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重慶市巫山中學 重慶 404700)
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了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和教學目標。在日常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引入創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漸有創新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可以真正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奠基[1]。
在過去的高中數學教學中,老師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對知識的灌輸以及機械訓練,使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有枯燥和乏味之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此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思路無法得到改變,很容易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通過在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則可以讓老師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習,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引入創新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會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新鮮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靈活運用,是老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關注與做到的一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學生對知識理解與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在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學生解決問題時的思考會更加全面,這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只有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才可以為學生預留充分時間和精力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讓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而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師生在課堂中的配合會更加密切,可以讓學生快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對數學知識相關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實現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2]。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老師要明確其中的思維性特征,所以,只有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并讓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的意識和能力之時,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培養。因此,在具體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發散思維,老師就要讓學生對基礎知識點進行掌握,為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順利進行奠基。同時,在利用學生發散思維推動自身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中,老師還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更多知識點以及探尋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確保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3]。
比如在教學“三段論”內容時,在學生對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了解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教材中的實例,做好詳細的講解工作,以便于學生可以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與掌握,之后鼓勵學生將所理解內容用于三段論學習之中。學生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之下,會全身心進入到對知識的探究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掌握,還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的方法進行有效掌握,實現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課堂更具有活力,這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之中,可以更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但要想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進行有效發揮,需要老師加強對其應用的學習和探索,更好掌握多媒體設備。
比如高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會用到建模,過去老師只能借助黑板的形式進行,但由于這種教學方式的立體性不足,使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多媒體資源的應用過程中,可以借助該設備的優勢完成建模,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動態的學習中對知識進行理解。如關于“三角函數中的其中兩個函數之間的系”教學時,學生對其理解時難度較大,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就是將兩個函數的公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難以對其核心內容進行理解,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從sin函數變成cos函數的過程進行動態演示,這樣也就實現了學生的創新學習,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互動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進行了解,這樣就可以讓老師制定出最為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從而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
比如在教學“隨機事件與概率”內容時,通常情況下老師會采取對知識理解,然后以習題進一步鞏固知識的教學流程,此種死板性的數學教學,只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情緒。而通過互動教學的實施,老師可以結合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隨機事件與概率進行真正理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有效學習,還能夠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增強與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意義重大,但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朝夕可以實現,長時間的堅持和持續引導必不可少。因此,高中數學老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實施全新的教學革新之時,讓數學課堂越來越具有活力和魅力,以真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