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鄒平市開發區第三小學 山東濱州 256200)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至今對我們的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遵循從學生學情出發的原則,做到以學定教,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通過兩年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我在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為本,以自主學習單為依托、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以下4個環節的教學活動設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自主學習單的有效使用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我們依托“自主學習單”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準確把握學生學情,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自主學習單一般在課堂學習的前一天發放給學生,以學生家庭作業的形式獨立完成。完成學習單任務是一個前置性作業,是課堂學習之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和反饋。自主學習單的第一部分是“舊知鏈接”,通過把本節課新知識與已學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便于學生自學。第二部分是“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單的引導下完成自主預習,通過學生完成學習單的情況反饋,便于老師準確把握學情,了解哪些知識是學生自己獨立學習就可以掌握的,哪些知識是需要小組合作可以完成的,哪些是需要老師進行點撥的。自主學習單的前兩個部分“舊知鏈接”和“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前一天晚上完成的,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課堂上老師就不再講解,這樣就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指導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在制定每一單元的學習單之前,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預習任務。比如概念課的教學內容我們布置閱讀式的學習單。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對稱、平移和旋轉等需要探索的內容選擇操作式的學習單。計算類的教學內容我們選擇嘗試式的探究算理和算法的學習單。單元復習和總復習我們設計梳理式的學習單。
為了使自主學習更高效,使學生重視學習單的使用,首先要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了解將要學習什么,從整體了解新知,讀懂教材上的結論,把重要的概念、結論畫出來,對于不明白或是有疑問的直接在書上進行標注,這樣學生帶著問題來合作探究,會有的放矢,有側重地研究不明白的知識。
其次,利用候課時間,讓學生拿出自主學習單,然后小組一起探討預習單的內容,交流自己的想法。一是學生可以對昨天的預習再次重現,有助于新課的進行。二是學生通過交流,聽取了別人的見解,對于有疑問的知識可能會茅塞頓開,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又能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習單中的“看一看,考眼力”活動,讓學生觀察牛奶箱,提出問題:站在任意一個位置,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它們分別是哪幾個面?從前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
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一般從前面、側面、上面3個面進行觀察。學生匯報時,教師讓學生到前面進行示范觀察,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課堂上,通過學習單的“舊知鏈接”部分,在老師引導下,一起回顧舊知識,然后小組內交流自主學習中的基礎部分,把簡單問題(基礎知識)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解決,對于出現的錯誤或者認識偏差及時糾正。然后,小組內成員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通過合作探究活動進行解決,最后解決不了的,班內匯報交流時提出,師生一起解決。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為了提高合作效率,做到人人參與,教師提前對小組長進行專門的培訓,包括任務分工,對學困生匯報出錯的題目進行糾正、說明,時間分配,合作紀律等。組長把合作任務進行分類,根據每個組員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層次的匯報內容。整個合作探究過程由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為保證后進生的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專門指導:首先,要讓每個發言的學生把話說完整,引導后進生把問題分析明白,讓他們理清思路。其次,發言同學可以借助畫圖或者舉個更簡單的例子來幫助說明,這樣問題更直觀,更容易讓后進生聽懂,聽明白,避免單純的理論說教。
在“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中,課前學生先對學習單中第二項任務“連一連 填一填”活動,完成以下問題:下面幾幅圖分別是誰從哪個方向看到的?把觀察的同學、觀察的方向及觀察的結果進行連線,課堂上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展示,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擺好正方體,再次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同一物體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到的圖形也不同,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究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展示匯報、點撥提升環節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基礎性的簡單知識,老師優先考慮讓學困生展示,在檢驗他們學習成果的同時,還能促進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積極性。對于總結性強、難度較大的問題老師優先考慮中等生和優等生匯報發言,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行追問,不僅使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教師對重點和難點進行點撥提升,做出補充或者總結。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尤其要注意糾正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偏差,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化方案。
在“觀察物體”一課的學習單中,第三項任務設計“擺一擺 畫一畫”活動,讓學生分別對四個小正方體擺成的不同立體圖形進行觀察,完成以下練習:學生分別擺出這幾個不同的立體圖形,然后進行觀察,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三個方向對它們進行觀察的結果,并對比分析:仔細觀察上圖中你所畫的圖形,發現從前面看到的形狀相同還是不同?從上面看到的形狀相同還是不同?從側面看到的形狀相同還是不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單中“擺一擺 畫一畫”的觀察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再次擺好正方體進行觀察活動,體會到不同物體從同一方向觀察到的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學生積累了一些觀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操作拼擺活動,體會從同一方向觀察到的結果相同,但物體的拼搭方式卻有很多種。由于課前的自主學習,為課堂節省了較多時間,課堂上這一環節學生的操作活動時間充足,在小組的拼擺、展示、補充、辯論及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的思維被激活,真正發展了學生空間觀念。在前面看到的圖形基礎上增加從上面看到的圖形,讓學生對拼搭的正方體進行調整,體會至少從兩個方向進行觀察,才能確定物體的形狀。在小組交流、展示匯報的過程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學習單的拓展應用環節,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基礎性練習的基礎上,設計開放性強、能調動學生思維的拓展性練習,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環節采取達標檢測的方式進行,通過知識再現,實現當堂反饋,及時做出評價,為接下來的個別輔導和針對性練習提供有力依據。
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的拓展運用環節,以課本中的一個星號題為載體,出示從前面看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讓學生猜測可能是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再操作驗證,既鞏固了正確的觀察方向、觀察方法,同時又提高了動手拼搭能力,充分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課后引導學生再增加一個條件,出示從兩個不同方向的觀察結果,猜測擺出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最多可能有幾個小正方體?拓寬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靈活性。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四個環節以學生學習單的匯報交流為主線,重視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及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四個環節的學習活動彼此交錯,可根據教學內容不同,進行適當調整,教師根據學情,發揮必要的點撥指導作用。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不僅把傳授式教學中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養在學習過程中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實現了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