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重慶市江津第八中學校 重慶 402295)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課堂大部分時間被老師的講解所占據,這就會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缺乏興趣和效果,影響了初中生以及物理教學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要進行以生為本的教學,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以更好保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體驗和效果,促使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1]。那么具體該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呢?下面筆者將以此為主題具體分析。
初中生還處于尤為渴望老師關注與關懷的階段,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尊重、信任與關懷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親切、溫馨與幸福的情感,這樣學生才可以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學習,并積極面對和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越來越具有進取精神。比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僅要以較難問題提問優等生,還需要以基礎性的問題提問差等生,同時,要向學生投去信任、親切、期待的目光,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放松身心,這樣就可以在降低學生緊張情緒之時,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身的才能,促使學生學習自信的提升。
初中生通常不善于和老師交流,這就需要老師把握好批改作業環節,將激勵性的評語融入其中,讓學生在收到作業時,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這樣學生在自己學習成效越來越理想之時,學生會越來越想要和老師交流。當然,除了要注重對學生的熱情關懷之外,對于學生的嚴格要求也十分必要。很多初中生在物理學習中都會養成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壞習慣的改正也處于反反復復之中,這就需要老師注重提出嚴格的要求,并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檢查督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老師通過對物理知識魅力的挖掘,可以讓學生在體驗與享受物理知識美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體驗和升華,最終實現對學生學習潛力的挖掘,更好保障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如老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動手操作實驗等引入教學中,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對物理知識的價值和魅力進行更好感知,并對物理知識產生親和力,進而促使學生學習激情的提高。
通過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以情激趣目標,這樣就可以更好實現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從而更好提升物理教學的效果[2]。為此,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十分必要。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學生物理學習較為吃力,在學生無法理解物理知識之時,物理學習的潛能無法發揮,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不利。為此,要想對該問題進行解決,老師就要將生活化的現象引入教學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對物理原理進行講解,在保障學生物理學習效果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物理學習潛能的激發。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向學生舉出如下生活實例。如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來的可樂瓶身會冒汗,冬天窗戶上結冰,早上起床看見大霧,冬天被凍住的衣服會變干等等,讓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探究,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學習潛力的激發與知識的理解效果較為理想。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布置的作業未體現出生活化特點,使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無法在做作業中激發學生的潛能,也無法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因此,為了優化物理行進中的不足,老師要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如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實驗作業、調查作業等,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作業進行完成。
在學生的物理學習之中,老師要指導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出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鼓勵學生以完成學習目標而進行學習,此過程中學生的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學習信心會不斷增強,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
初中生還處于模仿能力較強的階段,借助榜樣示范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主動進入效仿之中,這對于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十分有利。比如在教學“焦耳定律”內容時,老師可以為學生講一講關于焦耳以上百次實驗找出熱與功、熱與電之間的數量關系的故事,這樣學生很容易被焦耳的不畏艱險和失敗的精神進行學習,讓學生在主動進行物理知識探索與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規范學生行為習慣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在健全學生人格的過程中,老師要從自強、自主、自尊和自信人格的培養入手,學習行為的規范要從勤學好問,不恥下問,虛心踏實,勇于質疑等良好學風入手,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會的學習困難會遇到越少,自然學習的潛能開發效果也會越來越理想。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越來越重要,老師要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生活化教學,用情感喚起意志,以意志開發學習潛能等方面入手,強化對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效果,進而為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