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燕
(福州市鼓山苑小學 福建福州 350000)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思想極為純白的時期,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千萬不可忽視的。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會一生受益。所以,在這個階段,班主任應通過各種方式,引導這些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正確的道德意識,讓孩子對道德有基本的判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優秀品格的養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更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那么,應該班主任應該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呢?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教育史上,孔子曾提出“以身作則”這條教育原則,他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提示我們,教育者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身教雖是無聲的教育,卻比言教的效果更強,教師必須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不僅要做到在思想作風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還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修養,在儀容、舉止、表情、談吐、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要按照師德的具體規范,給學生樹立榜樣[1]。榜樣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以實際行動對學生進行無聲的德育教育。
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只有尊重信任學生,才能讓學生信任自己,才能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也許嬌艷欲滴,也許含苞待放,班主任要做到的就是真誠,充分理解學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以真心換真心,關心每一個學生。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要依據自己的經驗武斷處理,要允許學生思考、允許學生自己解釋、允許學生自我改正,在處理問題前首先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可能會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2]。教師要走出辦公室,走進學生,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才能讓學生對教師信任,從心底敬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
每個班都有許多學生,每個學生的素質、智力、才能、愛好、個性等都是有差異的,由于受不同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水平可能不盡相同,對相同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班主任走進學生,與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不同點,熟悉每一個人的情況,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思想上的問題,根據對象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材施教。另外,班主任對待一些“差生”時不能急于求成,應注重保護學生,循循善誘,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增強其信心,使學生看到希望,從而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以解決。
學生學習和活動所處的環境主要是學校和班中,其道德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學校和班級環境中形成的。因此,班風會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意識、行為習慣等有直接影響。所以,班主任應通過自身的引導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具有優良班風、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的道德環境。優良的班風可以使整個班級形成感人的氛圍,優良的班風能充分發揮情景教育的功效,對學生產生無形的“滲透性”影響,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使學生明確是非標準,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惡榮辱。同時,這種良好的道德環境可以使學生的良好行為不斷擴展與發揚光大,使錯誤行為受到譴責,從而達到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犯錯誤的學生的目的。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學校里有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果學生一出校門回到家里受到不良影響,立刻就會把學校的德育教育拋之腦后,這會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加很大的難度,因此,班主任必須與家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家長也以身作則,在平時的生活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樣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也有利于學生的德育發展。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班主任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思想的引導者,德育教育是有目的性、有計劃性的,需要班主任制定合理的方案,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此感染學生,給學生正確的指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