胞在細胞膜、細胞核等方面的差異,了解植物細胞中綠體、液體的作用。通過以科學觀察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觀察,學生的觀察會越來越有目的和實效,能夠為學生觀察能力的更深入培養奠基。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傳授學生觀察方法是十分核心的環節,只有學生真正掌握有效的觀察方法時,才能夠根據觀察內容快速選擇對應的觀察方法,讓學生的觀察更具有效率和廣度,從而更加系統的進行生物學習,這樣學生的生物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效果才會更加理想。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進行觀察活動時,常會用到循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重復觀察法與先整體后局部觀察法等,對這些觀察方法的合理應用,是老師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
比如在圍繞“心臟結構和功能”知識點開展觀察活動時,為了提升學生觀察的準確性,老師可以利用重復觀察法將學生帶入觀察學習中。具體而言,老師可以將學生帶入文字閱讀以及掛圖與錄像的對比分析與反復觀察中,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形象理解,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有效學習。除了要關注學生觀察的過程外,還需要對學生觀察時記錄的結果進行關注,并鼓勵學生進入對現象和結果的分析與歸納之中,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現象背后的本質進行理解,取得理想的觀察效果,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了準確的掌握。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固然重要,但觀察后的總結分析更為重要,只有做好該環節,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全面和多元,學生的思維也才會越來越有維度,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也才會越來越理想。因此,在每次觀察活動結束后,老師都要為學生提供討論的空間,由學生相互分享觀察現象和結果,在互幫互助中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構建更為完善的生物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高中生物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培養的重視度,并在系統的訓練和指導中,促使學生觀察能力以及生物綜合能力的提高,更好達成預期的生物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