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丕讓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北街實驗學校 甘肅慶陽 745000)
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也成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學校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可以保證小學生每天至少擁有一個小時的鍛煉時間。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原有的大課間活動中進行一定程度的豐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課間活動具有群體性和綜合性,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組織情況也不和預想之中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教師應在實踐的基礎上對經驗進行總結,以此來提高中小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興趣。
從現有的教育現狀來看,中小學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體育鍛煉等問題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會對文化課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和管理,而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體育鍛煉情況采取一種漠視的態度。因此學生在思想上對課間大活動并不重視,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也采取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有些學生甚至會出現千方百計逃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行為,這種現象均不利于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采取的都是十分單一的形式,比如組織學生進行跑步,組織學生進行課間操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內容的重復和單一性使得中小學生對大課間活動完全失去了興趣,直接影響了小學生大課間活動的質量。這種現實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建設高效性的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傳統的大課間活動內容早已不能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學校及體育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對大課間活動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創新。
中小學大課間活動采取的模式比較固定和單一,組織形式過于單調和乏味,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這種現象直接導致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產生一種厭惡情緒,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在活動中喪失主動性,身心健康無法得到有效發展,使大課間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在進行大課間活動過程中無精打采,缺乏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無法感受到體育課堂帶來的魅力,由此使大課間活動失去其原有的效用。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中小學體育場普遍存在受限條件設施差的情況,因此學校和體育教師無法對小學生的大課間活動進行有效安排。當面臨這種實質性困難時,學校往往采取漠視的態度,這是當前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有效進行的障礙之一。在學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學生人數在逐年遞增,但是學校的教育設施和體育場地都無法滿足學生大課間活動的需要,因此為了保證中小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有效性,學生活動場地問題急需解決。
大課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屬于體育課堂的延伸,但是和體育課堂活動相比,大課間活動具有很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內容豐富,表現形式更加靈活,屬于學生集體性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真正效用。因此教師應基于實際的大課間活動情況,在此基礎上對大課間活動進行改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性,保證大課間活動的有效性。
大課間活動本身具有群體性和固定性的特點,可通過大課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體質,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進行大課間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組織和紀律方面進行一定的引導,加強學生班級榮譽感,發揮集體意識。中小學學校和教師應從重視學生大課間的角度出發,教師應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通過對大課間活動的積極參與,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此來規范學生的大課間活動行為。教師積極參與還可以對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真正融入學生當中,通過友好的師生交流,及時發現大課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及時解決,以此來保證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
在進行大課間活動的過程中,應對學校場地進行充分考慮,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大課間活動項目。比如在活動場地較大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太極拳等武術方面的訓練。對于教學條件較差的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跳遠或跳繩等需要場地較小的項目。在創新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興趣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影響學生心理的因素,對學生的年齡、性別以及體育基礎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以此來做到因地制宜的有效開展課間體育活動。
創新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進行科學劃分,比如可以給小學生安排一些體操類項目,給中學生則可以安排一些健美操、武術等項目,使之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方式,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過程當中來,使學生以一種享受大課間活動的姿態參與進來,保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有效性。
在大課間活動進行過程中,學校應從完善管理的角度出發,保證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對大課間活動進行排表,對不同的體育活動效果進行分析,安排教師進行監督,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評價機制。在此基礎上將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評判優秀班集體和先進個人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而激發學生和教師參與到體育活動建設當中來。保證班主任對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管理工作的熱情,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其具有積極參與大課間活動的意識。學校領導和教師應充分做好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的管理工作,組織班干部對大課間活動進行共同管理。通過對體育課程教學重要性進行宣傳,使學生認識到大課間活動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創新組織管理形式,保證大課間活動進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教育性。在組織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時,教師應以保證學生安全性為基本前提,避免活動過程中意外的發生。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的教學形式,提高大課間活動質量。大課間活動以鍛煉學生身體為基本功能,在此基礎上還具有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積極性作用,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在創新性管理形式的角度上,盡量使中小學大課間活動呈現多元化,以這種方式使學生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全面化發展。
充足的體育場地是學生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前提,由于中小學學校學生的人數普遍較多,學生在學校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利用的場地較大,學校應盡可能地開發各種體育教學場地與資源,以此來提高學生大課間活動的有效性。學校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學校場地與體育教學設計進行充分利用,此外在熟悉學校周邊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積極拓展,通過改造以及協調管理的方式,使學校場地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化,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大課間活動的順利開展。
根據天氣和季節的變化,有選擇地進行改變。由于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受到季節因素的限制性較大,因此學校應根據季節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根據季節制訂出不同的課間活動內容。比如在冬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跑步等活動,在雨天安排室內活動,在炎熱的夏天適當地減少體育活動,以組織學生游戲或形體練習的方式,保證學生大課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小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放松身心,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釋放學習的壓力,以此來促進中小學生身體健康,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使體育教學變成學生享受的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運動潛能,為體育事業以及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大課間活動過程中,體育教師和班主任應充分發揮體育精神,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完善管理制度豐富大課間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競爭精神以及團隊協作意識,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保證中小學生大課間活動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