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瑩
(四川省綿陽中學實驗學校 四川綿陽 621000)
雖然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創新教學方法越來越多,但是仍有很多老師未注重對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使閱讀教學仍被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貫穿。此種與當下學生學習需求不相符合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甚至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厭煩心理,影響了學生對閱讀文的理解以及閱讀成績的提升。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老師要立足于對話原則,結合閱讀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特點等,科學設計對話教學法的運用方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會涉及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以及生本之間的對話,其中學生的積極和充分參與是對話教學作用發揮的關鍵所在。因此,老師在運用對話措施時,只有遵循開放性原則,才可以滿足學生參與對話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對話興趣,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確保對話教學作用的淋漓盡致發揮。需要注意一點,為了更好貫徹開放性原則,老師要盡量不向學生提出前提條件,這樣學生的身心以及思想才能夠得到真正放松,才可以真正暢所欲言。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范圍內的鼓勵和啟發,讓學生的表達更加貼近主題,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服務。
對話措施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要想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就需要確保對話與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以及生活經歷等相符,這樣學生才可以對閱讀文的內涵進行體會和掌握。因此,老師在實施對話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縮小界限的原則,也就是不要向學生提出過于深奧的問題,那樣學生難以找到思考的入手點,可以借助由淺入深的問題,將學生帶入逐漸深入的對話中。需要注意,由淺入深問題的設計,最好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學生的思考、表達與創新會更加順利,可以更好保障學生的閱讀效果。
對話措施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為了對其作用進行更好發揮,老師就要從單一對話形式中走出來,要遵循多樣化的對話原則,這樣才可以提升對話課堂的靈動性,才可以讓學生更充分進入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對閱讀文的內涵進行更好把握[1]。
對話措施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老師需要在對其運用原則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進入對話措施的具體運用之中,并要做好合理運用,以更好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例,對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措施進行介紹。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只有對老師產生親切感,才會對老師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并會在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與老師之間進行交流和對話。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老師的親切,老師不僅要親切對待學生,還要與學生進行親切的對話,讓課堂中的對話氛圍更加良好,這樣就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但要想達成此理想的目標,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尊重和公平對待學生,利用幽默風趣語言以及接地氣的肢體動作,并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愛,寬容學生,以及多參與一些學生課下的活動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心理,讓師生以朋友的方式相處。
過去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也未意識到對話教學法的作用。雖然過去這種閱讀教學也可以促使閱讀目標的達成,但由于學生容易在其中有單調、乏味之感,所以學生整體的參與度不高,這將會抑制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為了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老師就需要靈活運用對話教學法,在開放性的對話環境中,實現師生、生生、生本等之間的充分對話,在深度閱讀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促使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提升[2]。
比如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時,首先,老師要借助現代媒體的積極作用,為學生播放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影視片段,通過導入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帶入閱讀文的學習中。其次,在學生對閱讀文初讀以及內容了解之后,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描述了什么事件?你從中獲得什么啟發?”等等,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與深入思考。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觀點小組交流和對話中,此過程中老師也要參與其中,及時結合各組對話情況,進行有效的啟發,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可以確保各小組都朝著正確的對話方向推進,讓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閱讀體驗,也對閱讀文的中心情感進行了把握。
多元對話可以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以《荷塘月色》課文對其多元對話例子進行介紹。首先,以兩人小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中先對資料搜集以及課文初步學習,之后以對話的方式共享信息與理解,以此來達成對課文脈絡結構、作者信息的把握。其次,課中以問題檢查預習結果的方式,對學生課文的理解情況進行了解。最后,針對部分學生對課文情感未把握的學生,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再現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所運用語言之妙以及語言背后蘊含的情感進行體會。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話措施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對對話教學法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在對其內涵、原則以及用法了解的基礎上,進入親切對話、開放對話以及多元對話之中,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