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貞芝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西張莊鎮韓莊小學 山東泰安 271224)
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個時候,教師需要著重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便學生日后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隨著數學課堂的難度加大,有些學生跟不上課堂的進度,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不高,課堂教育出現兩極分化狀態。如果教師不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那么就有可能使得這類學生不能很好地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甚至中途輟學。這是對小學教育發展不利的。
小學數學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僅需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需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學生日后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但是在日常教育中,許多教師更為注意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缺少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沒有自我約束力,自主培養學習習慣的能力。這一情況導致學生只能夠通過課堂教育來學習[1]。而有時候學生沒有聽懂的知識不能夠得到解決,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使得學生學習起來越來越吃力。不能跟上教師的課堂步伐,甚至不再有興趣去聽教師講課了,導致成績越來越差。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小學生雖然在學校接受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的原因,思維和理解能力不足,針對教師的課堂講課有些不能理解的,家長要起到輔導作用。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打好知識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尤其是對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不起到監護作用。那么學生就會放任自己,對于不會做的題目,也無法得到解決[2]。久而久之,學生遇到的問題越來越難,導致班級學習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還有一些家長過于嚴苛,認為小學生那么簡單的問題,孩子都做不來,產生一種憤恨情緒,雖然說是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種不滿,但不良的情緒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失去學習的自信,影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從而出現了不良的學習狀態。
在新課標推動下,廣大教師開始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仍舊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改變觀念,還采用的老式教育方式,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學生被封閉在教師里,不斷做著重復的數學習題,壓制學生的天性,違背了教育理念,使得學生思維僵化,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現代教育需要構建開放式的教育,注重“以生為本”的里面,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在一種活躍的狀態,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現代小學數學教育中,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重點提出,重點分析。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聽懂。另外,在課堂教育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堂提問,當學生提問的時候,正是教師發現自己教育不足的時候,通過學生的提問教師可以不足課堂教育的不足。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講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才能夠的得到培養。當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時候,也能夠了解到學生思維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并且有可能具有普遍性,因此教師可以以此為典型,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思維[3]。例如,在學習青島版五四制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中圖形,并讓學生以此為主體,進行實踐活動,看誰認識的圖形又多又準。并讓學生進行討論,說說在生活中存在的圖形。最好教師鼓勵學生,對課堂中還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并及時解決。讓學生在課堂生遇到的問題當堂解決。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出現的問題一般都是學習精神不集中,導致對有些知識沒有聽懂。并逐漸積累,形成更大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相對于課堂枯燥的理論知識教育,小學生往往更喜歡動畫、屏幕之類的教育。通過多媒體教育培養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教育的時候能夠專注聽講[4]。并且多媒體教育方式可以化復雜的數學知識為簡單、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當學生能夠全面掌握一節數學知識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自信就會有所提高。學習興趣就會更濃厚,思維就會處在一個更加飽滿的狀態。并且學生有了自己的思維在學習方面就能夠主動思考,學生逐漸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青島版五四制小學數學二年級“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將以千米為單位的馬路、湖泊、草原展現出來,將以分米為單位的書桌、尺子、電風扇等展現出來,將以毫米為單位的鉛筆的筆芯、書本的紙張、眼鏡的鏡片,展現給學生,以形象具體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些概念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學習習慣對任何階段的學生都非常重要,可以說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不只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還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上做到井井有條。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以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理性認識這一問題。小學數學教育本來就是簡單基礎性的,如果這個時候,學生沒有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理順學習中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更多、更繁雜的問題,到那個時候,學生有可能因為無法招架,而產生懈怠的心態,最終不得不放棄學業[5]。
對于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筆者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課前做好預習,這一點需要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并由家長通過微信群等方式接受教師的檢查,如發現家長沒有做到,需要在群里面進行點名批評。為的是提高家長的重視。第二、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采用多種教育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讓學生能夠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培養學生課堂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一旦發現學生有走神的現象要及時引導。第三,課后及時完成相關課外作業。教師或者班級組長需要每天對學生的課外作業進行檢查。第四,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日后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不是將問題堆積起來。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原因眾多,教師的解決方式還有很多,這里只是提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以供教師參考。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做到區分對待。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為依據,構建高效課堂。